高堂寺佛教寺庙。在大邑县斜江乡境内高堂山上。海拔796米,占地约1平方千米。寺周山环水绕,松柏森森。寺内有100年以上古柏956株,还有500余年的明代珍贵树大红豆杉。原名福庆寺,东晋太元年间 (376年~395年) 始建,南宋时改为现名。明洪武、嘉靖、万历年间及清咸丰时期都曾多次培修。民国28年 (1939年),和尚深朗又募资新修斋堂。前后共8重殿宇、2处斋堂。从山门到山顶依次而上是接引殿、天王殿、藏经楼、大雄殿、药王殿、猫猫殿 (老虎殿)、蓥华殿。“文化大革命” 中庙殿被毁。1985年夏,赵朴初题写的 “高堂寺” 已镌刻模勒石上。近年已修复观音殿、大雄宝殿、灵官殿、蓥华殿等。重建时有代表意义的为陈不腐撰、王超澜书的对联: “胜地重光,经十载风云才领会桑田沧海; 佛门有路,问大千世界谁堪破利锁名缰。”保存的塑像有摩光菩萨和燃灯佛 (身上有7盏油灯) 等。文物有明代万历古钟,明万历三十一年 (1603年) 铸造于沐德乡(今丹凤乡) 大溪河畔高庙子岱宗殿,迄今已360余年,工艺精湛,造型古雅,钟声洪远。山上的“高堂圣灯”,每逢风清月朗之夜,晶莹闪烁,恍有无数金缸照耀于林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