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指甲凹陷症
指甲凹陷症(又称反甲)是高原地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部队发病率一般为50~60%,少数工程部队可达90%以上。指甲凹陷严重时,疼痛、出血,影响战备训练和国防施工任务的完成,是高原部队劳动卫生学的问题之一。
指甲凹陷症发生的特点:
❶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有关,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增高;
❷左右手指的发病率不同,拇指最多,食指次之,中指更次之,环指和小指最少,右手多于左手;
❸发病率与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有关,轻体力劳动者发病率低,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经常接触冷水的炊事员等发病率更高;
❹发生的时间较快,人体进入高原后,短者1~2月,大多数在半年至一年即可发生;
❺世居的少数民族也有发生;
❻未发现与其他疾病有何关系。
发病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高原低氧、寒冷、重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良等因素与之发生有关。临床检查可见患者指端微循环发生障碍,但指甲生长速度和血液生化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
主要症状: 指甲开始扁平,继而凹陷呈匙状,按症状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 甲板扁平或波纹状,起伏不平,或有轻度凹陷,中型:甲板明显凹陷,失去固有光泽;重型:甲板严重凹陷,表面粗糙无光泽,边缘肥厚翘起,常与甲床分离,疼痛出血。发病后,症状时轻时重; 回到平原后,1~2月内均能恢复正常。重返高原时,又可复发。少数病例伴有趾甲凹陷。
防治方法: 在劳动时戴防护手套或少接触冷水,可以减少发生。长期服用大量多种维生素 (如维生素A、B1、B2、C及烟酸等) 或指甲局部贴以含有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药物的硬膏,有些病例可以减轻或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