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原地区印第安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原地区印第安人Plateau Indians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9000年到1万年以前,即最后的冰河时代的冰川消融后不久,来自南部高原地区的土著人便北上定居在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地带。关于这一带印第安人早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的记载极少。人们对这些印第安部落进行详尽系统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初,而这时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已经在外来影响下发生极大变化。历史上,高原地区印第安人主要生活在哥伦比亚高原一带,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沿海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的高原地区。主要有阿萨巴斯卡部族、萨利什部族、苏斯沃普族、利鲁埃特族、汤普逊族、奥卡诺根族、库坦奈族等。主要语言有阿萨帕斯卡语、萨利什语和库坦奈语。高原地区印第安人一般以小群体为活动单位,他们往往具有血缘关系或亲戚关系。在春、夏、秋三季,他们独自行动;到冬季,便同其他部落群汇集在一起,居住在相对固定的村子里。在部落社会里,尽管男子是主要决定者,平等和公有制仍然是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特点。在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些负责经济活动的首领,例如负责捕鱼的首领叫“大马哈鱼”首领。这些首领的意见受到部落成员的尊重,但在讨论有关部落群体利益的大会上,所有男性成年人都要参加和发表意见。部落没有正式的议事会,当遇到事关群体的问题时,一个男子便邀约其他男子进行讨论,通常是那些年纪较大或最有经验的部落成员的意见被大家接受。部落中男、女分工比较明显。男子主要从事渔猎,设置陷阱,用兽骨、木料和石头制作工具,还负责打仗厮杀;妇女负责烹煮食物,储存越冬食物,采集可食性植物,以及料理家庭和照看子女。土地和资源大都是公有财产。大多数场地由一个群体或一个部落村集体拥有。捕猎场和可食性植物采集地一般只允许讲同一种语言的全体部落成员进入活动,有时也对其他部落开放。食物在部落所有成员当中平均分配,食物严重匮乏时人们便会向远处迁居。当春天洄游的大马哈鱼初次出现时,当植物嫩枝或浆果开始生长时,人们都要举行特殊的仪式加以庆祝。用红雪杉、三角叶杨树、白松木或白桦木做成的独木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狗除追捕野兽外,还要驮运东西。在18世纪30年代,马匹被人从南部引进到高原地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印第安人的流动和迁移状况。库坦奈部落可能是最早获得马匹的印第安部落。高原地区印第安人修建的房屋主要有三种类型:半地下式的地穴房屋、树皮草席棚屋、帐篷屋。地穴房屋一般是在一个圆形地坑上面修筑圆锥形的屋顶,屋顶上覆盖草木和泥土。各地的样式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的地下部分是方形的,其顶端可能是金字塔式的,也可能是平的。其入口或者是位于屋顶中部的一个洞(也可用作烟道),或者是设在屋顶边上的一个门。有的房屋还挖有地道作为进出口或者连接其他地穴房的通道。棚屋一般用树皮或者草席覆盖其上,其使用范围遍及整个高原地区,冬季则在四周筑泥雪为防护堤。棚屋中间有一处或多处火塘。兽皮遮盖的帐篷屋由4根基柱支撑,再加上15根柱子作辅助。除上面三种居屋外,还有男子使用的“汗棚屋”以及妇女在经期使用的独立居室。印第安人的传统居住房屋一直使用到19世纪80年代,有些地区甚至使用到20世纪初。高原地区的印第安人用泛灵论的眼光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认为周围的一切,甚至岩石和树木等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每个孩子到青春发育期都要经受特殊的训练,以便获取神灵的保护力量。神灵在孩子处于恍恍惚惚的精神状态时便会降临其身,告诉他怎样获得这一特殊能力,并教他唱一首“神力歌”。经过长期刻苦训练的人可以成为巫师。由于他获得的特殊能力既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伤害别人,就使他成为既令人敬重又让人害怕的人。奥卡诺根部落要举行“冬季保护神舞蹈仪式”,这是美国高原地区大多数印第安部落的重要仪式活动。在过去,汤普逊部落、利鲁埃特部落和苏斯沃普部落也要举行这种仪式,不过形式上有所不同。现在,在不列颠哥伦比亚以及美国的奥卡诺根人仍要进行冬季跳舞仪式活动。萨利什部落也要举行类似的仪式活动,并经常传唱一些有关神灵的歌曲。库坦奈部落有一种仪式,目的是把一种预知未来和寻找失物的神力赋于某人。这种仪式以及前面提到的“太阳舞仪式”表明了库坦奈部落同高原地区印第安人的特殊联系。在传统生活中,唱歌是一项重要的活动,部落成员通常以歌唱的方式来呼唤神灵,获得神力,所以与宗教仪式活动密切相关。唱歌时人们要用一些蒙上兽皮的木框鼓来伴奏,有时也用一种鸟骨横笛,或者用鹿蹄碰撞发出的声音进行伴奏。有一首现还在印第安人中传唱和表演的歌曲叫做《棍戏歌》,人们一边唱,一边由两队人表演一种传统的赌赛游戏。同所有其他地区一样,高原地区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在外来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原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许多非印第安人来此活动,毛皮贸易使探险家A.麦肯齐在1793年同北部苏斯沃普人建立了联系和往来,D.汤普逊则在1807年进入库坦奈人居住区。到19世纪20年代,整个高原地区都建起了皮毛贸易站。从欧洲人处获得的火器和金属用具使捕猎皮毛动物的行动更加有效,但很快便使这些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许多疾病如麻疹、流感和天花流行起来,并夺去大量印第安人的生命。1857年弗雷泽河沿岸地区发现黄金后,人们涌入高原地区,很快便有3万多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人来寻宝发财。他们的到来引起了冲突和暴力行动,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利益也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新上任的不列颠哥伦比亚总督J.道格拉斯制定了有关土著人土地和权益的政策。其做法是通过签订条约和提供赔偿的方式取消印第安人对其土地的拥有权,然后将他们迁至“印第安人保留地”。19世纪80年代末,所有高原地区的印第安人都被安置在分散的小块保留地中。哈得孙湾公司和早期的传教士们试图教高原地区的印第安人读书识字和使用历法,但效果不大。在外来影响下,高原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曾一度几乎全都接受了西方的基督教,但随后又出现各部落传统宗教的复兴。从19世纪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以来,高原地区印第安人在不列颠哥伦比亚争取“土著人土地权益法”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1915年发起成立不列颠哥伦比亚印第安部落联盟,并在随后的12年里开展了许多活动,成为很有影响的印第安人组织。70年代以来,年轻一代的高原地区印第安人发动声势浩大的“泛印第安”土著人运动。从70年代中期到末期,加拿大高原地区成立了颇具影响的印第安部落议事会,它们大力呼吁并积极争取在保留地实行印第安人自己的行政管理,促进其经济发展,发展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教育事业,保留和发展印第安人的传统语言和文化,同时力争与联邦政府、省区政府一道公正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土地权益问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