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骶前肿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骶前肿瘤 骶前肿瘤骶前肿瘤为位于骶前间隙内肿物的统称。骶前间隙前壁为直肠,后壁为骶尾骨,上界为腹膜反折,下界为肛提肌和尾骨肌,两侧为髂部血管和输尿管(见图)。
临床表现 为坐位时痛,臀部摔伤后,症状持续不好转。一般于肿瘤较大时才被注意。女性病人妊娠过程可因骶前肿物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有时肿物在分娩或产后才被发现。肛口后方呈漏斗状凹陷,常为骶前囊肿的特点,此凹陷与瘘口不易区别。皮样囊肿通常见于年轻女性,囊肿发生感染后可引起疼痛,若形成脓肿并继而破溃,可有自骶前通向肛门的窦道。畸胎瘤常见于婴幼儿,儿童及成年人较少见。骶前畸胎瘤常有膀胱、直肠受压症状,或有会阴部膨隆。畸胎瘤于生后一个月内手术者多为良性,4个月内者恶性占7%,4个月以后则恶性占25~66%。由于骶前畸胎瘤较骶尾部畸胎瘤难以发现,故前者恶性比例较高。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约为3~4:1,可能与胚胎期卵巢分化(第10周)较睾丸分化晚(第7周)有关。直肠指检在直肠骶骨间隙可扪及肿物,感染时有压痛,有窦道者可在窦道口或排出液内见到毛发,X线平片可显示骶前有软组织阴影,如有钙化、牙齿或骨质影更有助于诊断,此时应作钡灌肠检查,以确定直肠后占位性病变。脊索瘤最初症状为持续性疼痛,压迫直肠后可有便秘。若肿瘤生长破坏骶骨并累及骶神经 可造成步行困难、大小便失禁、不能勃起等运动、感觉神经障碍。直肠指诊于骶前中部可扪及硬如橡皮的肿物,无压痛,侵犯直肠后则不易与直肠癌相鉴别。X线检查可见骶骨破坏、骨质稀疏及钙化,骶前肿瘤性质的最终确定有赖于病理检查。 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径路多取骶尾部切口。病人取俯卧位,由骶骨至尾骨尖作纵行切口,或以尾骨尖为中心作横形或弧形切口,切除尾骨,将直肠钝性向前推开。此种切口,显露较好,切除骶前囊肿多无困难,术后骶前放置引流管。肿瘤延伸超过骶岬时,常需采用经腹、骶部联合切口,才能显露良好,完整切除肿瘤。脊索瘤应先取组织作活检,确诊后手术切除第4、5、6骶骨,保留第3骶神经,以维持膀胱及直肠功能。若肿瘤较大,应由外科、神经科和骨科共同手术。脊索瘤属恶性,术后应作放射治疗。骶前良性肿瘤切除完全者,预后良好。畸胎瘤恶变或畸胎癌预后差。脊索瘤生长缓慢,很少转移,但手术切除很难彻底,术后局部易复发,故预后差,平均术后生存期约4年。 ☚ 肛门失禁 肝畸形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