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碎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骨碎補
骨碎補  gǔsuìbǔ

亦稱“猴薑”、“胡薑”。傳説唐明皇以其治傷折補骨碎有奇效,故名。多種水龍骨科植物及骨碎補科植物的乾燥根莖。圓柱形或扁條狀,棕褐色。質硬,易折。斷面紅棕色。主治骨傷、風濕痹痛,耳鳴。南朝宋·雷斅《雷公炮炙論·骨碎補》:“凡使骨碎補,採得後先用銅刀刮去上黄赤毛盡,便細切,用蜜抖令潤,架柳甑蒸一日後出,暴乾用。”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骨碎補》:“本名猴薑……江西人呼爲胡薑。”

骨碎补rhizoma drynariae

助阳药。出《本草拾遗》。见《司牧安骥集》。又名猴姜、毛姜、申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Sm.或中华槲蕨D.baronii (Christ) Diels的根茎,去毛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主产湖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苦,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肾气,续筋骨,活血止痛。主治:❶腰肢痿软无力,五劳、七伤,筋骨疼痛,与杜仲、补骨脂、狗脊等配伍。
❷跌打闪挫,筋骨损伤,与当归、红花、乳香、没药、大黄、血竭、自然铜、土鳖虫等配伍。
❸肾阳不足所致久泻,与菟丝子、五味子、肉豆蔻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外用研末或捣烂敷。阴虚及无瘀血者慎用。本品含淀粉、葡萄糖、柚皮甙(naringin)。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骨碎补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毛姜、申姜、猴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ith. 或中华槲蕨D. baronii(Christ) Diels的根茎。主产湖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苦,温。入肝、肾经。补肾壮骨,接骨续伤,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❶治肾虚久泻,耳鸣,耳聋,腰痛,牙痛,风湿痹痛,足跟痛。煎服:3~9g。
❷治跌打损伤,骨折。内服或外敷;秃发,酒浸汁外搽。
❸近有用煎剂防治链霉素毒副反应。槲蕨根茎含柚皮苷。还含9 (11)-羊齿烯、5-豆甾烯-3-醇、里白醇等。水煎醇沉制剂可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可减轻主动脉壁硬化斑块形成。其中的双氢异黄酮苷类可增强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还可镇静、镇痛。本品可拮抗链霉素急性毒性反应。

骨碎补ball fern,maries davallia

Davallia mariesiiMoore ex Bak.,真蕨纲,骨碎补科,骨碎补属。多年生小形附生植物。生于阴湿的岩石上。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和台湾等省;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植株高15~20 cm。根状茎长而横生,表面生有蓬松的鳞片。鳞片阔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远生,叶柄基部与根状茎相连处有关节。叶片五角形,四回羽状细裂。羽片三角形,基部1对最大,末回裂片卵状矩圆形,钝头或顶部二裂为不等长的粗齿,每齿有小脉1枚。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形,稍离叶边,囊口开向裂片顶部。根状茎药用,可坚骨补肾,治跌打损伤。栽培作盆景,可供观赏。

骨碎补drynaria rhizome

系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干燥根茎。内含柚皮甙、葡萄糖、淀粉等成分。有补肾、强骨、活血、止痛等作用。临床用于骨外伤、腰痛、风湿痛、牙痛等。应用时常与其他药伍用,用量3~9g,水煎服。

骨碎补gǔ suì bǔ

《本草纲目》草部第20卷景碎补(28) 药名。
【基原】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maria fortunci(Kunze)J.Sm、中华槲蕨Drymaria baronii(Christ)Diels、石莲姜槲蕨Drymaria propinqua(Wall.)J.Sm、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Wall.)Ching、光亮密网蕨Phymatodes lucida(Roxb.)Ching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Davallia orientalis C.Chr.、海州骨碎补Davallia mariesu Moore等的根茎。
【别名】猴姜、猢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𤠑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温。
❶《日华子本草》:“平。”
❷《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❸《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❶《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❷《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或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❶《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❷《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❸《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❹《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明显,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❺《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❻《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❼《四川中药志》:“泻湿,通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成分】根茎含柚皮苷(Naringin),水解得柚皮素(Naringenin)及D-葡萄糖和L-鼠李糖。
【药理】
❶抗炎:采用骨性关节炎模型,给大鼠灌服骨碎补水煎剂7.5、10、25和50g/kg,每日1次,连续1、2和3个月,经电镜和病理观察,骨碎补有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降低骨关节病病变率,其作用有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❷抑菌:0.5mg/ml骨碎补热水提取物对链球菌突变株的平面附着有抑制作用。
❸对胆固醇的影响:给高胆固醇家兔肌肉注射100%骨碎补注射液,每日1次,预防组连续15周,治疗组从第5周起,连续10周。结果证明骨碎补注射可预防和治疗高血胆固醇家兔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并能预防和治疗主动脉壁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骨碎补ɡǔsuìbǔ

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毛姜、猴姜。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 (Kunze) J. Smith 或中华槲蕨D. baroni (Christ) Diels 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苦, 温。入肝、肾经。补肾, 祛风湿, 续伤止痛。治肾虚久泻、耳鸣腰痛、风湿痹痛、脚后跟痛。煎服: 3 ~ 9 克; 鲜品6 ~ 15 克。治跌打损伤、骨折, 内服或鲜品捣敷; 秃发, 酒浸汁搽。槲蕨根茎含柚皮苷等。

骨碎补

骨碎补

骨碎补,又名猴姜、胡狲姜、毛姜、申姜、石岩姜。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 Sm.或中华槲蕨D. baronii (Christ)Diels的根茎。全年可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再以火燎去鳞片和毛茸。
槲蕨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多分枝,长5~20cm,直径0.5~2cm,厚约2~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褐色,密被细小披针形鳞片,棕色或黄棕色,柔软如毛。火燎的鳞片呈深棕色,或部分脱落,两侧及上表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下面残留短的须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有多数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小点,排列成圈。气微弱,味淡、微涩。主产于湖北、浙江等省; 此外,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亦产。
中华槲蕨根茎细长而稍平直,少分枝,长5~20cm,直径0.6~1cm,厚约2~4mm。表面黄色或淡棕色,密被黄棕色小鳞片,呈披针状钻形,易脱落,鳞片脱落处可见纵向的细纹理。质硬,断面黄色。气无,味淡、微涩。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
本品味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坚骨,活血,止痛。主治肾虚腰脊疼痛、下肢痿弱、跌扑损伤、骨折、齿浮疼痛、齿龈出血、耳鸣耳聋、久泻久痢等证。临床治肾虚腰脊疼痛、下肢痿弱,可与干地黄、杜仲、桑寄生、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同用; 如因风湿内着,血行不畅者,则可配独活、威灵仙、鸡血藤等祛风通络之品。近亦以本品为主,与威灵仙配制成骨碎补流浸膏,以治腰肌劳损,关节痛及肋间神经痛; 有配熟地黄、肉苁蓉、鹿衔草、仙灵脾、鸡血藤等制成骨质增生丸,用于治疗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骨刺等证,都有一定疗效。若跌扑损伤、骨折、瘀血疼痛者,本品可配当归、川芎、红花、地鳖虫、续断等以活血祛瘀,理伤止痛; 并可与血竭、乳香、没药、自然铜等研末,制成凡士林油膏涂敷患处。齿为骨余,耳为肾窍。本品能补肾坚骨,故肾虚之齿浮疼痛,齿龈出血,耳鸣耳聋,均可应用。齿痛、齿龈出血属虚阳上浮所致者,可入济生肾气丸中用之。若因虚火而致龈肿红痛,则可与地骨皮、石斛同用;如配玄参、露蜂房等解毒药,也可用于齿槽脓肿。治齿龈出血,除内服外,亦可单用或配青盐、槐角炒研为末,用以擦牙,则有固齿的作用。若耳鸣、耳聋,亦可与熟地、山药、山萸肉等补肾药配用。临床上用于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中的耳鸣,耳聋,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久泻、久痢属肾虚者,可用骨碎补为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或与炒山药、茯苓、肉豆蔻、五味子、赤石脂等补肾、健脾、涩肠药同用。此外,本品也可外治斑秃及鸡眼,斑秃脱发者可浸酒外搽或用鲜品切片擦患处; 足部鸡眼,用95%浸液外涂。煎服,3~9g;鲜品6~15g。阴虚火旺及无瘀血者慎服。
实验研究: 根茎含柚皮甙,并含淀粉25~34.98%。
骨碎补注射液对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增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使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减轻。从骨碎补分离出的内酯,用吐温乳化后喂兔,也可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清甘油三酯显著下降,但血清胆固醇则无明显改变。
从骨碎补中分离出的双氢总黄酮,对在位兔心可加强心肌收缩力; 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可延长存活时间。此外,对小鼠尚有镇静、镇痛作用。

☚ 狗脊   胡桃仁 ☛

骨碎补

骨碎补

蒙古名伯钦—苏勒、伯京—热日勒。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J.Smith)或中华槲蕨(D. baronii Diels)的干燥根状茎。全年可采,洗净去毛,晒干。
本品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疗伤之功效。用于
❶扩散之中毒症:与野刺玫花、黄柏、猪干血粉、马先蒿、水柏枝等配用。
❷外伤:与赤石脂、赭石、炉甘石、寒水石、磁石、龙骨、地锦、旋覆花等配用。
❸腰膝酸痛,肾痹病: 与制水银、斑蝥、麝香、下三子、刺柏、螃蟹、大蜀季花、刀豆等配用。

☚ 绵马贯众   钩藤 ☛

骨碎补

骨碎补维江热然

本品为槲蕨科植物中华槲蕨Drynaria sinica Diels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阴干。
味甘、苦,性凉。功能解毒。主要用于肉食中毒、配合毒等中毒症。本品与诃子、蚓果芥等配伍,制成三味骨碎补散,主治肉食中毒。本品与水柏枝膏、双花千里光、炉甘石等配伍,制成六味骨碎补丸,主治中毒症,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本品与鼯鼠肉、萝蒂等配伍,制成催生丸,主治难产,胎衣不下。

☚ 白粉圆叶报春   暗鳞鳞蕨 ☛

骨碎补gu sui bu

【医学】the rhizome of davall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