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原发性恶性肿瘤,儿童白血病约50~70%骨胳有变化,成人只有10%左右。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均可产生骨胳变化,可侵犯任何骨胳,常同时有多数骨胳被波及。X线表现以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为主,偶尔出现增生硬化。成人与儿童期的骨胳变化不尽相同。
儿童骨白血病多为急性淋巴细胞型,表现如下:
❶最早的征象是在干骺端出现透亮带,横贯于先期钙化带下,在腕关节和膝关节最明显,系由于白血病组织的浸润和压迫促使骨小梁吸收所致。可在发病一月后出现,当病情缓解或治疗后可消失,或遗留一硬化线。如病情再恶化又可出现。同样变化亦可出现在椎体边缘。
❷骨质疏松,可为广泛性或局限性,最早出现在干骺端,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的结果,也可能与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代谢异常有关。
❸骨质破坏,系在骨质疏松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类似囊肿或良性肿瘤的孤立性破坏,或在长骨内出现多数虫蚀状骨破坏。病灶可互相融合并向骨皮质浸润,使皮质变薄或被侵蚀呈层状破坏。骨质破坏也常见于头颅、脊柱和骨盆等扁骨。
❹骨膜反应,当病变穿过骨皮质在骨膜下浸润时,刺激骨膜引起骨膜下新骨形成。沿长骨骨干或在溶骨性病变附近出现层状骨膜增生,常并发病理性骨折。
❺骨硬化,在骨质破坏区可出现骨质增生,两者往往交替混杂存在,多发生在比较慢性和比较晚期的病例。广泛性骨质硬化少见,长骨骨皮质可增厚、致密、髓腔变窄。扁骨也可致密硬化,椎体如象牙质样,严重者可近似大理石骨。骨质硬化偶尔可在慢性白血病中产生。
❻白血病性指(趾)病罕见,表现为杵状指(趾)及双侧对称性末指(趾)骨的破坏。
成人骨白血病多为慢性淋巴细胞型,表现为普遍性骨密度减低,散在溶骨性破坏,可发生于任何骨胳(X片-160)。局限性溶骨性破坏可见于颅骨。有时也可出现广泛的骨硬化现象,长骨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 扁骨普遍致密,呈象牙质变样。
绿色瘤是急性或亚急性髓细胞型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浸润性很强,常侵犯头颅面部诸骨及其他扁骨,出现边缘清楚的局限性骨质破坏,侵犯长骨者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