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太平天国对外政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太平天国对外政策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对外国使者表述的外交政策。 太平军于1853年(咸丰三年)3月19日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建立中央政权后,英两任驻华公使文翰与包令、法公使布尔布隆、美公使麦莲等于1853-1854年先后访问了天京、镇江,分别由北王韦昌辉、东王杨秀清、指挥罗大纲等予以接见,并根据太平天国答复英国三十一条和责问五十条诰谕、“洪秀全赐西洋番弟诏”等文件精神,表述了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概言之,有以下几点:(1)天王受命为“万国之真主”,要求“洋兄弟”“来亨来王”,臣服天朝。 (2)“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不限制商业之交通,不征取商货之厘税”,“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通商务要禀遵天令,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 (3)“立埠之事,俟后方定”。(4)“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 (5)“害人之物为禁”,“不得贩卖”。了解太平天国外交政策后,英、法公使建议其政府一方面暂时仍取“中立”政策,以便伺机而动;同时也对太平天国革命活动采取局部破坏和干涉的措施。 1854年6月以后,英公使包令建议英国政府抛弃“中立”面具,对太平天国实行武装干涉。1858年,英外交部即命新任驻华公使普鲁斯,考虑与清政府联合行动,压服太平军。 1861年冬,英国舰队司令何伯与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夏礼到天京谒见洪秀全,提出“打倒清朝,平分中国”的建议,天王严词拒绝。同年,何伯再次照会太平天国,要求允许英国船只在太平军水域自由航行,并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吴淞周围百里以内地带。 太平天国一方面严加驳斥,表示“碍难照准”,另一方面,洪秀全颁《中西永遵和约诏》,同意在1年内太平军不以任何方式进攻上海。而英、法、美等国却转而公开支持清政府,积极参加镇压太平军的活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