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症
暴力作用于人体,在产生骨折的同时或骨折后期,均可发生全身或局部不同的并发症,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骨折早期并发症 (1)气脱、血脱和内脏损伤,可危及患者生命,须作紧急处理,救命第一,救肢第二。
(2) 感染: 开放性骨折创口不洁,污物及邪毒侵入,可发生化脓性感染,如附骨痈、附骨疽、关节流注等,或为厌氧菌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3) 重要血管损伤: 骨折端刺伤或压迫重要动脉,致血管痉挛、破裂、血栓形成,如肱骨髁上骨折,近骨折端可损伤肱动脉,股骨髁上或胫骨平台骨折可损伤腘动脉,造成血循环受阻,严重者发生患肢坏疽。
(4) 周围神经损伤: 骨折时周围神经受到牵拉、压迫、挫伤或刺伤所致。《诸病源候论·金疮病诸候》云: “半伤其筋,荣卫不通,其疮虽愈合后,仍令痹不仁也。”如肱骨中、下1/3段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损伤,腓骨上段骨折可并发腓总神经损伤。
(5) 脊髓损伤:较严重的脊椎骨折和脱位可合并此症,在骨折平面以下产生截瘫。
(6) 缺血性肌挛缩: 患肢受到严重的挫伤,骨折处骨筋膜室内瘀肿严重,挤压血管,血液循行受阻,致患肢缺乏气血濡养,肌肉群缺血坏死而产生持续疼痛、麻凉、皮色紫绀或苍白,肿胀坚硬,患肢远端脉搏消失或脉搏微弱,继之如《诸病源候论·金疮病诸候》云: “此由伤绝经筋,荣卫不得循行也,其疮虽愈,筋急不得屈伸也。”致使指呈典型爪状手、足呈锤状趾,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病废,甚至形成坏疽。如外固定过紧,影响血运,亦可并发此症。
(7) 脂肪栓塞: 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被挤压入静脉中,或被淋巴管吸收进入静脉,可引起肺栓塞或脑栓塞。
骨折晚期并发症 (1) 坠积性肺炎: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肺功能减弱,痰涎积聚,咳痰困难,而致呼吸系统感染。故患者宜多作深呼吸或主动按胸咳嗽,帮助咳痰。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情况下,要常作功能锻炼,并及早下床活动。
(2) 褥疮: 骨折长期卧床或并发截瘫患者,在骨突处如骶部、后枕部和足跟部因长期压迫,致局部气血受阻,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对此要早作预防,加强护理,在褥疮好发部位保持清洁、干燥,给予定时翻身和局部按摩,加用软垫或空气垫圈等,以减少压迫。
(3) 尿路感染及结石: 骨折后长期卧床,排尿不畅,或截瘫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尿路感染或形成结石。故须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小便通畅,留置导尿管者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冲洗膀胱,并进行功能锻炼。
(4) 损伤性骨化: 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尤其是肘部骨折,因损伤较重,或固定不良,或整复操作粗暴,致使骨膜下血肿内的瘀血渗入损坏的筋肉间,血肿机化,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产生广泛的骨化块,影响关节活动,作X线照片可发现大片骨化阴影。故肘部骨折早期应予妥善固定,中后期功能锻炼以自动活动为主,严禁作被动地大力扳拉,以防止肘部反复损伤而产生损伤性骨化。
(5) 关节僵硬: 若关节被长期固定,易形成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引起关节活动障碍,故对关节内骨折有较多积血时,应尽量抽尽,并妥善加以固定,各类骨折,在不影响局部固定的条件下,均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内服大剂量活血化瘀中药,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措施。
(6) 损伤性关节炎: 骨折线波及关节及关节面软骨损伤,或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畸形愈合,均能使关节面不平或负重的关节面承受不均匀的压力,引起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7) 迟发性神经损伤: 可因骨折畸形愈合,致神经受长期牵拉或骨折处的神经受骨痂压迫和包埋而致在骨折的中后期逐渐出现症状。
(8)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后,由于骨折段的血供障碍,可发生骨缺血性坏死,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腕舟骨腰部骨折,骨折近段缺血坏死等,在X线照片上往往要数月后方能显示。
(9) 迟发性畸形:因损伤的原因影响骨胳发育紊乱,或治疗欠妥所致。如少年儿童骨骺分离,或干骺端骨折,或骨骺骨折,可严重影响其正常发育,日后逐渐(常需数月至若干年)出现肢体畸形。
在治疗骨折时,对这些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出现,应及时诊断和妥善处理,绝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或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