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经络辨证
骨伤科经络辨证是根据经络学说来辨别伤病证候的方法。经络与伤病的发生及传变有密切的关系。伤病可致经络运行阻滞,同时可使其循行所经过的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相应的证候。
由于足厥阴肝经从下肢内侧循行而上,绕阴器,布胁肋,故凡外阴部和两胁的损伤,应视为与肝经有关;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和内踝下方,别入跟中,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因此足跟、腰脊损伤疾患,应视为与肾经有关。故《正体类要》云:“腰为肾之府,虽曰内伤,实肾经虚弱所致。”在临床上,治疗跟痛症,往往从肾经论治; 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出项,一支由项下至腰部,络肾,属膀胱,并从腰下行,经股部后侧进入腘窝。另一支由项部经肩胛下行至臀部,下到腘窝,与前支会合后下入小腿后方,若腰痛沿脊椎旁至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足背者,则应视为病变已累及足太阳膀胱经。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云:“伤损腰痛脊痛之证,或因坠堕,或因打扑,瘀血留于太阳经中所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肝经之脉由下而上布胁肋,故胸部损伤应视为与肺经、肝经等经有关,因此治疗上往往以疏肝气、理肺气为主; 由于督脉运行于头项背后的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经,故脊椎骨折脱位合并截瘫则可认为督脉遭到损害所致。对于已累及经络的病变有虚实之分,在治疗时,实证宜活血祛瘀、疏通经络,虚证宜调补气血、温通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