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骆宾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骆宾王约640—约684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少时即以诗文著名。曾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唐高宗末年,为长安主簿,因贪赃罪入狱。出狱后任临海丞,不得志,弃官去。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为之写《讨武曌檄》。武则天见后,曾对大臣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失败后不知所终(一说被杀,一说为僧)。为诗多悲愤之词。文多散佚。武则天素重其文,遣人求之。兖州人郄云卿集成十卷。传世为《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历官奉礼郎、长安主簿等职,尝随薛仁贵远征西北吐蕃。入朝为侍御史,被人诬告下狱,出狱后入裴行俭幕府,又授临海县丞,故后人亦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终。工诗,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感叹身世,揭露现实,多悲愤之辞。边塞诗亦深沉慷慨。《帝京篇》、《讨武曌檄》、《在狱咏蝉》等诗文都很著名。有《骆临海文集》。 ☚ 卢照邻 寒山 ☛ 骆宾王 骆宾王619或622、626、627、640—684后排行四。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出身寒门,其父官青州博昌令,卒于任所。宾王早年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生活贫困落拓。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曾从军西域,久戍边塞。后人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仪凤三年(678),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事被诬下狱。次年,遇赦得免。复北游幽燕,投身戎幕。调露元年(679)冬,因数上疏言事,获罪下狱。次年秋贬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中宗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拟改唐为周。同年九月,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署宾王为艺文令,掌军中文书机要,作《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以斥武则天之罪。十一月,敬业兵败,宾王不知所终。《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等谓其兵败被杀,《朝野佥载》谓其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谓其亡命不知所之。而孟棨《本事诗》则谓宾王落发为僧,于灵隐寺遇宋之问并为续诗,实不可信。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胡震亨称其“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唐音癸签》卷五)。代表作《帝京篇》铺写京都繁盛,抨击豪门奢淫,抒发愤懑之情。形式上五七言参差转换,慷慨流动,颇见才力,“当时以为绝唱”(《旧唐书》本传)。其五律也不乏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宾王又以骈文名世,代表作《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申明忠义大节,号召人们起来反对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感情充沛,气势俊逸,与唐前堆花俪叶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有《骆临海集》。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上,《新唐书》卷二○一本传,又《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 长孙正隐 武则天 ☛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初为道王府属,转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迁侍御史。因上书言事,得罪,贬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骆丞。后弃官去。光宅元年,徐敬业起兵扬州,讨武则天,宾王为其记室,作《代徐敬业讨武曌檄》。后敬业兵败,宾王不知所终。文多散佚,唐中宗时郄云卿辑成十卷,后亦散佚,清人有《骆临海集笺注》十卷。 骆宾王《骆宾王》出自孟棨《本事诗·征异》。 骆宾王,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初唐四杰之一。新旧唐书《文苑传》、《文艺传》载其生平略而不详。清人陈熙晋做了一篇《续补唐书骆待御传》,使我们得以比较完整地了解宾王的生平。宾王少有才华,曾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诗,博得神童美誉。成人后擅作七言歌行,其《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帝京篇》等,均为开拓唐人歌行的名篇。宾王还以政鸣世。他参加了徐敬业组织的武装暴动,用恢复李唐政权作号召,起兵反对武则天,写下了著名的新骈体文《讨武曌檄》。檄文结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至今还常常为人所援引,成为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的传诵千古的名句。可以说,宾王一生最令后人感兴趣的就是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活动(指起兵讨武一事)。也许由于这个缘故,《本事诗·征异》的《骆宾王》,恰恰只写他的才华和兵败后的出路。 关于骆宾王起兵讨武失败后的结局,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朝野佥载》等史籍记载不一。有“伏诛”、“亡命”、“来降”、“投江”几种说法。孟棨《本事诗·征异》则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据古人考证,宾王“亡命不知所之”的说法较为可信,但亡命后是否落发为僧,仅可看作是一种传说。而《本事诗·征异》所载宋之问夜游灵隐寺遇骆宾王一事,《四库提要》早已辨驳为不可靠。然而孟棨为文多有小说家言,从轶事小说的角度看,《骆宾王》还是一篇耐人品读的生动故事。 首先,小说的作者运用“正衬”的表现手法,揭示了骆宾王兵败归隐后,不甘落寞的心境。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心境固然不佳。夜游灵隐,对月吟诗,排遣孤寂之心。但“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有不如己者,亦更有胜过己者。骆宾王被迫藏诸深山,随时都有遭捕杀的危险,却能唱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高华俊爽之句,其挫折中奋起的强烈愿望,心绪中不平静之处,显然胜过“龙宫隐寂寥”的宋之问了。我们从骆宾王“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飘”,“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雕”的诗句中,可以进一步看到诗人不屈的傲骨与历尽艰难而九死不悔的坚定信念。读过《骆临海集》的人便会发现,诗人那市井的博徒,从军的荡子、囚系的南冠,倒霉的迁客的特殊经历,是怎样造就了他不甘寂寞的侠客性格。而孟棨的《骆宾王》,通过宋之问的“抛砖引玉”,以一首五言诗的优美意境,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的性格特征,颇得传神之妙。其次,这篇小说以诗写人的表现手法,本身也值得称赞。一方面所写之人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政治上的落魄并没有也不可能磨灭他的诗才。诗人高超的审美感应能力和具有叛逆色彩的性格特征用诗传达出来,既契合诗人的身分,又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宋之问是晚于骆宾王的作家。后起之秀的崛起,离不开前辈作家在创作实践上给予的滋养。小说作者在刻画骆宾王心灵的同时,亦自然地道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某些源流关系,可谓一箭双雕。 小说在表达技巧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先写宋之问夜行吟诗终不如意。再写老僧点长明灯关心此少年。接着老僧诗出、妙语讶人,把读者引进浓郁的抒情气氛之中,最后才通过寺僧之口点出老僧即骆宾王。从而诱导读者更仔细地体味诗的份量,产生了从后再往前看的审美效果。 骆宾王骆宾王(约638—约684),唐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少有志节,七岁能诗,善属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四杰”。高宗时曾入蜀从军,任武功、长安主簿,升侍御史,人称“骆侍御”。不久遭武后诬陷下狱。遇赦获释后,贬为临海县丞,故世称“骆临海”。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府佐,撰写《代李(徐)敬业传檄天下文》,情辞慷慨,在当时广为流传。武则天读檄后,曾感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同年兵败,不知所终。一说被杀,一说逃亡后落发为僧。 其诗工整洗练,风神清峻,格律严谨,其七言歌行慷慨悲壮,音节浏亮。其赋和四六骈文,词采富赡,清新俊逸,在说理、叙事、抒情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长篇《帝京篇》、五律《在狱咏蝉》均为传世名作。 《全唐诗》存其诗120余首。 骆宾王 (宾王) 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 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 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 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 沈、宋前,排律殊寡,唯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 黄尔调云:“读宾王长篇,如入王都之市,璀灿夺目,其妙处在布置得宜。 宾王《畴昔》、《帝京》二作,不独富丽华藻,极掞天下之才,而开合曲折,尽神工之致。莫言中晚,即盛唐罕有与敌。歌行长篇绝技,舍两作更何格律可法? 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固于胜处见优。存诗甚少,特见一斑,缘在初唐,仍称家数。 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 《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 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附近)人。少时熟通文学,七岁能诗。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后官至侍御史。武则天即位后,一再上书讽谏,因而得罪武后,贬授临海丞。睿宗光宅元年(684)七月,徐敬业于杭州起兵讨伐武后,他是徐的僚属,军中书檄,皆出其手。他代徐起草的讨武檄文,文辞华丽,对仗工整。徐兵败后,下落不明,一说被杀,一说流落西湖灵隐寺为僧。 骆宾王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今人往往说旧云:“准皇太子教。”不能皇太子合称“令”,称“教”,乃王公也。皆不知根本之误也。(《因话录》卷五) 骆宾王 骆宾王619—684唐代重要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少善属文,7岁能诗。初为道王府属。乾封元年(666),任命为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吐藩入侵,薛仁贵为逻婆大总管出征,骆宾王以奉礼郎从军。三年(672),去四川,从军姚州,并在四川宦游多年,曾任武功主簿。上元三年(676),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姚州道总管,聘骆宾王为记室,以母病辞。仪凤三年(678),补长安主簿,复入朝为侍御史,被诬下狱,翌年遇赦得释。后授临海丞,世称骆临海。快快不得志,不久弃官。684年,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被任命为艺文令,军中书檄,皆出其乎,所作《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瞾然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不知所终。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七言歌行,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五律也有不少佳作,骈文才华艳发,词采富赡,并寓有清新俊逸之气。今存其赋作2篇,皆称上乘。有《骆临海集》。 ☚ 姚崇 【十画】 ☛ 骆宾王 骆宾王626或627?—684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少时聪敏,7岁便能赋诗,有“神童”之称。初为道王李元庆属官,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迁侍御史,常上书论朝政。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为临海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光宅元年(684) 9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参与其谋,为记室。曾为徐敬业代做《讨武曌檄》,斥武后罪状,传诵一时。11月,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有伏诛、投水、亡命、为僧等各种传说。 ☚ 颜之推 卢照邻 ☛ 骆宾王?—684唐代著名文学家。浙江人。因讥议武后,贬至安西都护府效力。来往于安西(今库车)、温宿等地军营,又奉命至庭州(今吉木萨尔)办事,写有诗篇颇多。开耀元年(681)东归后,因写讨武檄文,兵败被杀。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约640年生,684年去世。骆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他擅长七言歌行,《帝京篇》当时即被誉为绝唱。他的五言律诗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骈文,清新俊逸,《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最具代表性的名作之一。骆宾王集,明、清辑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清陈熙晋的《骆临海集笺注》最为完善。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约684唐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早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任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他因事被谪,去西域从军,故有多首咏西域的诗作。两三年后从边塞回内地,又入蜀从军,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处供职。离川后,历任武功、明堂、长安三县主簿。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同年因故下狱。次年遇赦出狱,又从军幽燕。调露二年(680),贬授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睿宗光宅元年(684),随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不知所终。擅长七言歌行,五律也多佳作。原有集,已佚。后人有辑本。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完善。两《唐书》有传。胡应麟有《补唐书骆侍御传》,陈熙晋有《续补唐书骆侍御传》。 ☚ 苏瓌 杨炯 ☛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约684唐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早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任东台详正学士。咸亨元年(670),他因事被谪,去西域从军,故有多首咏西域的诗作。两三年后从边塞回内地,又入蜀从军,在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处供职。离川后,历任武功、明堂、长安三县主簿。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同年因故下狱。次年遇赦出狱,又从军幽燕。调露二年(680),贬授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睿宗光宅元年(684),随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不知所终。擅长七言歌行,五律也多佳作。原有集,已佚。后人有辑本。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完善。两《唐书》有传。胡应麟有《补唐书骆侍御传》,陈熙晋有《续补唐书骆侍御传》。 ☚ 苏瓌 杨炯 ☛ 骆宾王 055 骆宾王约626或627—684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曾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后随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武则天,并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作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自杀,或说被杀,或说隐逸山林,或说“亡命不知所之”。他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在当时就被称为绝唱。五律也多有佳作,感慨深微,流露不平之气。清人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 ☚ 薛道衡 王勃 ☛ 骆宾王 骆宾王626?—684?Luo Binwang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人(今浙江)。少聪颖,7岁便能赋诗,曾任侍御史,武后时,常上书言事,得罪,贬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864年,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参与其谋,作了著名的《讨武曌檄》指斥武后罪状,传诵一时。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语,连武后读了也为之耸然动容,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徐敬业失败后,他下落不明。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言歌行,富有才情,笔势纵放,《帝京篇》写京都宫殿的辉煌富丽,贵族生活的奢侈淫乐,在当时就有“绝唱”之誉。五律《在狱咏蝉》以蝉自喻,表达了内心的不平,笔调悲怆深沉,语言古朴简洁。有《骆临海集笺注》。 ☚ 卢照邻 初唐四杰 ☛ 骆宾王 骆宾王约627—684以后Luobinwang初唐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初唐四杰”之一。七岁能诗, 有“神童”之称, 曾任奉礼郎, 武功、长安二县主簿,侍御史等职,因事被诬下狱。出狱后又为临海丞,世称骆临海,因悒郁不得志,弃官。睿宗光宅元年(684),李敬业起兵扬州讨伐武则天,骆宾王被任为艺文令,写下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李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骆宾王的诗以五言律诗为多,《在狱咏蝉》等为名作。但他最擅长的是七言歌行,纵横奔放,富丽铺张,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如《帝京篇》、《畴昔篇》等均为名篇, 尤其是《帝京篇》,在当时已被称为绝唱。骆宾王的骈体文也相当出色,词采富赡, 清新俊逸, 抒情、叙事、议论, 均挥洒自如,《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为其代表作。其文集以清代陈熙晋的 《骆临海集笺注》最为完备。 ☚ 王勃 贺知章 ☛ 骆宾王 骆宾王约626~684?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很小时就会写诗,时称“神童”。他7岁时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流传至今。曾任武功县、长安县主簿、侍御史等职。多次上书议论朝政,被人诬陷下狱,贬为临海县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后来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加入进去并写了有名的《讨武曌檄》。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 ☚ 贺知章 贾岛 ☛ 骆宾王约626或627—684后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侍御史、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撰《讨武氏檄》,连武则天读后也为之动容,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兵败后,下落不明,有伏诛、亡命、投水、为僧诸说。其诗整炼缜密,古朴简洁,名重一时,为“初唐四杰”之一。《帝京篇》有“绝唱”之誉,《在狱咏蝉》亦为代表作。原集已佚,后人辑有《骆临海集》。 骆宾王 骆宾王约626—684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又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入朝为御史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因此下狱。获释后贬为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后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终。少负才名,为“初唐四杰”之一。在4人中其诗文最多。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用参差的句法,描写京都繁华,抨击统治者的豪奢,被当时称为绝唱。又精于五言诗,五律、五绝之中也不乏佳作。代表作《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托物寄兴,是一首在初唐不多见的五律。又擅长骈文,写过著名的《讨武曌檄》,气势磅礴,音节铿锵,有破竹之势。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很有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后人传诵。清陈熙晋有《骆临海集笺注》10卷,颇为精审翔实。 ☚ 杨炯 初唐四杰 ☛ 骆宾王文集/骆宾王文集/骆宾王文集/骆临海笺注 ☚ 魏郑公文集 骆宾王文集 ☛ 骆宾王 骆宾王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曾任临海丞。光宅元年(684),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被任为艺文令。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齐名,为“初唐四杰”。其诗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颇善骈文。所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才华清艳,词采富赡,气势充沛个中蕴有一股清新俊逸之气,充分体现了骆宾王的文学才能。据说武则天读此文,曾发出“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本》本传)的感叹。文集久已散佚。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较为完善。 ☚ 玄奘 朱敬则 ☛ 檄惊武后 ☚ 著文自悲 檄惊武后 ☛ 骆宾王 骆宾王?—公元68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青年时期,即以诗文著名,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并称为“四杰”,深得吏部尚书李敬玄的赏识。后因讥议武后(武则天),贬至安西都护府效力,曾往来于安西(今库车县)、温宿等地军营,又曾奉命至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办事,写有诗篇颇多,而且情调忧伤。开耀元年(公元681年),得以东归,被任为长安主簿。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因议论武后亲属专权,与李勣之孙李敬业等人同日贬官,他被贬为临海丞。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义军草写讨武檄文,兵败后被杀。 ☚ 王方翼 王孝杰 ☛ 骆宾王 骆宾王626~约684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武功、长安主簿,升侍御史。武后时,因上疏得罪,被贬为临海丞。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后,他曾作为记室积极参与,后兵败亡命,不知所终。有《骆临海集》传世。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五律和七言歌行见长。前者以《在狱咏蝉》为代表,“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诗中名句。全诗以蝉自况,托物寄怀,是一篇悲怆深沉的咏物杰作。后者以《帝京篇》为代表,描写长安的繁华富丽,抒发自己的牢骚愤慨,时人称为“绝唱”。另有骈文《讨武曌檄》颇为著名。 ☚ 卢照邻 王勃 ☛ 骆宾王about 640~about 684Luo Bingwangfamous 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 Works:Chapter of the Imperial Capital,Chapter of the Former Times,Poem on Cicada While in Prison,The Sunset in Bordertown,etc. 骆宾王唐朝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少善属文,尤妙于五言诗。高宗时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后左迁临海丞,文明元年(684)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军中檄文,皆宾王之词。敬业兵败,不知所终。则天素重其文,使人集成十卷,盛传于世。 骆宾王约640—?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武功、长安主簿及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称“初唐四杰”。其诗表现政治抱负,多慷慨悲愤之词。代表作有《在狱咏蝉》、《易水送人》、《帝京篇》等。又工駢文,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称为佳作。有《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约640—?唐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永徽年间曾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从塞外还,宦游蜀中。仪凤中,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事下狱,出为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参与徐敬业起兵,并作《讨武曌檄》,则天见之,曾有“宰相安得共此人”之叹。敬业兵败,宾王下落不明。他写诗擅长长篇歌行,词华富赡,感情真挚,风格雄健、气象宏阔,有较高的成就。名作如《帝京篇》等。为“初唐四杰”之一。清陈熙晋笺注《骆临海全集》本最为完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