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驻防八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驻防八旗

清入关后,八旗兵分为京营八旗(即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驻防八旗即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八旗兵。其大类又有四,即畿辅驻防兵、东三省驻防兵、各省驻防兵和藩部兵。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各省的满洲等八旗军队的统称。清入关后,八旗兵被分为两大部分,戍守京师者为“禁旅”,即京师八旗;分镇各省者,为“驻防”,即驻防八旗。其最高长官为驻防将军或都统,其下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诸职。将军、都统领兵为2,000人以上,多者近万人。在不设将军或都统之地,有的以副都统、城守尉领之,辖兵数百或千人左右。将军、都统驻地八旗建制完善,副都统或城守尉以下,还有防守尉佐领、防御领驻防者,多以一翼或数佐领之兵驻防。驻军原则上合满洲、蒙古、汉军以为营,亦有满兵单驻 (如吉林诸地)、满蒙合驻(如直隶及关内各省),满汉合驻(如盛京诸处)等。至乾隆时,汉军大批出旗为民,其驻防八旗,除黑龙江、盛京两地及广州、福州水师尚有汉军外,基本上满洲单驻或满蒙合驻。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八旗兵统称。清入关后,八旗兵分为京营八旗(即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两种。驻防八旗作为镇慑地方的武装力量,又分为畿辅驻防兵、东三省驻防兵、各省驻防兵和蕃部兵四大类。

驻防八旗

清代驻防各省八旗官兵之称。兵员,由※京旗各佐领内平均抽调而组成。分兵镇守都城以外各重要城市或军事要点。关外时期始行之。入关后,草创驻防,多以固山达为长官率兵出戍。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合驻于一城者原寡,有盛京(顺治元年、1644年设)和杭州(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夏府、荆州城,分别于康熙十五年(1676)、二十二年(1683)以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合驻。其它城地,初以八旗之一翼,或上三旗、下五旗两旗等合驻者较为普遍。广州,初以上三旗汉军驻扎,乾隆(1736—1795)中,改为满汉八旗合驻。驻防官兵,制以驻入“满城”、满营或划分若干街道聚居,不准与民人杂处,意欲保持旧俗。设将军、都统、副都统、领队大臣、城守尉、协领、防守尉、佐领、防御、骁骑校等驻防官;驻防兵丁,主要是※马甲,重要城市亦设前锋、炮甲等。驻防水师,别以为营,如天津、乍浦、福州、广州等水师旗营。布特哈八旗,概由当地打牲人丁编设,原非由京旗遣戍,亦属驻防八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