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qūzhújiàn以火炮、导弹、鱼雷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中型军舰。 ★驰驱 先驱 并驾齐驱 驱逐舰qū zhú jiàn以火炮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军舰。1901年《清议报》八十九册《各国新舰》:“驱逐舰: (英)八九,(法)九,(俄)一○。”1908年吕珮芬《东瀛参观学校记》:“全模者则有帆船二、轮船三、水雷驱逐舰一。又有一等战舰名三笠者,则东乡大将胜俄时之所驾。” 驱逐舰战斗舰艇的一种,排水量约2,000吨左右,航速较高,有达40节以上的。以鱼雷为主要武器,同时备有中小口径炮和深水炸弹等,有的还设有导弹装置。任务为袭击大型军舰及潜水艇、海上警戒、护航,也可进行侦察、施放烟幕、敷设水雷等。 驱逐舰亦称“雷击舰”。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以导弹、鱼雷、舰炮为主要武器,有的还配载直升机。主要用于攻击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和护航,还用于侦察、警戒、巡逻、布雷、袭击岸目标等。 驱逐舰 驱逐舰quzhujiandestroyer以导弹、舰炮、鱼雷和直升机为主要武器装备的多用途中型水面战斗舰艇。它是海军战斗舰艇的一种重要舰种,主要用于作战和运输编队的防空与反潜护卫,支援两栖作战,并能担负巡逻、警戒、侦察、封锁和救援等多种任务。 1893年英国建成的排水量240t、航速26.8节并装有舰炮和鱼雷的“哈沃克”号是世界上最早的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驱逐舰排水量达到1000~1300t,航速在30节以上,成为一种多用途的水面舰艇。主要担负主力舰队的反潜护卫和为运输船队护航,用鱼雷袭击大舰,快速运送登陆兵力,对登陆作战进行火力支援和执行布雷、扫雷、巡逻与警戒等任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建造了大量的驱逐舰,并在击败德国的潜艇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的地位后,驱逐舰成为航空母舰编队防空和反潜护卫的主要力量。驱逐舰在挫败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中击沉德国潜艇119艘,为大西洋运输船队的护航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驱逐舰的发展以50年代末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仍建造以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的传统火炮驱逐舰,第二阶段建造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导弹驱逐舰。 现代导弹驱逐舰的排水量为3000~9000t,航速达30节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设计建造的驱逐舰几乎都在4000t以上。按其使命分为对空型、反潜型、对海型和多用途型。对空型装备有较强的舰空导弹和性能先进的对空警戒与火控系统,主要用于舰艇编队的区域防空;反潜型装备有直升机、反潜导弹和鱼雷等较强的反潜武器和拖曳线列阵声纳等先进的对潜探测系统,主要用于编队的区域反潜;对海型装备有较强的反舰导弹或远程对海和对岸攻击用的巡航导弹;多用途型装备有比较均衡的对空、反潜和对海武器系统。此外,不同类型的现代导弹驱逐舰均装备有适应于现代化海战的雷达、声纳、通信、导航、火控、电子战及C3I系统等先进的电子系统。现代导弹驱逐舰的动力装置多采用燃气轮机动力或柴燃联合动力。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了第一代对海型导弹驱逐舰,80年代后期实施了现代化改装;第二代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已开始服役。 现代导弹驱逐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海军的伯克级(见附图)。其首舰于1991年完工服役,满载排水量8315t,全长153.8m。采用全燃动力,装有4台LM2500燃气轮机,额定功率约10万hp (7.35kW)。采用双轴和2个变距浆,最高航速32节。它是以对空为主并具有很强的对海对岸作战能力的导弹驱逐舰,它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伯克级装备了“宙斯盾”武器系统和“战斧”巡航导弹。 
“伯克”级外形及舱面布置图 ❶直升机平台; ❷MK41垂直发射系统; ❸三联MK32鱼雷发射管; ❹2座四联“鱼叉”舰对舰导弹; ❺MK15六管20mm小口径炮近程武器系统; ❻SPG-62“标准”对空弹制导雷达; ❼URN-25“泰康”空中战术导航雷达; ❽SPS-67 (V)对海警戒雷达; ❾SPY-1D相控阵雷达; ❿MK45型127mm炮 ☚ 战略导弹潜艇 护卫舰 ☛ 驱逐舰destro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