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铃薯气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铃薯气象malingshu qixiangmeteorology of potato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形成、薯块退化等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划示意图 生长发育与气象 马铃薯喜冷凉,生室期100~150天,其中早熟种90~120天, 中熟种120~150天,晚熟种150~180天。 温度 种薯通过休眠后,在4℃以上即可萌发。适宜的发芽温度是15~25℃,而以20℃发芽最好,30℃以上发芽缓慢,35℃发芽基本上停止。在整个生育期内适宜温度为18~20℃。白天气温低于10℃或高于30℃生长不良。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1℃ ,薯块形成后期以17~18℃最为适宜, 大于25℃块茎变小。25℃以上地上茎节间伸长、叶片变小,块茎细小而成畸形。29℃以上则块茎停止发育,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茎叶与块茎遇零下低温时即被冻死。 水分 马铃薯适于栽培在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块。全生育期需降水500~700毫米,一般在壤土上种植的马铃薯, 每形成1公斤干物质需水330~530公斤,在砂土上520~610公斤。花蕾形成期和开花期如果缺水,对产量有明显影响。块茎形成期,水分不足,则形成畸形薯块。在块茎形成前, 要求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持水量的600%。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 土壤湿度保持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块茎形成期要求水分适量,结薯后期则以占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外,暖湿而阴沉、早晚多雾露或连阴雨天气,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中国西南产区,如云、贵、川降水多,湿度大,是晚疫病常发区。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属长日照及中间型。营养器官在长日照下生育最好,但块茎在短日照下容易形成。马铃薯栽培种根据其临界日照长度可划分为长日和短日两种类型:早熟品种日照为16~18小时: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为13小时左右。若短日型品种种植在长日照条件下则表现极晚熟,产量低,易开花,匍匐茎变长;长日型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则表现早熟,低产,不开花或少开花,匍匐茎极短。因此,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42°N和海拔800米以上),宜选择长日性品种,长江、淮河流域宜选择中日性品种, 华南冬作地区由于结薯期处于短日照条件下, 无论什么品种都成为早熟种。生产上如需要高产、耐贮藏, 可选择中、晚熟品种。若为了提早上市和二季作, 宜选择早熟矮秧品种。 生产与气象 ❶播种期。当10厘米地温达6~8℃时即可播种。春播时掌握在不受霜冻危害的前提下尽量提早播种, 使在夏季高温期来临前采收。南方秋播时应在晚霜前及时成熟的范围内尽量延迟播种, 以减少秋季高温的影响。播种过早或过迟都会使产量降低〔见作物播(栽)期预报〕。 ❷种薯的保存和春化处理。在贮藏中必须避免受高温的影响, 最好维持在1~3℃的恒温中,并保持85%~90%的湿度为宜。春化处理时,温度维持在12~15℃为宜, 不能超过25℃。 ❸马铃薯退化与气象。在高温地区或高温季节栽培的马铃薯,植株逐年变得矮小瘦弱, 叶片变小, 易染病, 产量显著降低。这种现象是由高温引起病毒的感染所致, 称为马铃薯退化。在贮藏中高温还直接刺激已萌动了的块茎芽眼, 使芽眼因组织衰老而感染病菌。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方法有: 用无病整薯, 夏播密植, 建立无病留种地, 严格选株, 防止病毒感染; 调整播期, 使马铃薯生育期处于当地凉爽季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