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受业于名儒挚恂,恂奇其才,以女妻之。大将军邓骘召为舍人。后任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俗儒重文德,废武功,乃上《广成颂》言文德、武功不可偏废,忤怒邓氏。邓太后死后,召还郎署。出任河间王长史。安帝东巡泰山,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才,任郎中。桓帝时为南郡太守,遭大将军梁冀诬谄,流放朔方。后不敢复忤权贵,曾为冀作《大将军西第颂》,为人所羞。遇赦后,复任议郎,重入东观著述,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生徒常有千余人,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曾遍注《周易》、《毛诗》、《尚书》、《三礼》、《论语》、《孝经》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地步。另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等。善鼓琴,好吹笛,旷达任性,不拘小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后来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等破除礼教有一定影响。著赋、颂、碑、诔等二十一篇。《文选》载有《长笛赋》。有集己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

马融79—166

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安帝时为校书郎,典校东观秘籍。桓帝时任南郡太守,拜议郎,以病免。平生遍注儒家经典及《淮南子》、《离骚》等。有赋颂碑诔等二十一篇,以《长笛赋》较著名。原有集九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 张衡   王逸 ☛

马融79—166

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文学家。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中,为东观典校秘书。后为南郡太守,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融为东汉鸿儒,卢植、郑玄皆为其徒。著有《三传异同说》,遍注《诗》、《书》、《易》、《三礼》、《论语》、《孝经》,又有赋、颂、碑、谏、表、奏、对策、遗令等二十一篇。
索引:马融,季长。

马融

 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县境内) 人。出生世家,少年时拜名儒挚恂为师,被叹为奇才,挚恂招之为 “乘龙快婿”。当时,皇后之兄邓骘执掌朝政,听说马融之名,特聘他为秘书。但马融不喜起草文稿一类的工作,婉言谢绝。到西北地区漫游时,遇西北兵寇起,米价骤涨,马融被饥饿所困,只好来到洛阳,屈就大将军秘书一职。后来,他迁任校书郎中,负责整理皇家图书馆中藏书。此期间,因为上书言事得罪外戚邓氏,连续十年没有升迁。邓太后死后,他才时来运转,官至太守。桓帝时,外戚梁氏专权,马融因事得罪大将军梁冀,被指控为贪污罪,遭到逮捕,判为流放。曾自杀未遂,遇大赦免罪,回到洛阳,被重新安排在皇家图书馆任职。马融以经学和文学名世,许多少年都慕名前来求学,其门下弟子常有数千。马融生性放达,不拘儒者之节,喜弹琴吹笛,住房衣饰都非常考究。据说,他上课时,常常是自坐高堂,悬挂深红色纱帐,美女在后轻歌曼舞,堂下坐着高足弟子,其余弟子则依次席地而坐。他先给高足弟子讲,然后高足弟子转述给坐在后边的弟子,后边的弟子再向更后边的众弟子转述,被传为美谈。他在开门办学的同时,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界。他门下出了大弟子卢植和郑玄,前者做了大官,后者成了大学者,古文经学也从此完全压倒了今文经学。但马融在官场上几起几落,逐渐丧失了锐气,不敢再得罪权势,甚至作 《大将军西第颂》,阿附外戚梁冀,颇为士林所不齿。
马融

马融79-166

东汉著名经学家、辞赋家。《后汉书》有传。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美辞貌,有俊才。从帅于名儒挚恂,博通经籍。永初二年(108),大将军邓骘闻其名,召为舍人。四年,拜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因上《广成颂》言文德、武功不可偏废,得罪邓太后,滞于东观,十年不得升迁。又自劾回家奔丧,除官禁锢六年。邓太后死,诏还郎署,又出任河间王长史。 时安帝东巡泰山,上《东巡颂》,召拜郎中。阳嘉(132—135)后,拜议郎,转武都太守,迁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免官流放朔方。得赦还,复任议郎,再入东观,后因病离任。融才高博洽,堪称通儒,门徒千余人,卢植、郑玄等皆出其门。又善鼓琴,好吹笛,放任达性,不拘俗礼。“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汉书 · 马融传》)。长于经学,遍注《诗》、《书》、《易》、《三礼》、《论语》、《孝经》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地。又善辞赋,“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传世之作有《琴赋》、《长笛赋》、《围棋赋》等5篇。其中以《长笛赋》最著名。又擅长作颂,然多似赋体,杂以风雅。故刘勰云:“马融《广成》、《上林》,雅而似赋”(《文心雕龙·颂赞》)。由此亦足见他在文学史上影响。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9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马芝   【四画】 ☛

马融

借指饱学之士。唐卢象《赠程秘书》诗:“将相猜贾谊, 图书归马融。 ”
● 《后汉书 · 马融传》: “[马融]为人美辞,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鹿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东汉马融,博通经籍,才高博洽,门生千数,曾任南郡太守。

马融

马融79—166

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融美容貌,有俊才,从挚恂游学,恂奇其才,妻以女。安帝时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因作广成颂讽刺外戚,故十年不迁官,遂自劾归,又遭禁锢。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免官髡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
马融才高博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弟子常有千数,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他爱好音乐,生活豪奢,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设红色帐幕,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他除遍注《周易》、《尚书》、《三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籍外,还注有《老子》、《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均已佚,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中有辑录。马融的赋今存《广成颂》、《长笛赋》、《围棋赋》、《樗蒲赋》、《琴赋》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笛赋》。《长笛赋》的体制与王褒《洞箫赋》基本相同,虽不及王赋精炼生动,但在语言上却力求脱出前人的窠臼:它交替地使用着骚体句、四言句和散文句,还有两段用五言诗句与七言诗句。这种语言的变化颇能配合文意的变化,增加文章的音乐美。

☚ 张衡   王逸 ☛

马融公元79——166年

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安帝(刘祜)时为校书郎中,桓帝(刘志)时为南郡太守。博识多闻,世称通儒。通经籍,精训诂,为古文经学大师。其徒甚众,著名经学大师卢植、郑玄皆出其门下。主要著有《三传异同说》、《孝经注》、《论语注》、《论语训说》、《毛诗注》、《周易注》、《三礼注》、《尚书注》、《列女传注》、《老子注》、《淮南子注》、《离骚注》等书,今皆不传,仅存明清两代辑录本。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初任校书郎,在东观典校秘书。因上《广成颂》,言文德、武功不可偏废,得罪邓太后,十年不得升调。安帝亲政后,召为郎中,转任议郎、武都太守。桓帝时为南郡太守,遭大将军梁冀迫害,流放朔方。后遇赦复任议郎,再入东观著述。曾遍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得到发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奏、表、七言、琴歌、对策、遗令21篇。

马融

080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少从挚恂游学。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郑玄、卢植、马日䃅等皆出其门下。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孝经》、《论语》、《烈女传》、《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境地。他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陈饰华丽,常坐高堂之上,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南北朝的破弃礼教,时兴清淡有一定影响。

☚ 班昭   王符 ☛
马融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人。曾经向当时的名儒挚恂学习。挚恂很欣赏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安帝时他担任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他为人正直,因上《广成颂》讽刺外戚,被罚10年内不得升任。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为得罪大将军梁冀,被诬陷而免去官职,流放朔方。后来得赦,复为议郎,重在东观著述,最后以病辞官。
马融才华横溢,是当时著名学者,门徒常有数千,卢植、郑玄等人都出其门下。他生活不拘儒家之礼节,爱好音乐,经常一边授课,一边欣赏女乐。著作有《三传异同说》,赋、颂、碑、诔等21篇,《长笛赋》是他的代表作。他还为《周易》、《尚书》、《孝经》、《论语》、《三礼》、《离骚》等作过注,现已散佚。
明代张溥辑有《马季长集》。

☚ 两汉   王充 ☛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历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曾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郑尝设馆授徒千余,著名学家卢植、郑玄皆出其门。另著赋、颂、碑、诛等21篇。曾为汉律作章句注释。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遍注《周易》、《论语》、《尚书》、《毛诗》、《三礼》、《孝经》等经籍,促使古文经学走向成熟。另对《老子》、《淮南子》等作注疏,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亟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明人辑《马季长集》。参见“文学”、“法学”中的“马融”。


马融79—166

东汉文学家。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先后任安帝时校书郎、桓帝时南郡太守。东观秘籍、儒家经典及《淮南子》、《离骚》等,或校或注,均有涉猎。以《长笛赋》较有名。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

马融79——166

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安帝时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书,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才高博洽,曾遍注儒家经籍及《老子》、《淮南子》等,均已佚。善文赋,以《长笛赋》较著名。明代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张衡   李固 ☛
马融

马融76~166ma rong

字季长。东汉右扶风茂陵(今兴平市东北)成欢里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东汉教育家、经学家、文学家。安帝时(107~125),任校书郎中、议郎,典校东观秘籍。桓帝时(147~167),任南郡(治今湖北江陵县)太守;后自请免职,于扶风齐家庄讲学。不拘礼,喜弹奏。遍注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三礼》《论语》《孝经》《列女传》,兼注《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使古文经学臻于成熟。著有《三传异同说》。有赋、颂等21篇,以《长笛赋》驰名,昭明《文选》有录。明人张溥辑有《马季长集》,清代马国翰《玉翰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

☚ 马廖   王士骥 ☛
马融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从名儒挚恂学,深受器重,以女妻之。初应邓骘召,拜郎中,校书东观。时邓太后临朝,以讽谏遭禁锢。太后卒召还郎署, 历武都南郡太守, 复为议郎,重在东观著述,后以病去。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尝著《三传异同说》;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 又兼注 《老子》、《淮南子》、《离骚》等。生徒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下。弟子均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因初惩于邓氏,不敢复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世人所羞。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均有辑录。所著赋、颂等二十一篇,有集亦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 赵岐   挚恂 ☛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曾任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和南郡太守等职。他博通经籍,知识渊博,因触犯外戚邓氏,滞留东观10年,典校秘书和从事著述。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等。《左氏春秋》已有贾逵、郑众两家注,各有特色,他未另作训释,而著《三传异同说》。除注群经外,他还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他教授学生常有千余人,郑玄、卢植都是他的门徒。他遍注群经,教授门徒,扩大了经学,尤其是古文经学的影响。他的著作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等21篇,有集,已佚。明张溥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79~166Ma Rong

Confucian scholar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Works: Rhapsody of Flute,etc.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字季长。抉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校书郎中、议郎、南郡太守等职。从儒者挚恂学,博通经籍。早年有不仕之志。主张“重生”,认为“生贵于天下也”,人不能为名而害其生。尝校书东观。著《广成颂》,告诫当权者应“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并对朝政多所讽谏,遂为当权者所忌,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迁,旋被禁锢。安帝时又起用。教授生徒常有千人,卢植、郑玄曾从其学。其注经“好研精而不守章句”,重视发挥义理,敢于破除家法,并对汉儒以《春秋》言阴阳灾异之说,表示异议,这在汉代经学传统中,实为一种学术革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汉书·马融传》),对魏晋清谈家破除礼教有一定影响。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周礼》、《仪礼》、《礼记》、《尚书》诸经,不用今文说,推动了东汉古文经学的发展。又注《老子》,推崇庄子,首创“老庄”并举之说,并注《淮南子》、《离骚》。原著已佚,清马国翰《王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有辑录。

马融79—166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遍注《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等书,使古文经学愈加成熟。门徒千余人,郑玄、卢植皆出其门。并兼注《老子》、《淮南子》。还著有赋、颂等二十一篇。《长笛赋》颇有名。有《马季长集》。

马融79—165

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字季长。右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历官校书郎中、议郎、武都太守、南郡太守等。因得罪势家而受报复,此后再不敢违忤权贵。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 《论语》、《毛诗》、《周易》、《尚书》、《三礼》,使古文经学趋于成熟。又注《列女传》、《淮南子》、 《老子》等。善文,有赋、颂、碑、诔等二十一篇。门徒众多,常有数千,卢植、郑玄均列门墙。性奢侈,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对魏晋玄学家冲破礼教束缚有一定影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