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庭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庭经huáng tíng jīng

道经名。道家以脾脏为中央黄庭。白居易《独行》:暗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

黄庭经

黄庭经

著名小楷法帖。褚遂良定为晋王羲之书。书法雄遒丽。传世刻本繁多,最著名者有二:一是宋《秘阁续帖》所收之全文本,似钟繇书体,后人认为是褚遂良所临;一是宋《越州石氏帖》所收之残文本,似欧阳询书体。

☚ 袁生帖   禊帖 ☛

黄庭经

(一) 道经名。讲道家修练养生之道。内容以七言歌诀为主。经称脾脏为中央黄庭,于五脏中特重脾土,故名《黄庭经》。全称为《太上黄庭内景经》,称太道玉晨君作,传魏夫人,三十六章。一为《太上黄庭外景经》三篇。世传王羲之“写经换鹅”系指此,此外尚有《黄庭遁甲缘身经》、《黄庭玉轴经》、均称为《黄庭经》。
(二) 小楷法帖名。唐褚遂良列入《晋右军王羲之书目》正书五卷中第二。实指世谓王羲之所书《黄庭经》。自宋以来,刻拓繁多,盖以《秘阁续帖》与《越州石氏帖》为佳。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下《跋黄庭经后》谓,羲之卒于晋穆帝升平五年,至哀帝兴宁二年《黄庭经》始出,故断为兴宁以后南朝齐人所书。

黄庭经【同义】总目录


黄庭经鹅经

黄庭经

道教经典及气功著作。不分卷。撰于晋代。传为晋武帝将军魏舒之女魏夫人著。包括《上清黄庭外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和《上清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两部分。撰述系用歌诀体裁。《外景经》介绍静功修练方法及与静功密切相关之脏腑身形。《内景经》主要阐释存想方法的具体运用,另介绍“修中岳”、“清云宅”等自我按摩养生法。现存明刊本等多种刊本、注本。

黄庭经

道教经典。作者不详。黄,中央之色;庭,四方之中;黄庭之景,即指道教修炼功夫的中空景象。有《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内景经先出,外景经后出。北宋欧阳修认为:“黄庭经者,魏晋间道士养生之书也。”(《删正黄庭经序》)学术界多从是说。两经均以七言歌诀阐述修炼养身原理,主张屏除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头脑中想象神仙形象,让元气能在体内循环中与五脏关系调和,以静功修持达到肉身成仙之目的。故为历代道教徒及修炼者所重视。清董德宁说:“道书之古者,《道德》、《参同》、《黄庭》也。”(《黄庭经发微》)以《道德经》为道教经曲之鼻祖,《参同契》与《黄庭经》分别为外丹与内丹之祖。唐宋以来,道教内丹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即清静虚明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的生理状态及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在士大夫中引起浓厚兴趣,《黄庭经》成为他们的喜读之书。宋秦观曾有诗曰:“阴风一夜挽青冥,风定霏霏雪霰零,想见玉清真境上,白虚光里诵黄庭。”

黄庭经

024 黄庭经

道教经典。一般指 《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另有《黄庭中景经》,多疑为后人所作。《外景》早于《内景》,《抱朴子》已有记载。王羲之所书即《外景》。《内景》成书于南北朝。两书均以七言歌诀叙述养生修炼原理,为历来道士所重,全真派更以为重要讲习功课。

☚ 抱朴子   玉皇经 ☛
黄庭经

黄庭经

道教经书。传有三种:《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即《外景》)、《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即《内景》)、《太上黄庭中景经》(即 《中景》)。但《中景》疑为后人之作,一般被排斥于《黄庭经》外,为两晋时著作。均以七言歌诀形式讲述养生修炼之道,而成为道家及道教修身之典籍。晋王羲之,唐褚遂良,宋米芾、黄庭坚,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书法家,皆有《黄庭经》法帖行世,故其影响已广及知识各界。《外景》在炼养上较重脑、心; 《内景》则较重脾胃。《外景》三卷二十四章,《内景》 三十六章。

☚ 老子想尔注   上清大洞真经 ☛
黄庭经

黄庭经

道教经典。《道藏》中冠有“黄庭”字样的典籍三种,即《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以及《黄庭中景玉经》。后者系晚出之作,通常不计在黄庭经类之内。《黄庭经》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已有著录,又据《祛惑篇》称:“但昼夜诵吟《黄庭》”。因此,成书当在魏晋之际。其著者,说法甚多。一说为晋女道士魏华存研审民间抄本后编定,另一说为道士口授,由魏华存记录而成。魏华存(252或253—334),字贤安。任城人,出身仕宦之家。幼而好道,志慕神仙,后嫁于太保掾刘文,生有二子,华存另室独居,潜心修道。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卒。据《南岳魏夫人传》,《黄庭内景经》就是由景林真人授予魏华存的。一般认为,《黄庭内景玉经》成书先于《黄庭外景玉经》,但也有主张外先于内的。
“黄庭”一词,以“黄”指中央之色而喻“中央”;以“庭”指四方之中,阶前空地而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内修时的中空景象。内景,指身内脏腑之象。外景,则以日月、星辰、云霞等外象比喻内象。《黄庭经》以古医家中人身脏腑各有主神之说为医理根据,结合脏腑作用理论,以七言韵文形式,阐述道教内修黄庭的理论,强调固精炼气,提示长生久视的要诀。
《黄庭经》的内修方法是“存思”,亦称“存想”,也就是集中自己的意念,闭目内视,“存思百念视节度”(《黄庭内景玉经》第二十二),“可用存思登虚空”(同上,第十五)。存思的内容:一是冥想体内脏腑之形象,存思心神的“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病患”(同上,第六),存思肝神的“肝部之中(宫)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同上,第十一),存思脾神的“脾部之宫属戊巳,中有明童黄裳里”(同上,第十三),存思肺神的“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同上,第九),存思肾神的“肾部之宫玄阙园,中有童子冥上玄”(同上,第十二)。同时明确提出“三丹田”和“三黄庭”,即:上丹田,泥丸宫;中丹田,绛宫;下丹田,命门。上黄庭宫脑中,中黄庭宫心中,下黄庭宫脾中,各有神灵居住。二是想象体外的事物,存思日月星和五星的“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同上,第十六)。修炼存思之法要求精诚专一,勤修苦炼,“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同上,第二十五),其关键是恬淡无欲,“恬淡闭视内自明”(同上,第二十一)。除了存思以外,《黄庭经》还提出了其他的修炼方法,如吐纳行气、咽津、守一等等,特别是关于宝精固精,首戒房事,断绝淫欲,“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同上,第二十一),“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同上,第二十二)。
《黄庭经》是茅山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黄庭经》是前代修炼养生经验的总结,又为后世的内修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因此被认为是“寿世长生之妙典。”南宋大诗人陆游曾有诗赞誉谓:“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
传本极多,东晋以后,研诵《黄庭经》之风极盛。通行的有梁丘子与务成子的注本,此二种均收入《道藏》。清董德宁撰《黄庭经发微》,将其与《道德经》、《参同契》并列,备极推崇。

☚ 度人经   阴符经 ☛

黄庭经

道教经典。有《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两种,另有《黄庭中景经》,则多疑为后人所著。黄,中央之色;庭,四方之中;黄庭之景,即指道教修炼所至的景象。《外景》始见于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成书于魏晋间。《内景》约成书于晚唐,一般认为由《外景》衍化而来。两经均以七言歌诀阐述养身修炼原理,认为若能炼气积精,存养丹田,即可长生乃至肉身成仙。全真道以之为重要讲习功课之一。传说有王羲之写经换白鹅故事。


黄庭经

小楷法帖。传为王羲之书。北宋黄伯思认为为宋齐人书,明文徵明以为晋宋间人书。原迹早佚。其书雄健俊秀。

《黄庭经》huang ting jing

Yellow Court Scripture→王羲之(Wang Xizh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