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戏mǎxì原指驯马或骑马的技艺表演;现指经过特殊训练的各种兽类的技艺表演。 马戏mǎxì〈名〉原指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多指由经过一定训练的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马戏表演很精彩。 马戏mǎxì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动物的杂技表演。 马戏mǎ xì原指人骑在马上所做的各种表演,现在指节目中有经过训练的动物参加的杂技表演。1863年10月27日《上海新报》:“今有新到马戏班,内有奇技异样跑马之法,并爬柱跳滚。此戏班前于大英君主宫内并俄国他国宫内演过,曾经得以赞美,并天下各国伊均做过马戏,而驰名天下。此班带有外国吹鼓一班,除马匹外,另有有名男戏子七名,女戏子二名,外带马猴一个,此猴系已教过跳舞,并会作戏。”1866年张德彝《航海述奇》:“晚,又乘车往观马戏。四面高台,层层客座,上宽下窄,形如凵字。地一圆池,边若米槽,周约十余丈。一人领二马于池心,马解人言,令跪则跪,立则立。又令其后腿立,前腿拜,如挠人之状。末场出一大铁笼,下有四轮,笼内絷狮牝牡各二。一人突入笼内,手执长鞭大吓,狮皆跳跃,声吼如雷,来往冲突,从此人身上越过数次。”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體育部 > 雜藝 > 馬戲 馬戲 mǎxì 古百戲名。因以在馬上表演技藝,故稱。始見於漢代,盛行於唐宋,流傳至今。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戲弄蒲人雜婦,百獸馬戲鬥虎。”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録·駕登寳津樓諸軍呈百戲》:“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忽以身離鞍,屈右脚掛馬鬃,左脚在蹬,左手把鬃,謂之獻鞍,又曰棄鬃。背坐或以兩手握鐙袴,以肩著鞍橋,雙脚直上,謂之倒立。忽擲脚著地,倒拖順馬而走,復跳上馬,謂之拖馬。或留左脚著鑑、右脚出鐙離鞍,横身在鞍一邊,右手捉鞍、左手把鬃,存身直一脚順馬而走,謂之飛仙膊馬。” 戏剧 戏剧戏(京~;滇~;武~) 剧(~情;~种;歌~;话~;喜~;正~;京~) ☚ 小说 诗 ☛ 马戏mǎ xì驯马的演艺。《盐铁论·散不足》:“百兽~~斗虎。” 马戏 马戏宋代宫廷“百戏”之一种。宋代马戏的演出,名目繁多,技术高超,是宫廷百戏中经常上演的节目之 一。据《东京梦华录 》 载:“诸班直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次一人麾旗出马,谓之开道旗。次有马上抱红绣之球,系以红锦索,掷下于地上,数骑追逐射之,左曰仰手射,右曰合手射,谓之拖绣球。又以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划子箭,或弓或弩射之,谓之褚柳枝。又有以十余小旗,遍装轮上而背之出马,谓之旋风旗。又有执旗挺立鞍上,谓之立马; 或以身下马,以手攀鞍而复上,谓之骗马; 或用手握定镫裤,以身从后鞦来往,谓之跳马。……”记载中还有所谓 “献鞍”、“倒立”、“拖马”、“飞仙膊马”、“赶马”、“绰工”、“豹子马”等等各种名目,生动、具体的重现了八百多年前宫廷马戏演出的真实情景。 ☚ 左右军百戏 射箭 ☛ 马戏杂技节目。原为古代一种技艺,专指驯马和马术表演,后成为各种驯兽乃至杂技表演的统称。表演形式大都为马术以及演员指挥各种经过系统训练的动物,做出各种技巧动作,同时穿插杂技和丑角的表演。 马戏 马戏汉代杂技。《盐铁论·散不足篇》:民间“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是为马戏的最早记载。然关于西汉长安的马戏,史书记载不详,东汉以后有关马戏的描述渐多。 ☚ 斗兽 驯虎 ☛ 马戏汉代百戏节目。由表演各种驯马、驭马和马上伎艺而得名。马戏作为一种表演性节目,可能源起甚早,大约先民们在马的驯养和放牧过程就已经将一些技艺表演化了,但“马戏”一名始见于文献记载却在东汉时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民间雕琢不中之物,刻画无用之器。玩好玄、黄、杂青、五色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唐锑追人,奇虫胡妲”。此处“马戏”虽指的是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玩具模型,但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马戏表演的真实写照。汉代马戏不仅节目众多,而且技艺奇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据张衡《西京赋》记载当时表演的节目是:“建戏车,树修旃,侲童程材,上下翩翻。 突倒投而跟,譬殒绝而复联。百马同辔,骋足并驰。橦木之伎,态不可弥。”奔驰的群马拉着彩车飞跑,车上高高的旗杆上一童子上下翻转,忽然倒挂悬空,只靠脚腕上的绳索牵引身体,这种惊人的绝技,就是与现代马戏技艺相比也不逊色。此外,东汉李尤《平乐观赋》亦有“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的类似记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汉代画像石上,刻画有许多马戏表演的精彩场面,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但证实了文献记载,而且为了解汉代马戏技艺提供了更直观更丰富的认识。如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刻有三匹奔马拉着一驾戏车,车厢里有四人奏乐,正中竖着一根长杆,杆上支一卧鼓,鼓上一杆支有方板,一演员则双手撑板倒立,两腿后曲,令人惊叹不已。再如河南少室阙刻有一幅马戏图,图上两马凌空飞腾,一女子头扎双髻,在马上据鞍倒立,另一女子则策马舒展长袖,迎风而舞,构成一幅生动飘逸的图画。此外,在山东临淄文庙画像石的马戏图上,演员在马上双手挥扬、身体倒立甚至手执马尾高高腾起。这些画面充分显现出汉代马戏技艺的高超技巧和演员们奇绝的艺术功力,对于认识汉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和古代杂技艺术的发展沿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