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尔生产中心Maerkuer Shengchan ZhongxinMarcoule Production Centre
法国最早建立的原子能工业生产基地。马尔库尔中心位于罗纳河下游、阿维尼翁市以北30km处。它的第一座产钚堆(G1)于1954年开始建设,1956年建成投产。1958年,建在马尔库尔的法国第一座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UP1)投入运行,这就为法国1960年2月进行的第一次核爆炸试验提供了钚装料。除G1堆外,法国在马尔库尔接着建造了G2和G3堆。这三座堆都是天然铀石墨慢化气冷堆,总热功率为550MW。三座堆都兼发电,总电功率为88MW。1968、1980和1984年,这三座堆已分别被关闭。
马尔库尔还是法国军用氚的生产基地。法国的两座产氚堆就建在这里,称为赛莱斯廷(Ce-lestin)-1、2的这两座以重水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反应堆分别于1967年1968年投入运行,它们除了产氚外,还可生产其他放射性同位素和超铀核素。另外,法国的第一座原型快中子增殖堆也建在这里。法国建造该堆的目的是,验证快堆商业发电的可行性、验证部件的特性和评估其经济性。这座称为“凤凰”的原型快堆的电功率为250MW,1973年并网发电。
马尔库尔(UP1)后处理厂始建于1955年,1958年开始运行,196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400t重金属/a)。该厂最初运行时只提取军用钚,不回收铀,后来也回收铀,并从高放废液中回收镎和铯。1967年扩建了一条新的生产线,使工厂的处理能力提高到900~1200t/a (根据乏燃料的燃耗决定)。1968~1970年间,经过一系列的改造,该厂也能处理燃耗高达4500MWd/a的石墨气冷堆乏燃料(也是镁合金包壳的金属铀)、材料试验堆的铀-铝合金燃料和产氚堆的钚-铝合金燃料。至此,UP1工厂成为能处理各种金属型乏燃料的多用途处理厂。
在马尔库尔还建造了一座大型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APM)。该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SAP、TOP和TOR。1962年,工厂投入热试验时称为SAP,它只能后处理石墨气冷堆等天然铀和低加浓铀型金属燃料元件。1967年,工厂加装了处理材料试验堆的高燃耗、高易裂变物质含量的合金型燃料的设备后,SAP不但可以回收铀和钚,而且可以半工业规模地研究和回收超铀元素和裂变产物。1973年,法国决定将SAP改建为能处理氧化物燃料的中间试验工厂(TOP),以适应轻水堆和快堆的发展。1977年,法国决定进一步改扩建马尔库尔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为快堆氧化物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TOR)。TOR已于1987年投入热运行,它可以完成快堆乏燃料的工业规模后处理及有关的试验研究。
在马尔库尔,法国还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工业规模的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装置,该装置自1978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在顺利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