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嘉理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嘉理事件 “马嘉理事件”是英国为侵略我国西南制造的一个事件,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英国为阴谋修建从缅甸仰光到我国云南思茅地区的铁路,1868年曾组成探路队从缅甸八莫到我国云南腾越。1874年,英国又组织了一支由上校柏郎率领的200人的武装“探险队”,企图由缅甸进入中国云南,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通晓汉语、熟悉中国情况的官员马嘉理前去接应。1875年初,马嘉理到达八莫与柏郎相会。2月初,马嘉理率武装“探险队”由缅甸闯入中国云南,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2月21日,马嘉理到达腾越西南的蛮允村,当地人民阻止马嘉理通过,发生冲突,马嘉理开枪打死群众多人,群众奋起打死马嘉理,柏郎被迫退到缅甸的八莫,这就是所谓“马嘉理事件”。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利用这一事件向清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于1876年9月强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除赔款、道歉、抚恤、惩凶外,还允许英国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4省游历,中国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开放长江通航权。另设专条允许英国连通北京经西藏到印度的路线。 马嘉理事件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武装占领缅甸以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我国西南边疆云南。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军官柏郎率领近二百人的武装“探路队”,由缅甸向云南进发。英国驻北京使馆派翻译马嘉理从云南入缅迎接柏郎等人。光绪元年一月(1875年2月)马嘉理和柏郎率“探路队”由缅甸闯入我国云南腾越地区,当地人民阻止他们入境,侵略者公然开枪打死群众数人,激起群众愤慨,奋起自卫,击毙马嘉理等人,“探路队”被迫退回缅甸。事件发生后,英国借题发挥,向中国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并以断绝外交关系,增派军舰等手段恫吓。光绪二年七月(1876年9月),清政府派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中国云南各族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入侵的自卫斗争。1874年(同治十三年), 英国军官柏郎(HoraceAlbert Browne,1832—1914)率武装“探路队”二百余人, 准备由缅甸向滇西入侵。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派译员马嘉理(Augustus Raymond Margary, 1846—1875)前往迎接,沿途多方刺探情报,在腾越公然测绘山川形势险要图, 激起当地人民公愤, 迫使地方官员将其护送出境。马嘉理到达缅甸八莫与柏郎部会合,于翌年一、二月分率武装部队侵入中国领土,不顾当地景颇、傣、汉等族人民的警告,首先开枪击杀中国边民。中国边疆各族人民奋起回击, 将马嘉理及其武装人员消灭在雪列户宋河岸, 迫使柏郎率残部逃回缅甸。由于清政府腐败, 英国公使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借此事件进行无理讹诈,要挟清廷屠杀景颇族爱国同胞数人息事,并迫使清政府于1876年(光绪二年)签订了卖国的《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又称“滇案”或“云南事件”。1875年英国侵略中国云南时发生的马嘉理“被杀”事件。1874年英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远征队”,探测从缅甸曼德勒经八莫至中国云南的道路,驻北京英国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接应。1875年1月在八莫会合后,由马嘉理带领,于2月初分两路擅自窜至云南腾越(今腾冲)地区,在遭到当地人民的盘查和阻拦后,马嘉理悍然开枪挑衅,击杀群众多人,马咎由自取,被群众打死,柏郎被迫率队退回缅甸。英以此为借口,胁迫清政府于次年签订《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英国侵略军在中国云南边疆挑衅的事件。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派军官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探路队”,由缅甸向云南进发。英国驻北京使馆派翻译马嘉理从云南入缅迎接柏郎等人。光绪元年正月马嘉理和柏郎率“探路队”由缅甸闯入我国云南腾越地区,当地人民阻止他们入境,侵略者公然开枪打死群众数人,激起群众愤慨,奋起自卫,击毙马嘉理等人, “探路队”被迫退回缅甸。事件发生后,英国借题发挥,向中国提出许多无理要求,光绪二年七月,清政府派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 马嘉理事件中国人民遏止英军入侵云南的一次事件。英国自侵占印度和缅甸后,便积极向中国云南、四川、西藏、新疆扩张势力。1874年,英国派遣上校柏郎率领近200人的武装探险队,企图由缅甸向云南进发,探测滇缅陆路交通,阴谋修建从仰光至中国思茅地区铁路,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使馆翻译官马嘉理到云南边境接应。英国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愤慨。次年2月21日,马嘉理带引武装探险队,闯入云南蛮允附近,被盘问,竟开枪行凶。腾越地区人民激于义愤,将马嘉理等数人击毙,迫使探险队退回缅甸。英国借此事件,向清政府提出种种侵略要求,并一再以断绝外交关系、增派军舰来华等手段进行恫吓。1876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 ☚ 张之洞 中俄伊犁条约 ☛ 马嘉理事件清代英国在中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亦称“云南事件”或“滇案”。英国为阴谋修筑从缅甸仰光到我国云南思茅地区的铁路,1868年曾组成探路队从缅甸八莫到达我国云南腾越。1874年,英国陆军上校柏郎率领新组成的武装“探路队”近200人,企图由缅甸进入中国云南。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通晓汉语、熟悉中国情况的官员马嘉理前往接应。1875年1月17日,马嘉理与柏郎在缅甸八莫会齐。2月初,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腾越地区人民2月21日在蛮允附近杀死了马嘉理,并把柏郎率领的“探路队”赶回缅甸。英国借口这一事件强迫清政府订立《烟台条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