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启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启西1857—1914

回族,甘肃临潭人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曾任西道堂主教。
字:慈祥
号:公惠

马启西1857—191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甘肃临潭人。回族。字慈祥,号公惠。原系“花寺门宦”教徒,因攻读清初伊斯兰学者刘智等人著作深有所得, 1891年(光绪十七年)始在家设帐讲学,宣传简化宗教仪式,减轻宗教负担,提倡学习汉文,几年后入教者人数渐增,曾遭到门宦势力排斥。1901年脱离旧派,集资修建清真寺名“西道堂”,自任教主。由于强调教徒要以道堂为家,过集体生活及重视经商农耕,颇得穷苦信徒欢迎,遂成一派。后因教派纷争,受军阀马安良诬陷,父子及兄弟多人惨遭杀害。

马启西

马启西1857—1914

字慈祥,号公惠。甘肃河州(今临夏)人。清代经学大师、回族伊斯兰教西道堂创始人。原系“花寺门宦”教徒,后因攻读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刘智等人著作深有所悟,便于光绪十七年(1891)开始在家设帐讲学,积极宣传宗教改革,提倡简化宗教仪式,减轻宗教负担,鼓励学习汉文,正本清源教义。光绪二十七年(1901)脱离旧派,集资修建新式清真寺,命名为“西道堂”,并自任教主。强调教徒要以道堂为家,过集体生活及重视经商农耕,颇受穷苦信徒欢迎,遂成一派。几年后入教者人数渐增,却遭传统门宦势力排斥。后受军阀马安良诬陷,父子及兄弟多人惨遭杀害。

☚ 马仲英   马良柱 ☛
马启西

马启西1857~1914

字公惠,经名伊海牙,道号西极园,祖籍临潭。回族。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创始人。童年即学阿文。11岁求学于名师范玉麟、范绳武,读 《四书》、《五经》。敏而好学, 博闻强记,后在洮州考中第四名秀才。因家庭影响,放弃功名,专心攻读诸子百家,钻研伊斯兰教学者刘介廉等人的各种论著,立志宏扬伊斯兰教思想文化。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 在临潭旧城开设私塾, 取名“金星堂”,讲习经义。在西凤坪下辟洞静坐,潜心功修10年。1904年在西凤山下修建清真寺,翌年率教生到麦加朝觐,因爆发俄国二月革命,西行受阻。在撒马尔罕盘桓两年, 1907年返回, 将 “金星堂”改名为 “西道堂”,用汉文宣讲伊斯兰教。教主由公推产生,负责教俗一切事务。在临潭设道堂,信众分堂内堂外两部分,堂内信众集中财物过集体生活,一律平等,道堂集体经营农商牧副经济,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堂外信众虽独立生活,但与总堂有隶属关系。1914年古历闰五月十九日, 军阀马安良以西道堂“勾结白朗屠杀良民”的莫须有罪名,将马启西及其弟启晋、启化,子隆德、希隆及信众17人枪杀。遗体被其教民安葬于创教功修的西凤山麓 (今临潭西大寺西侧)。

☚ 马安良   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赞 ☛

马启西1857—1914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派的创始人。原名春生,字公惠,号慈祥,经名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甘肃临潭汪家咀人。回族。父马元,为阿訇,幼承家学,入私塾,攻读儒学,由拔贡而中秀才。原系“花寺”门宦教徒,精心研究伊斯兰教译著。光绪十七年(1891),在家乡西凤山下设私塾授徒,讲授儒家经典与伊斯兰教汉文经学著作《天方性理》、《天方至圣实录》、《归真总义》等,二十四年(1898),在旧城达子沟拱北,开设经堂,专门讲授伊斯兰教学理著作。二十七年(1901)脱离旧派,劝导教德经商务农,开拓洮水游荒漠地,正式成立道堂,并移居道堂过集体生活,共同劳动经营,逐渐形成为“宗教公社”。主张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传统文化阐扬伊斯兰教的义理;提倡发展汉语文教学的教育事业,使穆斯林积报学习 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一种穆斯林经济实体,即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穆斯林宗教公社。深得贫苦信徒拥护,遂成一派。因屡遭门宦势力和清政府迫害,后流亡中亚、新疆等地。宣统元年(1909),返临潭,将所传教派正式命名为“西道堂”。辛亥革命后,主张移风易俗,倡导男子剪发辫,反对女子裹足。河湟、逃岷地区的回、撒拉、保安等族群众纷纷加入,遂引起其他教派、门宦嫉妒和仇视。民国三年(1914)马安良受清帝臣僚长庚指派,以镇压白朗义军为名,诬其勾结白朗,杀害旧城回、汉良民,于7月11日(闰五月十九日),以大军包围西道堂,将其与兄弟子侄及教徒17人杀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