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

马克思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研究系政客进行的一场斗争。“五四”时期,基尔特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传入中国,以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研究系分子是其热心鼓吹者。1919年1月张东荪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世界公同之一问题》,提出对付社会主义的办法“除调和外无他策矣”。1920年9月,研究系邀请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到处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借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张东荪的《现在与将来》和梁启超的《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两篇长文,是研究系政客的代表性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提出了如下观点: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人从未过过人的生活的都得着人的生活,而不是欧美现成的甚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妨迟迟”。(《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中国若想社会主义实现,不得不提倡资本主义。”因为资本主义“是必然的阶段,不可越过”,“现在中国要实行社会主义,似乎太越阶了”,只有“资本阶级发生,则劳动阶级亦成立,然后社会主义运动乃有所凭借。”(《现在与将来》,《改造》第3卷第4号》)由于中国产业落后,资本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没有冲突,主张劳资调和,反对阶级斗争。中国农村经济破产,不在于地主阶级的剥削,而在于天灾人祸,反对农村革命。中国实业不发达,“未创成劳动阶级”,所以不能建党,因为“党是代表那个阶级的,若他的背后没有阶级必不成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李达等人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主要阵地,对研究系的论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批判。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下之实业》一文中指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走不通,只有“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中国实业的振兴,必在社会主义之实行”。李达在《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一文中,系统驳斥了梁启超的“矫正资本家”的观点,指出劳资关系不可调和,进行阶级斗争,才是工人阶级的出路。他们针对研究系政客反对建党的观点指出:中国已具备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不是没有形成劳动阶级,而是“劳动过剩”,“只不过没有组织罢了”,要组织“民众的势力”,实现“中国彻底的大革命”,现在急需组织一个“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这场论战划清了真伪社会主义的界限,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促进作用。

☚ 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在我国的论战   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 ☛
000077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