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声损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声损伤 声损伤凡不需要或不愿听的声音即是噪声。人类生存的空间无时不充满各种噪声,除自然噪声外,尚有人为的噪声。近代社会的发展,由于工业、交通和生活所产生的噪声无论其种类和强度都在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噪声性听力损伤曲线图,显示不同程度的损伤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分类: (1)急性声损伤:系指受一次噪声刺激所造成的听力损伤。多因爆炸、火器发射或其他突发的巨响引起。也有接触一次较短时间(如数小时)强度不甚大的噪声而致聋者,但少见。损伤轻者,仅高频听阈遗留小于40dB的凹陷型永久性阈移,常无任何自觉症状。重者,立即感到听力下降或“全聋”,经数分钟乃至数日,听力每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少数不能恢复甚至呈进行性聋。听力曲线多呈前述下陷型,偶有不规则或呈全频程大幅度下降,全聋者极少。两耳损伤程度常不相等,朝向声源的一侧较重。有时仅伤一耳。 由爆炸、火器发射引起的听力损伤,习称爆震性聋。这种噪声强度常超过140dB,同时伴有冲击波的作用,可导致内耳出血,螺旋器细胞的移位或部分脱离基底膜;也能发生鼓膜破裂和脑震荡昏迷。受震后,除耳聋外,常伴剧烈耳鸣、耳痛和眩晕。 有时巨大声响并非作为物理因素造成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而是作为心理因素引起听中枢功能抑制,导致功能性聋。有时爆震性聋和功能性聋同时存在。 (2) 慢性声损伤: 系指长期、反复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所致的听力损伤,习称职业性聋。实际上,职业性聋还包括苯、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及其他职业因素造成的耳聋。而慢性声损伤是其中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噪声也可引起听力损伤。 长期噪声暴露过程中,各个频率的听阈损伤程度和速度不同,6000、4000Hz最快最重,其次是3000Hz,而后是2000、8000Hz,2000Hz以下损伤最慢最轻。因此,慢性声损伤的初期,多在3000~6000Hz产生轻度的、可完全恢复的凹陷型暂时性阈移。如继续接触噪声,暂时性阈移逐渐扩大,且不能完全恢复,呈永久性阈移。这种听阈变化,早期受影响的频率范围窄、损伤比较轻,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耳鸣。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损伤范围扩展,听力减退加重,累及的频率扩大,始感到听觉障碍。若扩及2000、1000、500Hz重要语言频率,则出现明显耳聋。晚期患者因有年龄因素,听力曲线凹陷特征可不明显,而呈从低频到高频斜坡形下降,耳聋加重。 这种慢性听力损伤,多为两耳对称性,常伴耳鸣。听力损失的速度,一般在噪声暴露的前15年较快,以后则渐趋平缓。故虽为慢性进行性聋,却不致发展至全聋。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机理: 噪声可引起耳蜗感觉器官的机械性损伤。同时也能使内耳缺氧、代谢障碍,如氧张力降低、内淋巴葡萄糖含量增高,螺旋器的酶活性减低等生物化学变化,而导致器质性病变。初期噪声损伤表现在听毛细胞亚显微结构改变,首先是线粒体肿胀、透亮,从而影响细胞的呼吸和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其营养,最后导致细胞变性、破坏。 声损伤引起内耳螺旋器的病变常见部位,约距前庭窗10mm。一般认为是由于外耳对2000~5000Hz声音的共鸣作用,中耳对某些频率的声音更容易传导,内耳基底膜的某些部位振动时的振幅最大,损伤机会较多等多种因素所造成。故出现高频凹陷型的听力曲线特征。 声损伤的有关因素: ❶噪声强度: 强度愈大,听力损伤愈重、愈快。噪声性聋的发病率也随噪声强度的增高而增加。 ❷暴露时间: 噪声暴露时间愈长,听力损伤愈重。 ❸噪声频谱特性: 强度相同,高频噪声对听力影响较低频重;窄带噪声和纯音对听力的伤害较宽带噪声大。 ❹噪声类型和暴露方式: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持续暴露较间歇暴露损伤重。 ❺个体易感性: 有些人对噪声敏感,易遭受损伤。 ❻耳部疾患:中耳传音机构的病变,如鼓膜穿孔等。可减少传入内耳的能量,从而减轻内耳声损伤。中耳肌瘫痪时,反使内耳更易遭噪声危害。多数有内耳疾病者对噪声敏感。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防治: ❶噪声控制: 是防治噪声危害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可从机器设备、工程建设、生产工艺等多方面采取技术措施,消除声源、降低声强或限制声音传播。80dB(A)噪声长期暴露即能损伤听力,超过90dB(A)损伤率显著增高。为保护多数人的听力,许多国家规定90或85dB(A)为噪声允许标准 (每日8小时长期暴露),对噪声控制提出了具体指标。 ❷个人防护:是防止和减少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在噪声未能控制到允许标准时,个人防护更为重要。防护用具有耳塞、耳罩、隔声帽等,可酌情选用。在80dB(A)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戴简便耳塞;90dB(A)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用具。 ❸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已有感音神经性聋和对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治疗方面,尚无肯定有效疗法,关键还在预防。根据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发病机理,对急性声损伤患者,及时给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及有利于细胞代谢的药物,对促进听力恢复十分必要。 噪声可使神经系功能紊乱,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心情抑郁、反应迟钝、激动易怒。在心血管系统,则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噪声能使胃肠蠕动和胃液分泌失调,致发生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噪声也能使视觉的清晰度降低、对颜色的辨别力减弱等。一般说来,这些情况多出现在听力损伤后。因此,如能采取措施保护听力,也就基本上保护了全身。 ☚ 迷路震荡 美尼尔病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