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劳倦内伤病因的一类。包括饮食失调和劳倦过度,是内伤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论》认为“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役则脾病”,并立“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一节,专论饮食劳倦所致的内伤疾病的病理。 饮食劳倦 饮食劳倦饮食失宜和劳逸失度,亦属内伤性疾病的病因。饮食失宜常可损伤脾胃功能,损伤正气,为外邪的侵入与内邪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由此而引起多种内伤病,引起外感病的发生;或外感与内伤合病,还可引起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饮食失宜主要有3种情况: ❶饥饱失常,若较长时间处于饥不得食,渴不得饮的过饥状态,水谷摄入不足,则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正气虚弱。如《灵枢·五味》:“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相反,若较长时间饮食超量或暴饮暴食的过饱状态,则最易损伤脾胃肠的功能使消化功能减退,而出现食滞胃脘,形成食积。小儿过饱,使脾胃升降失序,运化不利,以致食积,痰湿内生,郁久化火,可酿成“疳积”病。 ❷饮食不洁,可因此引起寄生虫病,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或可发生食物中毒。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❸饮食偏嗜。其一为饮食寒热偏嗜,若多偏食生冷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寒湿内生;若多偏食热烫,可使胃肠积热,耗伤津血,火热内生,均可导致多种病证发生。故《灵枢·师传》告诫:“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其二为饮食五味偏嗜,人的血气精神都由饮食五味所滋生,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灵枢·五味》说:“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入心;谷味甘,先入脾;谷味辛,先入肺,谷味咸,先入肾。”若长期偏嗜某味食物,则可使其所入之脏气偏盛,一脏之气盛,就可导致他脏之气衰,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则诸病丛生。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从津,脾气乃绝……”。 五味偏嗜,内伤脏腑,病变可现于形体,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偏嗜肥甘厚味,易使湿热内生,可引起痈疽疮毒诸疾。 此外,病时饮食护理不当,则可使病情加重,或病初愈而复发,此即“食复”。 过劳 包括劳力过度和劳神过度。劳力过度,以劳伤形体筋骨,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轻则出现肢体酸胀、疼痛,重则耗气,而见气少力衰,神疲、消瘦等症。 若大病初愈,过度劳累可引起复发,称“劳复”。劳神过度,最易劳伤心脾而成心脾两虚证,临床见失眠多梦、健忘、纳呆、腹胀、便溏、倦怠等症。 老年人应合理安排饮食,做到“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劳逸适度方有助健康。 ☚ 七情 房劳 ☛ 饮食劳倦yǐnshíláojuàn内伤病因的一类。包括饮食失调和劳倦过度, 均为内伤病的重要致病原因。《脾胃论》认为: “饮食不节则胃病”, “形体劳役则脾病”。参见饮食失调、劳倦各条。 饮食劳倦yǐn shí láo juànimproperdiet and overstra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