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饥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饥火jī huǒ饥饿难忍。白居易《旱热》之二: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饥火jī huǒ饥饿如焚的感觉。白居易《旱热》诗之二:“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饿饭、饥饿、饥火、空腹、枵腹;果腹、餍饱○饿饭è fàn(动)挨饿;没有饭吃:失业~|耽搁了农活,意味着全家人都要~。 ○饥饿jī è(动)饿:~难忍|腹中~|~威胁着全家|他们是被~和穷困赶到关中平原来的|处于半~状态。 ○饥火jī huǒ(名)难忍的饥饿感:为~所恼|~烧其肠|腹中~正熊熊|但觉~中烧,无法忍受。 ○空腹kōng fù(动)空着肚子,没有吃东西:~喝酒易醉|他已~数日,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枵腹xiāo fù(动)〈书〉空腹,指饥饿:~从公|~终年,愁苦一世|~忍寒|官输未了忧~。 ●果腹guǒ fù(动)〈书〉吃饱肚子:食不~|充饥~的山果|但求~而已。 ●餍饱yàn bǎo(动)吃饱:吃了几大碗面,方才~。 饥饿 饥饿饥(饥馁;肚~;阻饥;疗~) 饿(殍饿) 馁(馁饥;馁而;冻~)餧(餧饿) 枵(枵肠;枵腹;空枵) 枯肠 另见:感觉 器官 空虚 想 吃 ☚ 疼痛 口渴 ☛ 饥火jī huǒ难以忍受的饥饿。元好问《车驾东狩后即事》:“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日相煎。” 饥火 《饥火》男子独舞。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创作并表演。1942年在广东曲江首演。此舞原为三人舞《三个饥饿者》,后改成独舞《饥火》。大幕开启,小镇夜晚的一更鼓敲响了,小巷内的拐角处探出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饥饿者,他赤着双脚,蓬头垢面,在寒风中抱住自己的双肩,蜷缩在一家富人的高墙根下避寒;二更鼓响过,他饥饿难忍,向路人呼唤,向苍天祈求,但都无回应;三更鼓响过,他拖着踉跄的步子走到街市,向行人乞讨充饥之物,却统统遭到拒绝,只好绝望地又蜷缩在富人墙下,而大墙之内的酒肉之香和猜拳之声,更使他饥肠辘辘,痛不欲生;四更来临时,难以忍受的饥饿像一条蛇吞噬着他,他四肢无力,脚都抬不起来,勉强在墙下挣扎着,两眼怒火燃烧,手指着这个不公平的世道,似乎要烧尽这世道的不公; 当五更的梆子声笃笃响过,他被饥饿煎熬得颤抖痉挛的身躯,举着一双骨瘦如柴的大手终于倒下,成了路边的冻死骨。这是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是着他体验到千千万万百姓逃亡中濒于饥饿绝境的痛苦,同时也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著名诗句启发而创作的。舞蹈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表演技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加上鼓、梆子等打击乐器的伴奏,更增添了悲愤、苍凉的气氛。该舞被确认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作品”之一。 ☚ 牧马舞 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