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食茱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食茱萸
食茱萸  shízhūyú

亦稱“榝”、“藙”、“艾子”、“越椒”、“欓子”、“辣子”。“茱萸”之一種。因可食用,故名。落葉喬木,枝青黄多刺,上生白點。羽狀復葉,小葉披針形。花淡黄色。果實球形,熟時色紅。可提取芳香油,入藥。《禮記·内則》:“三牲用藙。”《楚辭·離騷》:“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廣雅·釋木》:“越椒,茱萸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四·食茱荧》:“〔釋名〕榝、藙、艾子、越椒、欓子、辣子。〔集解〕時珍曰: 食茱萸、欓子、辣子,一物也。高木長葉,黄花緑子,叢簇枝上,味辛而苦,土人八月采,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始辛辣蜇口,人食物中用。周處《風土記》以椒欓薑爲三香,則自古尚之矣。”參見木果類“藙”。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花實 > 藙 > 食茱萸
食茱萸  shízhūyú

亦稱“艾子”、“辣子”。即藙。“茱”,赤色之義,“萸”有“梂匯”之義,以其實成熟時色赤,其房聚成梂匯,可食用,故名。唐·蘇敬等《新修本草·木部·食茱萸》:“功用與吳茱萸同,少爲劣耳,療水氣用之乃佳。”宋·蘇頌《本草圖經·木部·食茱萸》:“蜀人呼其子爲艾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四·食茱萸》:“楚人呼爲辣子。”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喬木 > 藙 > 食茱萸
食茱萸  shízhūyú

即藙。

食茱萸【同义】总目录


艾子食茱萸欓子

食茱萸

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又名艾子、辣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 的果实。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辛、苦,温,有毒。入肝、胃、大肠经。温中燥湿,利水下气,杀虫止痛。
❶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寒湿痹痛,赤白带下。内服: 煎汤,1.5~3g,或入丸、散。阴虚火旺者忌服。
❷治皮肉痒痛; 煎水外洗;龋齿痛,酒煎含嗽。种子和果皮均含异茴芹香豆素Isopimpinellin。

食茱萸shí zhū yú

《本草纲目》果部第32卷食茱萸(22)。药名。
【基原】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sieb.et Zucc.的果实 。
【别名】藙(《礼记》),榝(《尔雅》),越椒(《广雅》),欓(《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本草纲目》) 。
【性味】辛苦,温,有毒。
❶《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
❷《唐本草》:“辛苦,大热。”
【功用主治】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❶《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❷《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肿,诸冷实不消。”
❸《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
❹《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
❺《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❻《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