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良性肿瘤benign esophageal tumor系常见的食管肿瘤的一种。此种肿瘤特点:病程长,肿瘤生长缓慢、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不伴有全身恶病质等。X线及食管镜检查肿瘤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之充盈缺损,边缘整齐,周围粘膜纹正常。食管镜取活体组织检查便可确诊。以手术治疗为本。 食管良性肿瘤benign tumors of esophagus指细胞分化成熟,生长缓慢、不转移的食管新生物。较少见。其病理类型有平滑肌瘤、囊肿、腺瘤、息肉、乳状瘤、纤维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其中以平滑肌瘤最多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下咽困难。亦可无任何自觉症状。钡餐X线及食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应手术治疗。 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良性肿瘤食管良性肿瘤甚为罕见,约占全部食管肿瘤的1%以下,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女之比约为2:1,好发于食管下段,其次为中段。在食管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最多见(占50%),其次为囊肿及息肉等。食管良性肿瘤一般可分为食管壁内肿瘤及腔内肿瘤,其中壁内肿瘤较为多见。壁内肿瘤可为实体瘤或囊肿,多数为平滑肌瘤,其余为纤维瘤、脂肪瘤、脂肪肌瘤、纤维肌瘤、肌瘤、神经纤维瘤、骨软骨瘤、血管瘤、血管球瘤、错构瘤及食管囊肿等。腔内肿瘤分有蒂及无蒂两类,有蒂肿瘤称为息肉或纤维血管息肉,常来自食管的粘膜下层。此外,血管瘤或起源于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亦可呈息肉样突入管腔内;无蒂肿瘤主要来自食管粘膜,有食管乳头状瘤及食管腺瘤。 各种食管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瘤体小者无任何症状,仅在胃肠X线钡餐检查或尸检时偶被发现。瘤体大者可有咽下困难,有时压迫邻近器官,引起胸闷、胸骨后隐痛或呼吸困难等,罕有上消化道出血。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见瘤体边界清晰,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食管镜检查,肿瘤易被发现。治疗一般须外科手术切除;突入食管腔内的带蒂息肉,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圈套摘除。 食管平滑肌瘤 多见于20~60岁。肿瘤起源于肌层,50%发生在食管下段,30%在中段。肿瘤多呈圆或椭圆形,直径一般为1~4cm,少数较大,表面粘膜正常,多为单发。临床症状的轻重和肿瘤大小并不完全平行。不少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间歇性咽下困难,和(或)胸骨后、上腹疼痛。很少有粘膜糜烂、溃疡形成,引起出血者罕见。偶因肿瘤较大,压迫气管或支气管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病程长达1~5年以上。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见肿瘤呈椭圆形或半月形充盈缺损,边缘清晰,粘膜光滑,与正常食管壁有明显的分界,食管蠕动正常。胸部X线平片有时可见到食管旁的纵隔肿块。食管镜检查可见肿瘤表面的粘膜皱襞变浅或消失,有一定滑动性。 食管息肉 大小不一,组织内含有血管和纤维组织,亦可有疏松的粘液样纤维或致密的胶原纤维,偶见少许脂肪组织。息肉表面被覆有正常粘膜,可发生糜烂。症状有咽下困难及不同程度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亦可因糜烂而出血。息肉蒂长者可以吐出,吐出的息肉有时堵塞喉部,引起窒息。大息肉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及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依靠食管X线钡餐及食管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可予圈套摘除或手术切除。 食管囊肿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天性囊肿系食管壁腺管闭锁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较多见的为先天性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多数囊内有稍粘稠的液体,有时呈血性。囊肿可和食管或支气管相通。囊内可衬覆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呼吸道的上皮,或未分化的上皮细胞。 症状视囊肿的大小、对周围压迫的情况和有无继发感染而异,如囊肿很小,又无感染者,可无症状,仅在食管X线钡餐检查或尸检时偶被发现。但也有囊肿直径大至3~4cm而无症状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气促、咳嗽、胸痛和咽下困难等。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见圆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边界清晰并和食管壁形成锐角、食管壁柔软,扩张度尚好,有时可见囊肿内有液平面或囊肿随呼吸及食管蠕动而出现形态改变。食管镜检查时发现肿物柔软,能被食管镜压缩。症状明显时须手术治疗。 食管血管瘤 常见于食管中段,局部粘膜呈蕈状隆起或为分叶状,呈鲜红或紫红色。有时食管血管瘤是胃肠道多发性血管瘤的一部分。常见的症状为呕血及黑粪,可表现为咽下困难,但也有生前无任何症状,仅在尸检时才被发现。本病有恶变的可能,以手术切除为宜,放射治疗,效果不佳。 食管乳头状瘤 系一种良性无蒂肿瘤,可呈疣状、结节状、菜花状及弥漫浸润型。有人认为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和食管的慢性刺激易引起乳头状瘤,并可演变为癌。有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亦易发生食管乳头状瘤。瘤体小者无症状,肿瘤较大则可出现咽下困难、疼痛及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对食管乳头状瘤的诊断,应取深部活组织检查。一般认为乳头状瘤是癌前病变,因此对确诊或高度疑诊者应尽早手术切除。 ☚ 肉芽肿性食管炎 食管恶性肿瘤 ☛ 0001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