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esophageal diverticulum系常见的憩室之一。多为单发,先天性少见,50岁以上男性多见。此种憩室可发生在食管上段、食管中段和食管下段。依病理可分为压出性憩室和牵引性憩室2类。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对周围组织器官有压迫症状,发炎后疼痛等;并可发生溃疡、出血、穿孔后有相应症状;少数可引起癌变。X线钡餐、食管镜检查可确诊。治疗:轻者可对症、内科治疗;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者可手术治疗。 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esophagus系食管壁局部向腔外突出而形成的袋状物。分膨出型和牵引型两种。可累及食管壁的一层或多层。按发生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Zenker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憩室三种。可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背疼痛、返流食物等。X线钡餐及食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小者可采用对症处理,憩室较大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疗。 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局限性囊袋状膨出,多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其好发部位有三: ❶颈部食管憩室,发生在食管上端环咽部下方的咽后侧壁。 ❷胸部中段食管憩室多发生于气管分叉水平上下。 ❸膈肌上部下段食管憩室。食管憩室有的包括食管壁全层,有的主要是食管粘膜经食管壁的一个薄弱部分膨出形成。前者称之为牵引型憩室,后者称之为膨出型憩室。食管上段及膈上部憩室多为膨出型,食管中段憩室多为牵引型。 膨出型憩室 膨出型憩室多见于颈部和膈上段食管。两处均有食管解剖学上的薄弱部位,由于食管腔内压增高,食管粘膜经解剖薄弱的部位疝出形成囊袋。初期仅部分粘膜突出,继之膨出呈囊袋状,由于食管内压增高,加以食物、汤水等重力的影响,憩室扩大并下垂。有时压迫食管,引起梗阻。若憩室口部宽大,食物涎液进入憩室后易于排空,这样的憩室很少产生感染,因此,症状也不多或无症状;如果憩室入口狭窄,下垂的憩室易有食物潴留、腐败,发生憩室内膜炎变,临床症状亦多。憩室壁主要由食管粘膜和结缔组织构成,可有部分肌层组织,但肌丝松散。憩室大小不等,小者直径1~2cm,大者可达10cm。 食管上段咽部膨出型憩室,在咽下缩肌和环咽肌间,自咽后壁中线上解剖薄弱点处膨出,向颈根左侧或右侧凸出。憩室同样可向纵隔右侧或左侧凸出。有时伴有食管裂孔疝、平滑肌瘤、贲门痉挛等病变。 膨出型憩室多见于男性年龄较大的人。初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如咽部不适,胸部闷胀等。颈部憩室达一定大小,可发生食物下咽困难,饮水时可有气和水相混合的声音,有时憩室存积前一、二日的饮食,反流或呕吐出,有腐臭味。食物下咽时有时颈部可见有包块膨出,用手压之可有内容物排空的音响。食管下段憩室多与食管胃肠的其他病症合并存在,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可有炎症溃疡和出血等症状,有时有胸背疼痛。因其周围组织疏松,压迫症状较颈部憩室为少见。 牵引型食管憩室 牵引型食管憩室一般是由于肺门淋巴结慢性炎症,特别是淋巴结结核产生的瘢痕粘连引起的。淋巴结结核侵及邻近食管壁,而后由于粘连收缩,瘢痕组织牵引食管壁,向外全层鼓出,形成类圆形或三角形等形态多样的囊袋。憩室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多数长径2~3cm。憩室基底部宽大者易于排空。可为单发憩室,亦可为多发者。由于憩室顶部附着在淋巴结上,有时有钙化,把食管固定在一定位置上,因此影响蠕动功能。 牵引型憩室如无炎症并发症,可无症状,常为进行胃肠或心脏病钡剂检查时所发现。多数病员主诉程度不同的胸背不适、闷胀,或下咽时有不适感,甚至疼痛。有些病员所述的症状难以用憩室来解释,少数病人有小量呕血。 食管憩室的诊断主要靠食管钡餐检查有的需做食管镜检查。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食管造影所见憩室小于1~2cm者,多不需要外科治疗,可定期食管造影进行观察。憩室如有溃疡、出血或癌变则须行外科治疗,手术一期切除憩室缝合食管切口。不切除憩室而行单纯内翻缝合者易于复发。 颈部食管憩室经同侧颈部切口,做憩室切除术。胸部中段食管憩室多采用右侧开胸手术。手术日晨经鼻孔置入胃管,便于手术中探查食管。胸段食管较小的憩室,可采用食管腔内注气法以帮助显示憩室。即阻断憩室下方食管,向胃管内注气30~50ml,使食管膨大,这样憩室即可膨出无误。憩室确定后,在其上下缘加牵引线,作为切除范围的上下标志。切开憩室肌层,沿粘膜剥离,尽量保存肌层,切除多余的憩室粘膜。食管粘膜用间断内翻缝合,保留的肌层加固缝合切口。憩室粘膜如切除不彻底,术后可能复发。术中最好对照食管造影片,切开纵隔胸膜后可不先游离食管,则较易找出憩室。若游离食管则较小的牵引型憩室因失去牵拉而缩向食管,则寻找困难。中段食管憩室,右侧开胸后,在肺门后方切断并结扎奇静脉,可以显露憩室。 ☚ 成人食管支气管瘘 贲门痉挛 ☛
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食管憩室是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引起的食管管壁全层或其部分向食管腔外呈囊形突出。按其发病原理可分为: 内压性憩室和牵拉性憩室两种; 按解剖部位又可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部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食管中部憩室多为牵拉性,而咽-食管和膈上食管憩室则多为内压性。各种憩室中以咽-食管憩室较多见,而膈上食管憩室少见。 咽-食管憩室 又称Zenker憩室,通常位于环咽肌上部的水平处,咽-食管后壁的粘膜和粘膜下层通过肌层向腔外突出。小的直径约2~3 cm,大的可达10cm。男性较女性多见。70~80%患者年龄超过60岁。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通常认为咽缩肌及环咽肌之间的下咽后壁有一个小三角形区,该处缺少肌纤维,为解剖上的弱点;老年人食管壁肌层萎缩,加上吞咽时咽食管腔内压力增高,可构成这种憩室的原因。咽-食管憩室形成后常逐渐扩大。在食管憩室中,咽-食管憩室最常发生症状。在咽下困难的患者中,1.8%有咽-食管憩室。开始时,有咽部干燥感或吞咽时异物感。较大的憩室可明显向食管腔外突出和下垂,压迫食管而逐渐发生咽下流质亦有困难和吞咽后立即出现食物反流,反流食物酸臭且可为未消化的宿食,夜间反流者可致吸入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有时在左侧颈部可出现一肿块,饮水时肿块处有声响。少数患者由于大憩室压迫喉返神经,而引起声嘶;还可压迫食管使食管管腔细窄。憩室可合并炎症、溃疡、出血、穿孔或癌变。食管X线钡餐检查有助确诊。插入食管镜易误入憩室引起穿孔,因此食管检查必须谨慎。 咽下困难明显者,应根据情况进行憩室切除及食管缝合术或食管部分切除术等。年龄大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应尽量减少食物淤积在憩室囊内的措施。包括细嚼食物,餐后卧位、转动头部或在憩室部位加压等。 食管中部憩室 通常位于肺门附近食管中段的前壁及右前侧壁,大小一般不超过2cm,略呈三角形,长轴向前向上,憩室口较大向下通入食管腔。多数由于肺门淋巴结结核或真菌感染使淋巴结与食管粘连、牵拉而形成憩室。憩室壁有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脊椎病变或食管壁内良性肿瘤亦可引起这种憩室。由于憩室壁有肌层,憩室口较大,且系向下通入食管腔,因此罕见食物淤积在憩室内,多数患者亦无症状。食管X线钡餐左斜位检查可发现憩室。个别患者憩室可穿破引起纵隔炎、食管-支气管瘘、肺脓肿、心包炎、心包穿破等。无症状的憩室一般不需治疗。伴有憩室炎时,可给清淡流质饮食、制酸剂或抗生素治疗;如有食管-支气管瘘、纵隔炎、心包炎等并发症,可疑癌变或憩室逐渐增大者应手术治疗。 膈上食管憩室 不常见。好发于中年男性。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阐明。憩室常位于食管下段5~10 cm处的后壁。憩室的大小约1~3 cm,口较大。食管X线钡餐检查时,可见憩室大小有变动,憩室周围的食管粘膜正常,可供和食管下段溃疡鉴别。约50~70%患者伴有食管下段或膈肌的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炎或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等)。因此有咽下困难或食物反流等症状时,应区别是否由于伴随的疾病所致。 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有症状而一时又不能鉴别是否由于伴随疾病引起者,先治疗伴随疾病,同时让患者于睡眠时采取一定体位使憩室能尽量排空。若憩室引起咽下困难、剧烈疼痛或伴有恶性病变时应进行手术治疗。 ☚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弥漫性食管壁内假憩室 ☛ 00016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