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留着无用,扔掉可惜。考虑得失之情。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做某事意义不大,但不做又有些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三国时杨修对曹操所下之口令的解释。《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从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 zhī wú wèi , qì zhī kě xīhardly worth eating yet not bad enough to throw away ❍ 这些东西真有点~。Such things are,in a sense,hardly worth eating and yet not bad enough to throwaway.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i zhi wu wei,qi zhi ke xithe food is not palatable enough,but one would hesitate to throw it away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解义】弃:扔掉。吃着它没有味道,扔掉它又觉得可惜。比喻虽然作用不大,但也舍不得就此放手。也作“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例句】我正干着的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就像鸡肋一样,~。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 zhī wú wèi, qì zhī kě xī吃起来无味,丢掉又可惜。比喻东西价值不大,却又不舍得丢弃。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kě xī【解义】 弃:扔掉。吃着它没有味道,扔掉它又觉得可惜。比喻虽然作用不大,但也舍不得就此放手。 【例句】 我正干着的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就像鸡肋一样,~。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i zhi wuwei,qi zhi ke xi弃:扔掉。吃着它没有味道,扔掉它又觉得可惜。比喻虽然作用不大,但也舍不得就此放手。语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载:曹操曾出令“鸡肋”,杨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近】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反】敝帚自珍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zhīwúwèi,qìzhīkě xī〔其他〕 意谓吃它没有味道,丢掉它又可惜。语本《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 多用于形容无大用处又不舍得抛弃的东西。 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吃。弃:扔掉。即吃起来没滋味,扔掉它又可惜。形容无大用处又舍不得抛弃。《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也作“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