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食Shí

罕见姓氏。《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氏放略》 亦收。归 “入声”部。其注云: “望出河间。”未详其源。
或音sì,姑兼收以备考。
《风俗通》有食于公,河内人,为博士。


食Sì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音 ‘嗣’。《风俗通》: 食我,韩公子也。见《战国策》。”韩为姬姓国。故此当以祖辈名字为氏,系出姬姓 (按: 《姓氏词典》称: “源于韩姓。”不确)。望出河南。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音shí。
汉代有食子公 (按: 《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食于公”),为博士。

1.shí ❶食物。枚乘《七發》:“楚苗之食,安胡之飰。”王延壽《王孫賦》:“儲糧食於兩類,稍委輸於胃脾。”
❷吃。《後漢書》班固《西都賦》:“割鮮野食,舉燧命爵。”杜篤《首陽山賦》:“余閇口而不食,並卒命乎山傍。”
❸享用。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❹消。見“食言”。
❺食墨,見“卜惟洛食”條。
❻通“蝕”,日月虧蝕。蔡邕《釋誨》:“地將震而樞星直,井無景則日陰食。”
2.sì 受祀。《漢書》司馬相如《哀二世賦》:“墓蕪穢而不修兮,魂亡歸而不食。”

 古印度释迦牟尼时代,僧侣们都是早起持钵进村乞食,其意义在于既能用乞食来滋养生命,又能摈弃对佳肴美味的贪恋。乞食也叫分卫,即是分散乞食之意。中国佛教自唐代以后兴起“农禅结合”,僧侣们边劳动边修行,过着较为安定的集体生活,食物也由丛林自备,仅派几人代表僧团向在家信徒乞食,象征释迦牟尼时代遗风不堕。特定乞食人员称化饭。有时遇到荒年,寺院无以生计,则由住持和尚率领阖寺僧众一起外出乞食,这是特殊情况,不足为例。
 释迦牟尼时代因实行乞食,所以在饭食方面少有禁忌,施主施舍什么就吃什么。但是戒律规定,葱、蒜、韮、薤、兴渠五种有辛味的食物禁食。据经律记载,这五种食物辛味浓厚,纵使能讲经说道,天人闻到辛味,也避而远之不敢前来听法。早期佛教不禁肉食,但戒律从慈悲心出发,规定只能吃“五净肉”或“九净肉”。所谓的“五净肉”即:我眼不见其杀者;不闻为我杀者;无为我而杀之疑者;自死者;鸟残者(鸟吃剩下的)。所谓的“九净肉”即以上五种外再加不为己杀;生干(不由汤火而熟);不期遇(偶然相遇);前己途(不是今时因我而杀)。
 中国汉地实行的是大乘佛教,除禁食“五辛”外,从梁武帝时代开始禁止食肉。这制度是依据大乘经典《涅槃经》、《梵网经》等而来的。
 戒律规定僧侣一天只吃早午两餐,过午不得再食。日影稍有偏西,哪怕是日过正午一丝一毫再吃饭,便是“非时食”,为戒律所不许。但汉地僧侣一般都参加劳动,所以晚上也吃晚饭。但为了表示不违犯戒律,便把晚饭称为“药食”或“药石”,即把吃晚饭当成吃药。丛林一般早上喝粥,中午吃饭。早粥时间大约在拂晓见光至能辨清掌中手纹之间,即早晨四至六点左右。午饭一般在十一点至十二点之间,不能超过十二点,否则即是“非时食”。有时在早粥与午饭之间加餐,这称为“半斋”。持“头陀行”者,则一日一餐。
 丛林实行大锅饭制。僧侣们进餐一律在斋堂,住持和尚也不能例外,这叫“过堂”、“上堂”或“赴堂”。斋堂一般在寺院的东侧,与禅堂相对。斋堂也称观堂,即是将吃饭当吃药治病观想。斋堂中央上首为住持位,前设佛像、拜垫,住持位两侧为饭桌,桌与桌之间留有通道,可让“行堂”(添饭加菜的人)行走。
 斋堂实行分餐制。用餐时分,敲响斋堂前的云板三十六声,僧侣们闻声后依次鱼贯进入斋堂,按东西两序分开,结跏趺坐,再将食巾(类似于餐巾)安在膝上,以免饭菜滴落在袈裟上。吃饭前,先对着空碗默念“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行堂见人到齐后便开始上饭上菜。饭菜上满后默念“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
 餐前举行供养仪式。先供养佛、法、僧三宝,由维那举腔领唱供养文,唱供养文时,住持用右手扶钵,左手将钵托起与眉毛齐。唱毕再供养鬼神,称为“出生送食”。住持将钵放在桌上,用勺取米饭七粒(馒头则取指甲面大小,面条则取半寸左右),左手大拇指捻无名指作甘露印状,默念“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唵。度利益莎诃”,左手甘露印弹指三下,将饭粒递给侍者。午饭则改念“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唵。穆帝莎诃”。侍者到斋堂外出生送食,将饭粒放在规定的位置,默念偈咒:“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唵。穆力陵莎诃。”念毕,左手结甘露印弹指三下。如果没有侍者则住持自己出生送食。
 侍者出生送食时,堂内僧众齐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这是早粥所念。午饭则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如果早上吃饭则不念“粥有十利”四句,改念“三德六味”前四句。
 僧众念完,侍者送食回堂,住持大声念道:“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语,信施难消。大众闻罄声,各正念。”念毕,住持开始端碗持筷,大家同时跟着开始用饭。端起饭碗时默念“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
 供。唵·枳哩枳哩· 嚩日啰吽发吒”。吃饭时,捧碗当胸,不能扒在桌上吃,不能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能发出咀嚼声。吃第一口饭默念“愿断一切恶”,吃第二口饭默念“愿修一切善”,吃第三口饭默念“誓度一切众生”。头三口饭连着吃,中间不能夹菜。以后则作五种观想: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无德,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所谓计功多少,即粮食是经过种植、耕耘、收获、舂磨、淘洗、炊煮等多道工序才成为饭食,其中包含多少人力物力;所谓量彼来处,即应当想到施主为求福而节省家庭开支,将此饭食供养僧侣;忖己无德,全缺应供,即想己德行有限,不该受到供养;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即受食时须先防止三种错误心念,即“上味食起贪,下味食起瞋,中味食起痴”;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佛教认为饥渴为主病,其他病为客病,因而以食为良药,治疗身体饥渴,受食时应该如此观想;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即不吃饭则饥渴,饥渴则百病生,所以为了成就道业,不得不受此食。
 用餐过程中,如需添饭加菜,不能自己拿取,也不可大声呼唤,只须将碗筷按一定的规矩放好,行堂便过来照你的意思添饭加菜。
 有时,住持需要向僧众公布某些事情,便可趁大家吃饭之际宣布,这叫“表堂”。如果住持无话,维那看大家吃完饭便举腔领唱“准提咒”,唱完咒语接着唱“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如遇发斋𠋆,还要唱受𠋆偈“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罗蜜,具足圆满”。唱完依次出堂,回自己的寮房。
 遇到圣节或阴历初一、十五,在午饭之前还要到大殿或其他各殿举行上供仪式。上供钟声响过之后,僧众搭衣鱼贯入殿。维那领唱“香赞”,住持拈香。唱完“香赞”,维那再领唱三遍“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接着念三遍佛号,再念三遍变食真言与甘露水真言,接着念一遍偈语:“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今令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紧接着念三遍普供养真言。再由维那领唱偈颂咒语。到此,大殿上供仪式才算结束,如果还需到其他各殿上供。只将佛号改为菩萨名号,其他真言相同。如果不到其他各殿上供,僧众即可下殿,听板声响后,进入斋堂吃饭。
 僧侣进餐仪轨随各丛林的不同而有差异。有些丛林在侍者送上食时,先用无名指在置饭处写上“品”字,放上饭粒,再在饭上写上“吽”字,然后再作三弹指。有些丛林将早午饭所念的偈咒合起来同时念,咒语或念三遍,或念七遍,甚至念二十一遍。
 在古印度,僧侣盛饭用钵,吃时用手抓。戒律规定钵是僧侣必备的生活用品“六物”之一。钵,音译作钵多罗、钵和罗等,质地有铁、铜、陶、泥、土等,规格有大有小。只有佛陀使用石钵,其形状为扁圆形,平底稍小,上有一口。戒律还规定了钵的修补与更新的标准:钵破五缀(一缀约两指,相当于6公分)允许更新,五缀以下只许修补。在中国,僧侣们按中国习惯使用碗筷,但钵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器具,必须随身携带。

元代青益磁钵(九华山藏)


 丛林讲究礼仪,除早午两餐举行供养仪式外,盛行茶、汤之礼。每逢年节、新旧职务更换,新僧初入僧堂等时候,都要举行献茶献汤之礼,如“方丈特为新旧两序汤”、“方丈特为新首座茶”、“方丈特为新挂搭茶”、“两序交代茶”、“库司四节特为首座大众汤”、“入寮出寮茶”等等,举行这些仪式称之为“茶礼”或“汤礼”。茶礼之茶不外乎日常饮用的几种,汤礼之汤则有米汤、粗汤、七香汤等多种。丛林饮用米汤还有一段传说,据说洞山悟本禅师的母亲死在路边,悟本收拾尸首时,发现其母身上留有少许米粒,他想把米粒供养僧众,但显然太少,于是将米粒熬成米汤供众,从此丛林有饮用米汤的习惯。七香汤是用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等七种中药配方熬成的汤。
 住持献茶献汤一般在茶堂(住持和尚的招待室)进行,其他人请汤请茶则在各堂或自己寮房。特意招待某人茶汤,称为“特为茶”或“特为汤”,如“众寮结解特为大众汤”、“前堂四节特为后堂大众茶”等。请茶汤之前,预先挂牌,请汤称“汤牌”,请茶称“茶牌”,邀请参加茶汤的请柬,称“茶状”或“汤状”。茶汤之礼随佛教传入日本,在日本形成茶道,至今日本佛教界还流传着“茶禅一味”之说。

(一)shí ❶吃。《陈风·衡门》二章:“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郑《笺》:“此言何必河之鲂然后可食,取其美口而已。”《小雅·白驹》一章:“皎皎白驹,食我场苗。”郑《笺》:“愿此去者乘其白驹而来,食我场中之苗。” 《鲁颂·泮水》八章:“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毛《传》:“黮,桑实也。”郑《笺》:“怀,归也。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❷吃的食物。《魏风·伐檀》二章:“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小雅·斯干》九章:“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郑《笺》: “妇人之事,唯议酒食尔。”《小雅·楚茨》六章:“神嗜饮食,使君寿考。”郑《笺》:“神乃歆嗜君之饮食,使君寿且考。”
❸通“蚀”。日蚀月蚀。《小雅·十月之交》三章:“彼月而食,则维其常。”《鲁诗》“食”作“蚀”。《齐诗》说:“月食非常也,比之日食犹常也。日食则不臧矣。” 《史记集解》: “刘向以为日月蚀及星逆行,非太平之常,自周衰以来人事乱,故天文应之遂变耳。” (二)sì 给吃,使之吃。《秦风·权舆》一章:“今也,每食无馀。”郑《笺》: “言君始于我厚,设礼食大具以食我,其意勤勤然,今遇我薄,其食我才足耳。”《小雅·甫田》一章:“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孔《疏》:“我取其陈者以食农人,使一家之内尊老得食其新粟,卑稚食其陈粟,是为老壮之别等养之义也。自古太平有丰年,其食如此。”《小雅·绵蛮》一章:“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郑《笺》:“渴则予之饮,饥则予之食,事未至则豫教之,临事则诲之。”

☚ 鸧鸧   食贫 ☛

读音s·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祥吏切,去,志韵。
❶吃东西;特指拿东西给别人吃。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h·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乘力切,入,职韵。
❶吃。
❷食物;吃的东西。
❸同“蚀”。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羊吏切,去,志韵。
❶人名用字;汉代有审食其。

上一条: 下一条:

食适shǐ

❶生殖;垦耕。例:女人生~娃。
❍ 土地能生~粮、生~菜,能生~万物。
❍ 地荒~了,耕~地。
❷受;享受。例:生活好,能享~福分。
❸虚伪,作假。例:这人爱作假,虚~得很。
❍ 他说话虚里虚~的伪~很!
❹性欲冲动。例:这人色~重,见了漂亮女人就踒(wéi)~不动了。
《汉语大字典》:“食,生殖,垦耕;受,享受。”《尔雅》:“食,伪也。”《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李氏中文字典》:“色,俗谓男子性欲冲动。

〔shi〕 nongx; maxnongx.
食道 〔shi dao〕 ghad langs.
食管 〔shi guan〕 ghad langs。
食粮 〔shi liang〕nghongdxand.
食堂 〔shi tang〕 shil dangl.
食物 〔shi wu〕 max nongx.
食盐 〔shi yan〕 njoud.
食油 〔shi you〕 xanb.

食siek5[sieɂ]

❶吃, 进食
⊳~饭(吃饭)|~碎乇(吃零食)。
❷饮、 喝
⊳~开水 (喝开水) |~茶(喝茶)。
❸吸入
⊳~薰(吸烟)|~尘 (吸入灰尘)。

食《广韵》乘力·職;ziáh‖shí

❶吃(方言用得宽,如饮、喝、吸、吞、吮、啃等都可说吃):~饭ziáhbg
❍ ~奶ziáhlnī(吸奶)
❍ ~薰ziáhhūn(抽烟)
❍ ~茶ziáhdé(喝茶)
❍ ~早起ziáh zǎkǐ(吃早饭)。《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论语·学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唐·韩愈《送石处士序》:“先生居嵩邙,瀍縠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
❷依靠某种职业和产业等为生:~头路ziáh táoloô(依靠工作为生)
❍ ~番爿ziáh huānbíng(依靠南洋亲戚寄钱为生)
❍ ziáhhâosnī(依靠儿子赚钱维持生活)
❍ ~厝税ziáh cùsè(依靠房租为生)。《国语·晋语四》:“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

◇ ziáh❶承受:~罪ziáhzuê(受罪)
❍ ~衰ziáhsuē(遭殃)
❍ ~碰饼ziáh pòngbniǎ(比喻受斥责)。
❷承担;担负:~认ziáhlîn(承认)
❍ ~额ziáhggiáh(承担责任)
❍ ~坐ziáhzê(承担赔償)。
❸接合:相~黏snā ziáhliám(互相粘合,原为木工用语)
❍ ~会稠ziáh êdiáo(粘得住)。
❹信仰:~佛ziáh bút(信仰佛教)
❍ ~教ziáh gà(信仰基督教)。
❺耗费:~工ziáh gāng(耗费工力)
❍ ~力ziáhlát(费力、吃力)。
❻欺侮:~软惊硬ziáh lňg gniā ggnî(欺软怕硬)
❍ ~人伤够ziáh lang sniū gào(欺人太甚)。
❼贪污;侵吞:~钱官ziáhznígnuā(贪污钱财官吏)
❍ ~秤头ziáh cìntáo(侵吞重量,使不足)。
❽利用;假借:~声ziáh sniā(假借名义,虚张声势)
❍ ~名ziáh bbniá(冒名;应名儿)
❍ ~名声ziáh bbniásniā(凭借名声)
❍ ~势ziáh sè(仗势;趁势)。
❾激发;激励:~志ziáhzì
❍ ~气ziáhkì。
❿活;长:我~到迹老,抑呣八去北京gguǎ ziáh gào ziāh lâo, āhbāt kì bākgniā(我活到这么老,还没上北京过)。(11)重叠,有催促之义,不满之义:~~去ziáhziáh kì(催促人家把东西吃光)
❍ ~~叫ziáhziáh giò(对口口声声要吃要喝的人表示不满)。

<绥德>为猪、狗、鸡等做好的饲料: 受的是牛马苦,吃的是猪狗~。

{}4290喝;饮。西南官话。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饮食》:「昭人则饮水饮酒饮茶嚼甘蔗皆可曰~。」吴语。浙江永康。赣语。福建建宁〖〗。客话。江西瑞金〖〗、上犹社溪〖〗。广东梅县〖〗、惠州。粤语。广东广州〖〗。再~碗粥添再多喝碗粥。闽语。福建福州〖〗。~酒‖~茶‖~开水。福建永春〖〗。~糜粥。福建福清〖〗、大田前路〖〗、寿宁〖〗、宁德碗窑〖〗。广东海康〖〗、汕头〖〗。吸;抽。客话。江西瑞金〖〗、上犹社溪〖〗。粤语。广东广州〖〗。~烟。闽语。福建福州、永春〖〗。~熏抽烟。福建福清〖〗。广东海康〖〗、汕头〖〗。~烟。吸收;吸着。闽语。福建厦门〖〗。~日皮肤吸收阳光。接合。闽语。福建厦门〖〗。参~粘互相粘连。承担;担负。闽语。福建厦门〖〗。~认承认‖~额承担责任‖~坐承担赔偿‖~𫧃倒担负不了。承受;遭受。闽语。福建厦门〖〗。~罪受罪‖~衰遭殃‖~碰饼受斥责。广东汕头。依靠;依赖。闽语。福建厦门〖〗。做工着~骹~手干活得依靠手脚。耗费;损耗。闽语。福建厦门〖〗。~工耗费工力。欺负;欺侮。闽语。福建厦门〖〗。~软惊硬欺软怕硬‖~人伤够欺人太甚。利用;假借。闽语。福建厦门〖〗。~声假借名义‖~名冒名一~势仗势。活;(生)长。闽语。福建厦门〖〗。~到迹大汉抑呣捌看着活到这么个岁数还从没见过。广东揭阳〖〗。伊~到八十岁他活到八十岁。激发;激励。闽语。福建厦门〖〗。~志‖~气。从事。闽语。福建厦门〖〗。~笔墨干文字工作,并以此为生。贪污;侵吞。闽语。福建厦门〖〗。~钱贪污‖~秤头侵吞重量,使不足。浸。闽语。广东揭阳〖〗。~过油拍过漆浸过了油撚过了漆(经过磨炼,非常老练)。食积。北京官话。北京〖〗。这孩子~重‖吃点儿小药儿消消~‖你有~了,得打打。晋语。山西忻州〖〗。你有咾~唡。山西临县〖〗。

食si

给……吃,喂养,供养。《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以草具。”(左右:手下的人。以:认为。君:孟尝君。贱之:轻视他。贱,以……为贱。以:拿。草具:粗略的食品。)《史记·商君列传》:“自粥于秦客,被褐(he)~牛。”(粥:同“鬻”,卖。被褐:穿粗布衣。被,披,穿。)

食shí

❶(人或动物)吃的东西
 △ 主~|鱼~。
❷吃;吃饭
 △ 吞~。
❸人所看见的太阳或月亮被遮住
 △ 日~|月偏~。
❹供食用的
 △ ~油。
【注意】(一)下边“良”字的末笔捺要改写成点。(二)“食”作左偏旁时简化成“饣”(三画),第二画是横钩,第三画是竖提,如“蚀、饭”。“食”在字的下边仍写成“食”,如“餐”。
另见749页sì;940页yì。


食sì

〈文〉拿东西给人吃。
另见720页shí;940页yì。


食yì

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秦汉之际刘邦的谋士。
另见720页shí;749页sì。

食蚀

❶供食用的;吃:~粮︱~油︱~盐︱~糖︱~品︱~物︱~欲︱~量︱~堂︱~禄︱~用︱饮~︱吞~︱吸~︱蚕~︱偏~︱绝~︱侑(you)~︱寄~︱~肉寝皮︱饱~终日︱蚕~鲸吞︱自~其果︱自~其力︱寝~不安︱钟鸣鼎~︱弱肉强~︱因噎(ye)废~︱灭此朝(zhao)~丨宵衣旰(gan)~︱废寝忘~。
❷吃的东西:~谱︱捕~︱打~︱觅(mi)~︱乞~︱啄~︱进~︱存~丨停~丨伤~︱消~︱化~︱伙~︱膳~︱主~︱副~︱肉~︱面~︱饭~︱蔬~︱素~︱酒~︱甜~︱软~︱零~︱冷~︱白~︱民~︱衣~︱~不果腹︱解衣推~︱节衣缩~︱嗟(jie)来之~︱饥不择~︱饿虎扑~︱丰衣足~︱布衣蔬~。
❸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遮蔽了太阳,或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遮蔽了月球时,人所见到的太阳、月球亏缺或不完全的现象:日~︱月~︱全~︱偏~。
○~言(失信;说了话不算数)丨耳~(听别人这样说就信以为真)丨~言而肥︱~古(学习古代知识)不化。
另见 si。


❶拿东西给人吃。
❷食物:箪(dan)~壶浆。
另见 shi。

食shí

❶ 吃,吃饭:食肉│多食│食堂│废寝忘食。
❷ 人和动物吃的东西:面食│鸡食│丰衣足食。
❸ 供食用的或调味用的:食盐│食糖。
❹ 因月球或地球遮挡,人们看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提示】义项
❹又作“蚀”。

(6次) 吃;进餐。登崑崙兮~玉英《章·涉》 心烦儋兮忘~事《辩·二》 凤亦不贪𫘮而忘~《辩·五》 ~不媮而为饱兮《辩·六》藂菅是~些 ~多方些《魂》
另见[爭食][尊食]

食shí

❶吃、进餐。《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湘夫人》:“麋何食兮庭中?”
❷ 名词,泛指食物。《卜居》:“将与鸡鹜争食乎?”
❸ 调制食品。《招魂》:“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王逸注:“言君九族室家,遂以众盛,人人晓味,故饮食之和,多方道也。”

食shí

积食。如:这孩子~重。/吃点儿小药儿,消消~。/你有~了,得打打。

食shi

食补 食道 食雕 食品 食饵 食管 食盒 食积 食既 食客 食粮 食量 食疗 食品 食谱 食堂 食糖 食物 食相 食性食言 食盐 食用 食艺 食油 食欲 食指 白食 捕食 蚕食 草食 茶食 吃食 存食 饭食 副食 寒食 化食 环食 荤食 活食伙食 积食 即食 节食 进食 酒食 绝食 克食 冷食 粮食 零食 流食 遛食 猫儿食 美食 觅食 面食 偏食 乞食 寝食 全食 日食 肉食 软食 膳食 伤食 摄食 熟食 素食 甜食 挑食停食 吞食 喂食 误食 吸食 消食 厌食 野食儿 衣食 饮食月食 杂食 蒸食 猪食 主食 啄食 食博会 食道癌 食管炎 食品厂 食物链 食用菌(jun) 食用油 即食面 吃白食 吃独食 日环食 月环食 食不裹腹 食不下咽 食不厌精 食草动物 食腐动物食古不化 食品工业 食品公司 食品卫生 食品污染 食肉寝皮 食物中毒 食用色素 食欲不振 饱食终日 蚕食鲸吞 肉食动物 衣食住行 饮食起居 饮食卫生 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绿色食品 天然食品 营养食品 增进食欲 粗衣粝食 饿虎扑食 发愤忘食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嗟(jie)来之食 节衣缩食 锦衣玉食弱肉强食 速冻面食 因噎废食 钟鸣鼎食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法 无公害食品 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一)shí (二)sì (三)yì

【辨形】 上是人,不是入、八,末笔是长点,不是捺。9画。会意。
【辨义】食(一)shí
❶ 吃的东西:食饵|食盒|食积|食粮|食量|食疗|食料|食糜|食品|食谱|食堂|食糖|食物|食用|食盐|食油|食郁|食治|食不果腹|食不下咽|食不厌精|食前方丈|食日万钱|食物中毒|食玉炊桂|扁食|茶食|吃食|存食|打食|饭食|副食|干食|化食|伙食|积食|进食|酒食|克食|冷食|粮食|猎食|零食|流食|美食|觅食|面食|民食|乞食|肉食|软食|膳食|伤食|素食|甜食|挑食|停食|消食|野食|衣食|饮食|蒸食|主食|啄食|美食家|肉食鸽|不食之地|箪(dān)食壶浆|箪食瓢饮|艰食鲜食|肉食者鄙|衣食父母|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布衣蔬食|草衣木食|吹篪(chí)乞食|粗衣粝食|恶衣恶食|饿虎扑食|丰衣足食|侯服玉食|饥不择食|嗟来之食|节衣缩食|解衣推食|锦衣玉食|钟鸣鼎食|不吃烟火食。
❷ 吃:食道|食管|食具|食客|食口|食顷|食宿|食性|食欲|食火鸡|食物链|食心虫|食蚁兽|食不甘味|食而不化|食古不化|食藿悬鹑|食毛践土|食亲财黑|食肉寝皮|食少事繁|食无求饱|食租衣税|食而不知其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白食|捕食|蚕食|节食|绝食|偏食|寝食|素食|吞食|误食|吸食|速食店|速食面|伴食宰相|饱食宵衣|不食周粟|蚕食鲸吞|东食西宿|旰(gàn)食终日|且食蛤蜊|盛食厉兵|饮食男女|自食其果|自食其力|不食人间烟火|吃偏食|攻苦食淡|虎不食子|率兽食人|哀梨蒸食|并日而食|不劳而食|鹑居鷇(kòu)食|耳视目食|二旬九食|发愤忘食|废寝忘食|列鼎而食|灭此朝食|暖衣饱食|弱肉强食|三旬九食|缩衣节食|宵衣旰食|因噎(yè)废食|恶虎不食子|狗猪不食其余|不耕而食,不蚕而衣|饥者易为食。
❸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食分|食既|食甚|环食|偏食|全食|日食|月食|日环食|日全食|日月交食。
〔食言〕说了话不算数,失信: 食言而肥。
〔食指〕紧挨着大拇指的手指头。
〔食茱萸〕落叶乔木,果实球形,红色,可入药。
〔定食〕按一定规格配置好的套餐:定食快餐|韩定食|日式定食|猪排定食。
〔耳食〕听别人这样说就信以为真:耳食之谈|耳食之言。
〔寒食〕节气名,在清明前一天: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二)sì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的古称)|食饥息劳|食以草具。
(三) yì 用于人名:郦食其(jī)|审食其(jī)(都是汉朝人)。
【辨析】(一)(二)音近义,都含“吃”的意思。三音区别在于:
一、词义着重点不同:食(一)shí第
❷义项泛指吃东西;(二)sì特指拿东西给他人吃;(三)yì用于人名。
二、适用范围不同:食(一)shí除表示“吃”的意思外,还指食物、星象和用于植物名、节气名等,适用范围广;(二)sì只表示拿东西给别人吃,用于文言语词;(三)yì只用于古人名。

食shí

❶吃:饥则~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一·10)众人看毕,都说这是~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三八·882)
❷人吃的东西: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二二·486)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化痰。(八十·1999)
❸动物吃的东西: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三五·789)好一似~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五·120)


食shí

❶祿。《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四曰以叙制其食。” 鄭玄注:“食,祿之多少。” 《周禮·天官·醫師》:“歲終,則稽其醫事,以制其食。” 鄭玄注:“食,祿也。” 《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鄭玄注:“食,謂祿也。”
❷飯也。《周禮·天官·膳夫》:“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以養王及后世子。” 鄭玄注:“食,飯也。” 《禮記·曲禮上》:“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鄭玄注:“食,飯屬也。”
❸居止曰食,謂米也。《周禮·地官·廪人》:“凡邦有會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鄭玄注:“行道曰糧,謂糒也; 居止曰食,謂米也。” 《尚書大傳》:“行而無資謂之乏,居而無食謂之困。” 鄭玄注:“食,謂米也。” (《通德堂經解》)
❹稍食也。《周禮·夏官·司士》:“以德詔爵,以功詔祿,以能詔事,以久奠食。” 鄭玄注:“食,稍食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食,音嗣。”
❺虧傷。《禮記·昏義》:“是故男教不脩,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爲之食。” 鄭玄注:“食者,見道有虧傷也。”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其他 > 食
食  shí

亦作“蝕”。指日月虧缺之天象。《詩·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史記·天官書》:“日月薄蝕。”《釋名·釋天》:“日月虧曰食。”參見本類“日食”、“月食”。

食shí

❶宋代市语谓吃。《绮谈市语·举动门》:“吃: 食; 兖□。”
❷一作“神□齿”。旧时北京地区镖行谓肉丝。

食←→衣shí ← → yī

食:吃饭。
衣:穿衣。
【例】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汉·晁错:《论贵粟疏》)

食shí

〖动词〗
一、吃(55)。《庄辛论幸臣》:食湘波之鱼。——吃湘江鱼。《触詟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伯夷列传》:义不食周粟。——坚持节义不吃周朝的粮食。
二、接受(1)。《三槐堂铭》: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一个国家将要兴起,必定有世代积德的臣子,厚重地施舍恩德给人但没有接受他应得的好报,这样,他的子孙才能遵守成法、导致太平的君主共享天下的幸福。
三、吞没,消除(1)。《吴许越成》: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讎,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在这个时候打胜了而不去占领它,打算又让它存在下去,这是违背天意而使仇敌壮大,以后即使后悔,也不能吞没它了。
四、用同“蚀”。侵犯(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卫先生替秦国策划长平战事,天上出现太白星侵犯昴星,昭王感到疑惑。
五、读sì。用同“饲”。给人吃,喂养(13)。《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他这人的为人,有粮的也给粮吃,没有粮的也给粮吃。《杂说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谨慎地喂养它,按时献上它。


食shí

〖名词〗
食物,吃的(36)。《郑伯克段于鄢》:公赐之食。——庄公赏赐他食物。《游侠列传序》:农不出则乏其食。——农民不耕种,就缺少吃的。《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就邀请他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给他吃喝]。

食sì

❶ 给……吃,供养。《季氏将伐颛臾》:“杀鸡为黍而~之。”刘基《卖柑者言》:“吾赖是以~吾躯。”
❷ 喂养。后来写作“饲”。《史记·商君列传》:“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牛。”柳宗元《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
另见578页shí、816页yì。


食shí

❶ 食物,饭食。《曹刿论战》:“衣~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陶潜《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❷ 泛指粮食。《韩非子·十过》:“财~将尽。”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特指俸禄。《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
❸ 吃。《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我黍。”柳宗元《捕蛇者说》:“退而甘~其土之有。”
❹ 受纳。《盐铁论·相刺》:“贤圣不能正不~谏诤之君。”《汉书·谷永传》:“不听浸润之谮,不~肤受之诉。”
❺ 日食,月食。后来写作“蚀”。《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民皆见之。”
另见619页sì、816页yì。


食yì

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其、审食其。
另见578页shí、619页sì。

*

CAB3
㈠shi❶吃,吃饭:~肉/~堂/~无鱼/废寝忘~。
❷供人吃的东西:主~/副~/面~/甜~/~油/丰衣足~。
❸供动物吃的东西,饲料:猪~/猫~/喂~/老虎夜间打~儿。
❹承受,享受:~利者/自~其果。
❺背弃(诺言):~言。
❻指日食和月食,人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被月球、月球被地球所遮蔽的现象。
㈡si<文>给人东西吃,喂养:饮之~之,教之诲之(《诗经》)。
㈢yi人名用字。汉代有郦食其。

食物

食物

食 馈(馈食) 馔 饵 吃食 嘴吃 膳脯 脯资 鲜羽 饭物 饩馈
供食用或调味的:食(~盐;~油)
用作食物的原料:食料
粮食性食品:主食
以谷类为食物:粒食
鲜活的食品:鲜食
以蔬菜为食物:蔬食 菜茹
以奶为食物:乳食
煮熟的食物:飱 饔(馂饔) 膎 熟食火食 烟火(不食~) 烟食
立即可以食用的食物:即食
食物丰厚:丰盈
食物松而易碎:酥(酥脆;~软;~饼)
食物柔软滑爽:
食物含油脂少:清(清恬;清淡)
食物不松脆:艮(花生~)
食物没有熟透:夹生
食物熟透而软:烂(煮~)
食物很烂:烂糊 烂乎乎
食物入口有柔软、滑溜的感觉:肉头
吃饭的人多而食物少:口多食寡
食物匮乏:艰鲜
食物十分缺乏:朝不继夕 朝不给夕
(吃的或其他东西:食物)

另见:吃食 饥 饱 充饥 甘美 味道

☚ 食物   各种食物 ☛

宴请

宴请

宴(大~宾客) 请 食 飨 燕
宴请或送行:燕饯
宴请客人:请客 速客 屈客 命客
生日宴请客人:酬生日
以酒食宴请客人:宴客
 集会宴客:筵会
宴请宾客:燕客 设客 宾食 宾燕 宴宾 摘缨
宴请朋友:宴朋
宴请皇上:设上
为答谢而宴请:酬宴
大肆宴请宾客等:大操大办
(设宴招待:宴请)

另见:设置 酒席 招待 客人

☚ 招待   款待 ☛

引诱

引诱

引(逗引;说引) 诱(诱引) 钓(钓鱼) 啖 誀饵(钩饵) 赢 营勾 营构 迤逗
引诱使之来:诱致
引诱使屈服:诱诎
用利益引诱:啖(以利~之) 食 利诱 饵诱
为外物所引诱:物诱
收买引诱:购诱
以眼色引诱:眼引
用假话引诱:谎诱
用甜言美语引诱:啖以甘言
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收买:啖以重利 啖以厚利 重利以啖
劝说引诱:说诱 劝诱 怵劝
牵制引诱:羁诱
迷惑引诱:蛊诱
 煸惑引诱:扇诱
欺骗引诱:詃引
 谎骗引诱:诓诱
煽动引诱:煽引
调弄,引诱:摩弄
勾搭引诱:钩引
勾引,引诱:勾拽
威胁引诱:胁诱
引诱变坏:诱紥
(引人做坏事:引诱)

另见:设计 圈套 迷惑1 欺骗 蒙骗 做坏事

☚ 引诱   引诱人 ☛

俸禄

俸禄

俸(俸食;俸资;俸薪;俸钱;俸给;俸秩;俸金;俸银;~粮;俸粢;请俸;吏俸;服俸;公俸;清俸;薪俸) 禄(禄俸;禄奉;禄力;禄食;吏禄;蓄禄;衣禄;谷禄) 奉(禀奉;请奉;月~) 食(料食) 秩(秩禄;秩饭;秩俸;荣秩;吏秩) 粟(粟秩) 饩(饩廩;饩稍;馔饩) 官资 请给 寉料
官位俸禄:荣资
爵位俸禄:爵禄
官位爵禄:轩冕 轩裘 轩裳
职位俸禄:职秩
财利俸禄:利禄
恩宠利禄:宠利
增加俸禄:进秩 进俸 进给
任官所得的财货:宦囊
用作俸禄的米:廪(廪禄;廪给;廪俸;廪秩) 俸米 禄米 禄粮 禄饩禄禀 秩米 秩粟
赐给的俸金:赏俸
给予有功者的俸禄:禄勋
朝廷的俸禄:计食
朝廷给予的俸禄:宠给
官吏的俸禄:宾秩 官俸 官廪 禄禀 鹤俸 鹤料 鹤禄 请受
地方官的俸禄:外禄
官吏和军士的俸给:禄饷
清闲官职的俸禄:闲禄
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官秩
不做事而领的薪俸:干俸 干薪
全额的俸禄:全俸 满秩
欠发的俸禄:逋禄
微薄的俸禄:薄俸 薄禄 残俸 折腰禄五斗米 斗斛之禄 斗升之禄 斗筲之禄 升斗之禄
菲薄的俸禄:微禄
富余的俸禄:余禄
优厚的俸禄:丰禄 逸禄 厚禄 盈禄 重饵 厚俸 厚秩 高秩 桂食
厚俸,高薪:重禄
高高的官位,优厚的俸禄:金珰 肉食 膴仕 美禄 穹秩 高官厚禄 高官重禄 五鼎万钟 金镳玉辔 金镳玉络 高爵丰禄 高爵厚禄 高爵重禄 高位厚禄 高位重禄 厚禄高官 厚碌尊官 尊官厚禄 美官丰禄
薪俸极丰厚:万钟
官位很低,俸禄甚少:尺板斗食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俸禄)

☚ 工资   费用 ☛

喂食1

喂食1

喂(~汁)
给牲畜吃喝:饮饲
喂养牲畜:豢牺
喂马:食马
用草料喂牲口:
 给牲口饮水喂料:饮喂
给马喝水:饮马
给牛喝水:饮牛
喂饲料:饲秣 饲料
喂食、照料使之成长:食(饲食) 餧(餧养;餧食;餧饲) 秣 喂养 豢养 豢畜 畜养 羁畜 饭饲(冬牛~)
(给动物东西吃:喂食)

☚ 饲养   放牧 ☛

吃(~食;~菜) 尝 饷 啖(啖食;啖尝;啖舐;餐啖) 咶 啜啖(餐啖) 噉 噍 食(食啖,~啖;食噉) 饵 餔 动 茹 下箸 餐嚼 餐服 馋嚼 服用
吃、喝:
咬,吃:啖咋
喝,吃:呷啜
吃和住:吃住(~方便) 食宿 膳宿(~自理)
消受,吃掉:消缴
(把食物等放到嘴里咀嚼咽下:吃)

另见:食物 饭 饭菜 药物 咀嚼 咽 饱

☚ 吃   吃食 ☛

享受

享受

享(享有;供享) 消(消承;消得) 饮 飨 食 生受 请受
美好的生活享受:华腴
安逸享受:逸乐
尽情享受:饱餐
 生活优裕清闲,尽情享受:吃香喝辣
无所事事,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吃喝玩乐
享受太过:过分
(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

另见:使用 喜欢 物质 感到 满足2

☚ 享受   享用 ☛

供养

供养

将 奉 食 给 豢 需 赡(营赡) 打供 鞠养 恭养 资养
供养贤才:养贤
 收罗供养贤才:养士
供养有功绩者:养劳
为愉情而供养关系不正常的女子:养女
供养妓女:养瘦马
供养仇敌:养仇
以资财供养:资奉 资养
 资助供养:赒赡 赒养
 以美食供养:极膳
晚辈对长辈的供养:菽水(~承欢)
平时的生活供养:燕养
 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自奉
养育,供养:豢养
收留供养:收食
 收养残疾者:养疾
侍奉供养:事养
轮流供养:轮养
罗致供养:蓄养
丰富的供养:丰饩
供养充足:养备
供养不足:养略
 缺乏供养:养乏
(供给生活资费:供养)

另见:供给 长辈 生活 资料

☚ 供养   赡养 ☛

日月亏缺的现象

日月亏缺的现象

食(食相;偏~;全~)
地球上所见到的月球遮没太阳的一种天文现象:日食 日蚀 阙景
地球上所见到的地影遮没月球的一种天文现象:月食 月蚀 蟾逃兔遁 虾蟆抱桂
日月部分或全部被遮住:蚀(亏蚀) 阴食
日月蚀现象:陵历
月圆缺:盈亏 盈虚
月蚀过程:初亏 食既 食甚 生光 复圆
从全月到新月的时期:亏(月亏)
月满:满(满月;满魄)
日或月俱圆:重光

☚ 自然现象   怪异现象 ☛

食shí;sí

(一) 乘力切,入职。
❶吃。《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❷纳。《汉书·谷永传》:“不听浸润之谮,不~肤受之愬。”
❸蚀。《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❹食物,粮食。《左传·庄公十年》:“衣~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❺食禄。《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
(二) 祥吏切,去志。给……吃,养。《诗·小雅·绵蛮》:“饮之~之,教之诲之。”

〖食〗

(一)粵 sik6〔甚覓切〕普 shí

❶ 米飯,糧食,有成語「鳥為~亡」。許慎《說文解字》:「〜,一米也。」孟軻《孟子.告子上》:「一簞〜,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❷ 吃,進食。蘇洵《六國論》:「則吾恐秦人〜之不得下嚥也。」
❸ 一餐。《論語.里仁》:「君子無終〜之閒違仁。」
❹ 生活。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其~客三千人。」(〜客:寄居於豪門貴族並為之服務的門客。)
❺ 通「蝕」,指日蝕、月蝕,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蝕」。《史記.秦本紀》:「三十四年,日〜。」

(二)粵 zi6〔字〕普 sì

❶ 給他人吃。韓非《韓非子.五蠹》:「穰歲之秋,疏客必〜。」(穰【粵 joeng4〔楊〕普 ráng】:豐收。疏客:不熟悉的客人。)
❷ 通「飼」,餵養,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飼」。宋濂《杜環小傳》:「奉糜〜母。」(糜【粵 mei4〔眉〕普mí】:粥。)

❶ (shi),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
❷ (si),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食气”,“形食味”。
❸饮食。《素问·病能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

❶吃。
❷给吃。
❸饭。
❹吃东西。
❺通“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食气”(阳气过胜或高热消耗元气)。

食shí

❶吃。如:食肉,食素。
❷专指用餐。如:食堂,食不甘味。
❸吃的东西。如:主食,副食,肉食,猪食,鸟食。
❹供食用或调味的。如:食油,食盐,食粮。
❺人们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如: 日食,月食。

食shí

通蚀。侵蚀、消耗、损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食气。” 又音sì, 见第749 页。


食sì

同饲。供给、依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精食气”, “形食味”。

食shí

Ⅰ  (吃) eat: 少 ~ 肉多 ~ 蔬菜 eat less meat and more vegetables; 不劳动者不得 ~。 He who does not work, neither shall he eat. Ⅱ  ❶ (吃饭) meal: 废寝忘 ~ forget meals and sleep
❷ (人吃的东西) food: 副 ~ non-staple food; 流 ~ liquid diet; 面 ~ food made of flour; 肉 ~ meat; 熟 ~ cooked [prepared] food; 主 ~ staple food; 他拒绝进 ~。 He refused food.
❸ (一般动物吃的东西; 饲料) feed: 鸡[猪] ~ chicken [pig] feed; 我买了一袋鸟 ~。 I bought a bag of bird feed.
❹ (可食用的) edible: ~ 油 edible [cooking] oil
❺ (天体现象) eclipse: 环 [偏, 全] ~ annular [partial, total] eclipse; 日 [月] ~ solar [lunar] eclipse
❻ (姓氏) a surname: ~ 子通 Shi Zitong
另见 see also sì; yì。
◆ 食变星 {天} eclipsing variable (star);
食不甘味 have no appetite for food (in deep sorrow); eat food but without knowing its taste; eat without relish; find one's food tasteless;
食不果腹 have little food to eat; have not sufficient food to eat; insufficient food at meals; not to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食草动物 herbivore; vegetarian; primary consumer;
食虫 carnivorism;
食道 esophagus; maw; swallow;
食而不化 eat without digesting — read without understanding; suffer from indigestion;
食粪 caecotrophy;
食古不化 follow the beaten track; cling conservatively to the old system; be fettered by old conventions; wedded to one's habits; swallow ancient learning without digesting it;
食管 oesophagus; gullet; esophagus; oesophago-; oesophag-; esophag-; esophago-;食火鸡 cassowary;
食积 {中医} dyspepsia; indigestion;
食既 second contact (of an eclipse);
食街 food street;
食具 tableware; dinner service;
食客 a person sponging on an aristocrat; a hanger-on of an aristocrat;
食粮 grain; food;
食量 capacity for eating; appetite;
食料 foodstuff;
食品 foodstuff; food; provisions; viands; pabulum; eatable; vivers; toke; fare; sito-;食品袋 taker-bag; food bag; 食品添加剂 food additives; 食品污染 food pollution; 食谱 recipes; cookbook;
食肉寝皮 want to eat sb.'s flesh and sleep on his hide — deep hatred for the enemy; tear sb. limb from limb; have his flesh eaten and his hide slept on;
食甚 {天} middle of an eclipse;
食双星 {天} eclipsing binary;
食宿 board and lodging;
食堂 dining room; mess hall; canteen;
食糖 sugar;
食蚊鱼 mosquitofish; gambusia affinis;
食物 food; eatables; edibles; aliment; eating; eat; meat; bait; gear; vivers; nosh; provend;
食物链 food chain; 食性 feeding habits; eating patterns;
食盐 table salt; salt;
食言 go back on one's word; eat one's own words; break one's promise;
食言而肥 get [grow] fat because of “eating one's own words” — be worse than one's word; get [grow] fat by eating one's own words; fail to make good one's promise; break faith with sb.;
食蚁兽[动物] anteater;
食用 edible; be used for food;
食用油 edible oil;
食油 edible oil; cooking oil;
食欲 appetite; belly; orexia; orexis; -phagia;
食欲不振 anorexia; One's appetite is poor.; have a jaded [poor] appetite; have a delicate [dull; feeble; weak] appetite; loss of appetite;
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unappetizing and yet not bad enough to be thrown away; eat tasteless food without enjoying it, but feel it is a pity to throw it away; hardly worth eating but not bad enough to throw away;
食指 index finger; forefinger; index;
食茱萸 ailanthus prickly ash;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食租衣税 live on rents and taxes; feudal exploitation


食sì

 [书] (拿东西给人吃) feed
另见 see also shí; yì。


食yì

 (用于人名)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 郦 ~ 其 Li Yiji
另见 see also shí; sì。
◆食其 a surname

(shí时) 乘力切,神母职韵,开口三等,入声。
【食】吃
病在筋,无食酸。(《灵枢·九针》)
译文 筋病不要多吃酸味食物。
【食】食物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
译文 热的饮食不要烫口,寒的饮食不要太凉,寒温要适合一般的标准,能这样则人体功能自能保养维持正常,不致有偏差。
【食】亏蚀
壮火食气,气食少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 气味过于温燥的药物能亏蚀人的元气,元气靠气味温和的药物滋养。
【食】俸禄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周礼·天官·冢宰·医师》)
译文 年终时医师则考核医生的医疗工作,藉以制定他们的俸禄。
【食】接受
有食其酬报而荐者。(李中梓《医宗必读·卷一·不失人情论》)
译文 有的人是接受了医生的酬金而推荐他的。
【食】享受
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胥能决死生,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 (赵学敏《串雅》序)
译文 现在那些奔走权贵豪门,享受高额俸禄的医生,都能诊断病人生死,识别内外病变,决定治疗方案,十个病治愈十个,没有一点失误吗?
(sì饲) 《集韵》: 样力切,志韵,去声。
【食】给……吃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
译文 自然界以具有五气、五味的食物给人吃。
【食】滋养
精食气,形食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译文 阴精靠元气来滋养,形体靠五味滋养。
【食】祭祀
黄帝曰: “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灵枢·师传》)
译文 黄帝说: “胃中有热的病人喜欢冷饮,肠中有热的病人喜欢热的饮料,两种病人的要求相反,怎样采取适宜的治法呢?况且那些王公贵族,继承血祭传统的国君,骄傲放肆,为所欲为,欺侮别人,你没有办法使他们遵守药物、饮食的禁忌,硬要他们遵守,则造成逆反心理,如果顺从他们,就会使病情加重,怎样采取适当的办法来对付他们? 治疗又以什么为先呢?”岐伯说: “人的常情没有哪个不怕死,也没有哪个不喜欢活命的。医生只要告诉他们疾病变坏的后果和懂得禁忌的好处,指导他们选用适宜的饮食,解除他们的痛苦,即使有的人蛮不讲理,哪有不听医生劝告的病人呢?”
孙云鹤说: “食, 甲骨文作 ‘’、 ‘’, 象有食物盛在簋 (古代盛器) 里形,上面像向下张开的口,义即就食。‘食’的本义是 ‘吃’。” (《常用汉字详解字典· 饣部》) 引申为把食物给人吃。《诗·小雅·甫田》: “食我农人。” 《释文》: “食音嗣。”由于吃有对象,又引申为食物。《书·益稷》: “奏庶艰食鲜食。”《释文》: “食谓百谷。” 由于食物是越吃越少的,引申为亏蚀。《易·丰》: “月盈则食。”《释文》: “食,或作蚀。” 由于食物是养人的,又引申为滋养。《左传·文公十八年》: “功以食民。”杜预注: “食,养也。” 《释文》: “食音嗣。”引申为俸禄。《国语·晋语四》: “公食贡,大夫食邑。”引申为享受。《墨子·天志下》:“何以知兼爱天下之人,以兼而食之也。”孙诒让 《闲诂》: “食谓享受其赋税物产。”引申为接受。《汉书·谷永传》: “不食肤受之诉。”颜师古注: “食谓受纳也。”
由人吃食物可引申为用血腥食物祭祀祖先,则有祭祀义。《管子·轻重甲》: “昔尧之五吏、五官无所食。”郭沫若等 《集校》引何如璋曰: “食,飨祀也。”血食在古代是一固定词组,本指杀牲取血祭祀祖先,有后人祭祀则证明国运绵延,引申为继承传统义。《管子·小匡》: “吾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汉书·高帝纪》: “秦侵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颜师古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血食即血祀。《后汉书 ·邓骘传》:“奉承血祀,以谢亡灵。”

☚ 识   使 ☛

食shí

❶consume
❷food

食shí

案方丈|不甘味|不果腹|不暇饱|不下咽|不知味|箪浆壶|淡衣粗|古不化|尽援绝|肉寝皮|无求饱|言而肥|玉炊桂

❷ 饱暖衣|饱丰衣|不周粟|蚕鲸吞|耻周粟|辍吐哺|箪豆羹|箪壶浆|箪瓢饮|东西宿|耳目论|耳之论|菲薄衣|废忘寝|甘丽服|旰宵衣|旰之劳|节缩衣|粝粗衣|寝难安|如哀梨|蛇鲸吞|疏饮水|推解衣|唯忘忧|一万钱|衣父母|衣住行|饮男女|饮起居|昃宵衣|自其果|自其力|坐山空

❸ 背惠言|虎不儿|鸟为亡|茹苦辛|衣帛肉|衣丰饱|衣锦肉|衣租

❹ 卑宫菲|敝衣疏|并日而|布衣蔬|豺虎不|粗衣粝|发愤忘|菲衣恶|废寝忘|丰衣足|好衣美|褐衣疏|饥不暇|饥不择|饥虎扑|拣衣挑|减衣节|见噎废|嗟来之|节衣缩|锦衣玉|敬事后|列鼎而|靡衣玉|灭此朝|人浮于|日昃旰|弱肉强|省衣节|水饮疏|缩衣节|忘寝废|温衣饱|鲜衣美|削衣贬|因噎废|月盈则|钟鸣鼎

食,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字形的下部爲食器 “㿝” 即 “簋”,上部从倒置之“口”,或説上象簋蓋之形。合體表示盛在簋裏的食物,會意字。第五字形上下連體,金文沿用。“食” 的動詞義爲吃,引申爲享受、祭獻、接納、使用等義。又引申爲虧損,後世作 “蝕”。名詞義則指飯食,引申爲糧食、俸禄,又泛指食品。卜辭或用本義,或讀作 “蝕”。銘文或用食用、食物義。提示: 甲骨文有 “飤”字,義爲給人食,文獻或以 “食” 代 “飤”。餵養亦曰食,後世作“飼”。《説文》段玉裁注:“以食食人物,本作 ‘食’,俗作 ‘飤’,或作 ‘飼’。” “飤” 是 “食” 的分化字,“飼” 與 “飤” 同,但“飼” 常用於餵養畜類。
楚簡帛文作,篆勢爲主。秦簡牘文作,隸勢爲主,古隸典型。

食shí

(甲) (篆)
本为象形字,甲骨文上部的三角形,是盖;下部为盛满食物的餐具(与“豆”相似)。本义为食品,名词;引申,转作动词用。作意符生成的字大都与饮食有关,如饥、饱、餐、饭、饼、饿、饷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i
阳平:蚀(腐蚀)
去声:饰(装饰)
chì
饬(修整,整治)

甲骨文;金文;篆shí

[亽(吃,意符)+豆(食器,意符)→食(《説文》:“食,一米也。從皀亼(jí)聲。或説亼皀也。”食:吃〈食肉、食欲〉;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詩經·衛風·氓》:“於嗟鳩兮,食無桑葚!”(斑鳩斑鳩,不要嘴饞吃桑果!)
[春秋] 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這是一次發生於公元前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記録,根據楊伯峻。)
《論語·子張》:“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貢説: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有錯誤,人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人都很敬仰。)
[唐]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春天裏的長安城啊,柳絮到處飛舞。寒食節的東風啊,把皇宫裏的柳樹也給吹斜。)

食(shí)

,一米也。从皀,亼声。或说:亼皀也。凡食之属皆从食。”(乘力切)
甲骨文作,象簋上有盖之形,应为日常使用的飯器,用来盛放食物,中间的点表示米粒。也有人说,甲骨文“食”字上所从的亼或写作“”(《合》20134、20961),为倒口形,如果后一种说法正确,那么字形表示“吃”。《合》28000说:“戍兴伐,邲(比)方食骡〇于方既食戍迺(乃)伐,(捷)?”这里“比方食”与“于方既食”对贞,大意说,究竟到敌人吃飯的时候发起进攻好,还是等到敌人吃完飯再发起进攻好。[1]卜辞中“食”还通用表示日、月之蚀,如:“癸酉卜,日月有食,隹若。”(《佚》374)[2]还可表示时间,“大食”是上午9时许,“小食”是下午四时许,即吃早飯和吃晚飯的时段。
许慎说“一米”,有人解释“一”通“壹”,意思是聚集。段玉裁改“一米”为“亼米”,云:“亼,集也,集众米而成食也。引申之,人用供口腹亦谓之食。……皀者,谷之馨香也。其字从亼皀,故其义曰‘亼米’,此于形得义之例。”
食部有六十一个属字,十八个重文。汉字中从“食”的字大都与食物、粮食或吃有关,如“飯”、“餉”、“飽”、“飧”等。

(9画)
❶shí
❷sì
❸yì

【提示】人和良的末笔原本均是捺,两个捺笔紧邻,为避重捺,良的末笔捺改点。

*食shí

9画 食部
(1) 吃饭;泛指人或动物吃东西: ~堂|绝~|吞~|~草动物。
(2) 饭菜;泛指人和动物吃的东西: 主~|甜~|猪~|喂~|小鸟找~吃。
(3) 供人吃的: ~油|~盐。
(4) 地球上所见到的太阳或月亮部分或全部被遮住的现象: ~甚|日~|月~|日全~|月偏~。
 另见sì(379页);yì(474页)。


*食sì

9画 食部 〈书〉
(1) 给人吃;供养。
(2) 喂养动物。今作“饲”。
 另见shí(367页);yì(474页)。


*食yì

9画 食部 人名用字。郦食其(Lì—jī),秦汉之间刘邦的谋士。
 另见shí(367页);sì(379页)。

食()


甲骨文合集11483,殷
貞翌[甲]申易日, 之夕月㞢食,甲, 不雨。

甲骨文合集30989,殷
……見多食受……

牧共作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651,西周早期
牧共乍(作)父丁之食𣪕(簋)。

父鼎, 殷周金文集成2194, 西周中期
父乍(作)寶食彝。

食仲走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27,西周晚期
食中(仲)(走)父乍(作)旅盨。

上曾大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750,春秋早期
父母嘉寺(持)。多用旨食。

仲義員鼎,殷周金文集成2279,春秋
中(仲)義(員)自乍(作)食()。

新蔡葛陵楚墓·甲三243、269,戰國
(夏)戠牛, 酉(酒)食。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46,戰國至秦
月食者已致稟而公使有傳食,及告歸盡月不來者,止其後朔食,而以其來日致其食; 有秩吏不止。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32,戰國至秦
凡且有大行遠行若㱃(飲)食歌樂,聚具畜生,及夫妻同衣,毋以正月上旬午,二月上旬亥,三月上旬申。

嶽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42,戰國至秦
[夢]見犬者,行欲食。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食飲得毋衰乎?

張家山漢簡·脈書9,西漢
食即出,爲泄。

居延新簡EPF22.704,西漢
鄣卒趙圍,九月食三石二斗二升。

漢印文字徵
食欣。

漢印文字徵
齊食官丞。

史晨前碑,東漢
臣即自以奉錢,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節,不敢空謁。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慕君塵軌,奔走忘食。

元壽安墓誌,北魏
依仁履義,發憤忘食。

元文墓誌,北魏
孝莊皇帝特加竉愛,永安二年封林慮郡王,食邑一千户。

段濟墓誌,隋
於時,新都草創,卜食伊瀍。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義切斷機,恩深輟食。

崔暟墓誌陽,唐
閉門十年,寝食蓬藿。
《説文》: “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説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甲骨文从亼从皀(𣪕之初文), 象食物在器中。 或於“皀”兩旁加點會意, 如《甲骨文合集》30989“食”作“”。西周及戰國金文所从“皀”之下部變化較大。
《原本玉篇》“食”字下曰: “以飲食設供於人,亦曰食爲飤字也。”

☚ 食部   飪 ☛

食1. shí 2. sì

1. shí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从亼(jí,象房屋顶形)从皀(读bì,是簋,像饭碗,商周青铜器中较多。皀字甲金文下面象碗,上面即米饭形)。房下有食器,就是饭食。春秋金文和小篆下面略讹变。隶到楷更讹,成为食字(下面讹成善良的良)。引申为吃。如:食肉。组词如:食指|食言(指失信)。又指吃的东西。如:素食|丰衣足食。引申指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如:日食|全食(中古造蚀字,从虫从食,亦声)。
2. sì 吃义转为拿东西给人吃。古代食字本入声,由义转、中古音也转为去声。中古又造饲这个形声字。从饣(食),司声。古书里如:食鸡|食马。

食★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象食物在器中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食”。本义读shí,吃的饭食、供食用的或可食用的(东西),引申为食用(吃)、俸禄、日月亏缺或完全被遮住的现象等;又读sì,引申为供养,拿东西给别人吃。《简化字表》据草书楷化,把“饣(食)”作为简化偏旁使用,如:饭(飯)、饱(飽)、馍(饃)。
【辨析】
❶以“食”作意符构成的字多指食物名、与食物有关的动作和性状等,如“飧、饵、饷、饪、馋、饱、饥”。
❷“日食”“月食”也作“日蚀”“月蚀”,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❸食/吃 见48页“吃”。
❹食/饭 见100页“饭”。
❺食/蚀 见372页“蚀”。

(shí)

从皀,亼聲。
【按】段玉裁注“亼米也”,“集眾米而成食也,引伸之人用供口腹亦謂之食”。食的甲骨文作,象古代盛黍稷的器皿。

隶shí

【析形】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下像盛着食物的器具,上是倒过来的口,会伸口向食器进食之意。金文字形稍变。小篆字形整齐化。隶书字形变后写作“食”。
【释义】《说文》:“一米也。”本义是吃饭,进餐,又指吃的饭菜,又特指米饭类的主食。由吃食又引申为吞没,背弃,如[食言]。[食不果腹]指生活艰难,吃不饱肚子。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Oracle,the lower part of the character is shaped like an utensil with food and the upper part is an inverse mouth which means eating food by stretching mouth into utensil.
【original meaning】Having a meal.

*食zdjiək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亼米也。 从皂,亼聲。或說亼、皂也。凡食之屬皆从食。(五篇下)
加蓋保溫之食物。

☚ 負   畐 ☛
000001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4: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