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飞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飞钱

 唐朝中叶,由于商业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种货币兑现方式,时称飞钱,亦称便换。这种“飞钱”实际上是一种票证,就像现在的汇款单一样。《新唐书·食货志》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唐宪宗(李纯)时,商业发达,南北商人运货物到京出售,特别是茶叶,要销往长安和西北,售货所得的大量货币带回去很不方便,而且带着大宗钱币到处奔波也不安全。当时,唐代各道(相当于现在的省)的地方政府都在长安设立了代表机构,称为进奏院。各地商人在长安卖出了货物,可以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奏院发给他一份票券,当面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商人,一半寄回本道。商人回到本道后,只要两张半券合起来相符,就可以兑换到现钱。而进奏院在长安收下的钱,正好用来作为地方政府向中央缴纳赋税等用。这样,商人和进奏院都免除了运输钱币的劳累和风险。这种汇兑交换相当便利,它好像钱飞来飞去一样,所以人们就称它为“便换”或“飞钱”。鉴于其中有利可图,后来唐朝规定,取缔私人经营,将飞钱便换统归官方,由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经办,可以认为这是我国钞法的开端。到了宋代,才真正出现了纸币——“交子”。

飞钱

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亦称“便换”。源于唐宪宗时期。当时商业发达,商人至京师,多委钱各道驻京进奏院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商人持其所付半联票券,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为飞钱。此为我国钞法之始。详见《新唐书·食货志》 四、《文献通考·历代钱币之制》。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紙幣部 > 周至唐 > 飛錢2
飛錢2  fēiqián

亦稱“飛券”。唐、宋時的一種錢幣信用匯票。始於唐憲宗貞元期間,初由官府辦理。唐末民間倣效之,多稱爲“便换”、“飛券”。宋初官私繼續行用。唐代商業發達,時尚無紙幣,金、銀、銅錢携帶多有不便。又因錢幣缺乏,並常有禁止錢幣出境的律令,遂有匯兑之法。其法是携錢人將錢交付各道駐京的進奏院及各軍、使等機構,或交各地商號。由受錢的機關、商號發給半聯票券,另半聯寄往各地機關、商號,付錢人即可於異地合券取款。宋初國家設有專門的“便錢務”辦理此種匯兑。後以給錢不時,甚或無錢兑現,此法逐漸廢棄,紙幣及其它匯兑信用機關興起。《新唐書·食貨志四》:“貞元初……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文獻通考·錢幣·歷代錢幣之制》:“自唐代以來,創爲飛券、錢引之屬,以通商賈之厚賚貿易者。”

飞钱fēi qián

山西太原地区市井谓在车上扒窃。

飞钱

070 飞钱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汇兑方式。亦称“便换”。唐宪宗(780—805)时,商业发达,铜钱携带不便,加以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因而出现了汇兑。经营汇兑的有衙门,有商人。办法是:各地商人将销货所得的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办事处)及各军使等机构,或交给在外地设有联号的富商,领取半联票券,另半联由受钱人寄往各道有关机构或商号。商人回到本道时,合券核对无误,即可取兑货款。这种票券即称“飞钱”。因双方都感方便,又称“便换”。元和七年(812),唐政府开始兴办官营汇兑事业,由户部、盐铁、度支三司专办飞钱事宜。开始时每千钱收汇费100文,由于商人都不汇,改为实行平价汇兑。这种官营汇兑事业一直保持到唐代晚期。北京汇兑也属官营,其机构称“便钱务”。飞钱的出现,促进了唐中期以后商品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 交子   废两改元 ☛

飞钱

110 飞钱

亦称“便钱”。中国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唐时,商业发达,各地商旅活跃。因钱币携带不方便、钱币缺乏,各地政府又禁钱出境。于是各地在京的商人,遂将售货所得款,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票券寄往各道有关机关、商号。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对票券取款。该票券称飞钱。

☚ 塌房   赊 ☛
飞钱

飞钱feiqian

亦称“便换”。中国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唐贞元至元和年间(9世纪初),商业发达,钱币携带不便,加以钱币缺乏,各地地方政府又禁钱出境,于是各地在京师的商人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及各军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构、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寄往各道有关机构、商号。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对票券取款。这种票券即称“飞钱”。

☚ 五铢钱   交子 ☛

飞钱

又称“便换”。中国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起于唐宪宗时。当时商业发达,钱币携带不便,加以钱币缺乏,各地方政府又禁钱出境,各地在京师的商人,只得将售货所得款项,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寄往各道有关机关、商号。商人回本道后,合对票券取款。此种票券即称飞钱。

飞钱

飞钱money order

中国古代一种汇兑业务。始创于唐朝。据《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各地商人将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官府驻长安的机构,再凭收据到各地方的官府“合券”如数取钱,只交点汇费。唐朝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在贸易中常出现“帛多钱少”周转不灵和携带不便的问题,采取互开证券“飞钱”的办法由此产生。这是中国邮政汇兑业务的开端。

☚ 木牍   急递铺 ☛

飞钱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汇兑方式。出现于唐宪宗(李纯,778—820)时期。唐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其中不同地区的商人为了携带钱货的方便和安全,可以在首都长安将售货所得钱币交付各道的进奏院或者诸军、诸使等机关以及有联号的富商,领取一种由机关或商号发给的半联文券,另半联寄往各地有关机关和商号。商人凭文券在目的地合对票券,提取所汇的钱币。当时,把这种凭文券提取钱币的做法称为“飞钱”。飞钱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和商业活动发展的直接结果,同时也与两税法实行以后钱重物轻及钱荒有直接关系。在钱荒严重的唐代后期,一些地方节度使和官吏为了防止本地的钱币外流,严厉禁止钱币出境。这严重妨碍了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商人以汇兑的方式克服钱币过境的障碍。唐代曾企图把汇兑业务全部由政府控制,但违背了商人的意愿和利益,因而在实际中收效甚微。唐代末年,由于江淮商人凭官府文牒不能如数提取所汇的钱币,飞钱在政府的控制下失信于民,终于被废弃。

飞钱

亦称便换。中国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起源于唐宪宗时。当时,商业发展,钱币携带不便,加以钱币缺乏,各地地方政府又禁钱出境,这就给全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和商人的正常活动,带来很大不便。于是,在京的商人便创设了飞钱的办法。即将售货所得的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办事处)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给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由受钱人寄往各道有关机关、商号。商人回本道后,合对票券取款。这种票券即称飞钱。因双方都感到方便,故又称“便换”。

飞钱

飞钱

亦称“便换”。中国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产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唐代在公元780年实施两税法,引起货币供给数量严重不足,于是各道逐渐有禁钱出境之举措。当时各道的地方政府在京师设有办事机构——“进奏院”,各道在京师的商人在售出商品后,将现款交给本道的进奏院,由其出具一张票券,分成两半。一半给汇款人,另一半寄回本道。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券兑款,这种票券即称飞钱。后来举办飞钱的机构不仅有各道的进奏院,还有各军、各使及中央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等部门。办飞钱的人不限于商人,地点也不限于京师。飞钱的产生是唐代信用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减少了现金搬运,节约了运输费用,加速了货币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飞钱称“便换”,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政府特设“便钱务”,专门办理“便换”业务。

☚ 会票   便换 ☛
飞钱

飞钱

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曾禁飞钱,可见飞钱产生在此之前。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元和七年曾规定商人在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 钱, 每千钱加付百钱, 商人不至, 又改为免费对换。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设便钱务, 专门办理便换。南宋初年便换业务还盛行。后来使用纸币, 便换业务衰落。

☚ 金银锭   便换 ☛
飞钱

飞钱

亦称“便换”。唐代汇兑的凭证。唐元和(806—820) 以后,各地在京师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为谋求银钱货款安全而又方便的移转,将其销货所得的钱款交付给各地驻京机构如各道驻京进奏院及各军使等机构,或交给在外地有联号的商号,从他们那里领取半联票券作为凭证。另半联由受钱机构或商号寄往各道有关机构或联号,商人回本地后合券兑取相同数额现款,这种票券称为飞钱。

☚ 解库   帐局 ☛

飞钱

亦称“便换”。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唐后期钱币铸造不敷需要,诸道州府往往禁止现钱出境,各地商人在长安销售货物之后,运回货款又很不方便。为了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创设了飞钱的办法,即商人将货款交给在长安的本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领取半联票券,回到本地,再合券对票取款。这种兑汇方式,本出于商业的需要。但唐政府一再下令不许商人私营飞钱业务,一律由官府经营。唐末,商人持“便换”常于本地官府提不到款项,此制遂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