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穴寺及塔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风穴寺及塔林 风穴寺及塔林位于河南省临汝县城东北9公里的风穴山中。原名香积寺,创建于北魏,唐代扩建,明、清均有修葺。因附近有风穴洞,故俗称为风穴寺。现存建筑有中佛殿、毗卢殿、钟楼。中佛殿为金代所建,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毗卢殿和钟楼为明代所建。寺内有一座密檐式砖塔,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赐名为“七祖塔”。平面为正方形,九层,高约27米。底层塔身极高,各层均以砖砌,叠涩出檐,檐下呈弧形反曲线,上部为简单的坡顶。塔刹用石材刻制,由覆钵、相轮、宝盖及火焰组成。此塔具有唐代砖塔的典型风格。寺西南方有一座塔林,为元、明、清各代的和尚墓塔,全部以砖砌成,平面为方形式八角形,每个塔身镶砌一块石碑作塔铭,是河南省第二处较大的塔林,闻名于全国。风穴寺及塔林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繁塔(兴慈塔) 元初五年吕常等建太室阙 ☛ 风穴寺及塔林 风穴寺及塔林位于汝州市城东北9公里的风穴山中。原名香积寺,创建于后魏,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到了明、清两代,对寺内建筑进行了修补和增建。风穴寺四周树木葱郁,风景秀丽。1988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修定寺塔 净藏禅师塔 ☛ 风穴寺及塔林 风穴寺及塔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北9公里风穴山下。寺创建于北魏,名香积寺。寺东南不远处有一大石洞,深不可测,山风一吹,洞内有怒吼声,风从洞出,猛不可挡,故名大风穴。其北有小石洞,外狭内广,洞口不雨而湿,吞云吐雾,称小风穴。古人以为不祥之兆,故建寺镇之,俗称风穴寺。隋更名千峰寺,唐扩建称白云寺,明清均有修葺。全寺分两进院落,首进院有山门、天王殿和前殿,二进院为中佛殿、东西配殿及毗卢殿。东侧有地藏殿和观音阁,西侧有钟楼、藏经阁和七祖塔。金建中佛殿面阔进深均三间,单檐歇山顶,造型古朴。明建毗卢殿为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式,雕梁画栋。殿前月台四隅雕有神态各异的石兽。明万历年间重修钟楼,内置800多公斤大铁钟一口,北宋宣和七年(1125)铸。毗卢殿后有吴公祠,传为宋人吴几复隐居读书处。寺后西北峰巅为最高地,可登亭远望汝州景物。寺周有大型塔林,规模仅次于少林寺,有塔83座,其中元塔16座,余为明、清塔。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所建,其中七祖塔,为寺中现存最早的建筑。高僧贞禅师为风穴寺开山七祖,继达摩之后传授禅宗,塔即为存其舍利而建,高27米,密檐式九层方形砖塔。造型优美,叠涩檐下呈弧形反曲线,使塔自下而上由细变粗,至中部又由粗变细,为唐代早期密檐塔的典型风格。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及火焰组成,别具一格。此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 法行寺塔 汝州温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