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泻

病证名。又称风泄。见《医学入门》卷四。详风泄条。

风泻

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表现为恶风自汗、头痛发热、泻下清水等。

风泻fēnɡxiè

病症名。见《医学入门》卷四。感受风邪, 恶风自汗, 头痛发热, 泻下清水, 脉浮, 宜用苍防汤( 《医学入门》: 苍术、防风)、柴胡防风汤( 《症因脉治》: 柴胡、防风、荆芥、羌活、川芎、干葛、陈皮、甘草)。风邪乘于肠胃, 泻下清水, 或水谷不化, 或下血, 或下如赤豆汁, 宜用胃风汤( 《世医得效方》: 人参、白茯苓、川芎、桂心、当归、白术、白芍、甘草)。

风泻

风泻

风泻是指风邪引起的兼有外感表证的泄泻,以大便溏泄或泻下清水、头胀、自汗、恶风为特征。风泻名见《医学入门》。《景岳全书》称风泄。《症因脉治》称外感风泻或伤风飧泄。
风泻的病因病机,因风邪侵及肠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兼挟食滞,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走大肠以致传导失常而成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风泻之因,风邪入于肠胃之间,则有泄泻之患,……此即风邪内陷之症也。”
风泻症见恶风、自汗、头胀、前额疼痛,腹胀肠鸣,泻下水谷不化或如清水,苔薄,脉浮等。此证皆外感风邪,肠胃受病所致。治宜疏风解表为主。方用柴胡防风汤,干葛防风汤等。
风泻又常与寒邪、热邪相兼致病。《景岳全书·泄泻》:“风泄证,亦当辨其风寒、风热而治之。” 因外感风寒所致之泄泻,可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薄,脉浮紧等表寒证。治宜疏风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因外感风热所致之泄泻,可兼有发热头痛,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脉浮数等表热证。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防风汤加黄芩、滑石、薄荷等药。如感风兼湿而致泻者,李用粹认为即飧泄,《证治汇补·泄泻章》:“飧泄者,湿兼风也。”此外,沈金鳌以春伤风邪,夏感于湿者称为风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参见“五泄”条。

☚ 泄泻   寒泻 ☛

风泻fēng xiè

wind diarrhea; diarrheadue to wind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7: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