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咳

十咳之一,指因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有十种咳,一曰风咳,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又肺风、劳风咳亦属风咳。参见咳嗽条。

风咳

风咳

风咳是感受风邪所致的咳嗽,属外感咳嗽。临床特点是咳嗽伴见恶风发热,鼻流清涕,声重喉痒,脉浮等症。
风咳出《诸病源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伤风咳。《济生方》称伤风咳嗽。《儒门事亲》称风乘肺咳。
风咳病因为风邪伤肺。风性轻扬,易犯上焦,多袭口鼻,或伤皮毛,邪合于肺,引起咳嗽。风性善行数变,最易兼挟寒、暑、湿、热诸邪,所以四季均有风咳。凡肺气素虚者,易患风咳,风咳有内在因素,《明医杂著·咳嗽》:“肺气虚则腠理不密,风邪易入。” 临床上辨证施治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伤风咳嗽:见《济生方》。症见憎寒,发热,自汗,恶风,流涕,鼻塞或兼见头痛,口干,烦躁,痰壅,声哑,脉浮缓。风邪外感,肺失宣肃。治宜疏风,宣肺,止咳。方用消风百解散,或苏子杏仁汤加减。用麻黄、白芷、荆芥、防风疏风;陈皮、苍术、杏仁、枳壳、苏子利气;桔梗、半夏、瓜蒌霜化痰。
另有一种虚伤风证,《医学真传·咳嗽》:“伤风咳嗽初起,便服清散药,不能取效者,此为虚伤风也……又有冬时肾气不足,水不生木,以致肝气内虚,泪涕不收,鼻窍不利,亦为虚伤风证。” 治宜扶正托邪,以求渐解,最忌寒凉发散。气虚的可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加减。肾虚的可用金水六君煎或益阴去邪汤。
(2) 风寒咳嗽:见《景岳全书》。症见恶寒,或寒热无汗,鼻塞流涕,声重痰稀,或兼头痛,骨节痠楚,舌苔薄白,脉浮。时际冬、春,或非时暴冷,故风多夹寒,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方用金沸草散、芎苏散加减。
若痰多气逆,可用六安煎。声重咽痛,可用五拗汤。风寒束肺,敛肺上逆,咳喘,倚息不得卧,背寒则嗽甚,可用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减。
(3)风热咳嗽:又称风温嗽。见《类证治裁》。症见身热,汗出,恶风,口渴,咽痛,痰稠,涕黄,苔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因节交春暖,风挟温邪者,宜桑菊饮。因肺家伏热,外被风邪束表,热不得泄所致者,加减泻白散。
(4) 肺风:是肺浸风邪也。出《内经》。《素问·风论》:“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 肺风之状, 多汗恶风,色㿠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儒门事亲·嗽分六气勿拘以寒述》认为:“肺风……亦风咳”也。根据《内经》所述,肺风即发于秋季之风咳。证治互参伤风咳嗽。
(5)劳风:是劳汗当风而伤肾也。出《内经》。《素问·评热病》:“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儒门事亲·嗽分六气勿拘以寒述》认为:“劳风……亦风咳也。”
劳风病因《张氏医通·咳嗽》:“夫劳力则肺气胀满,俞穴大开而汗泄,斯时感冒,风邪乘其俞穴之开,直入肺下,少顷俞穴仍闭,其邪有入无出,郁闭不通,而生痰聚饮,流入膺、胃、肩、背经络窍隧之中”所致。症见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粘,嗌塞吐逆,不思饮食,或时昏愦。治宜宣邪肃肺,化痰利窍。用人参、赤茯苓、白矾、半夏、白附子、南星、枳壳、桑白皮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廿丸,姜汤送下。

☚ 咳嗽   寒咳 ☛

风咳fēng ké

wind coug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