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都城南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唐诗篇名。七绝。崔护作。见《全唐诗》卷三六八。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此诗本事云: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扃锁之。因题诗于左扉。”此说未必属实,然作为诗的背景材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诗抒写爱情遭遇的今昔变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全诗通过对比衬托手法,描写失去美好事物的无限怅惘,低回往复,摇曳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人花映照,情景兼融,将多情人眼中之美丽少女形象活现纸上,为传诵千古之名句。“人面桃花”的成语,即由此诗而来。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衣衫袖。”意境与本诗十分相似。 ☚ 古风二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者小传】 崔护,生卒年不详。字殷功,郡望博陵(今河北安平)。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历任户部郎中、司勋郎中、京兆尹、御史大夫兼岭南东道节度使等。事迹见《本事诗》、《唐诗纪事》卷四○等。其诗《全唐诗》收六首,其中三首可疑。 【解题】 此诗当为崔护早年作品。《本事诗·情感》记载,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游都城南庄,扣人户求饮,有女子开门奉杯水,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及来岁清明日,复至其处,门已锁扃,因题此诗于左门。女子见此诗,绝食数日而死。适崔护又至,持之痛哭。女复活,遂娶之。此事后来传播极广,元代白朴、尚仲贤各有《崔护求浆》杂剧,明代孟称舜《桃花人面》杂剧都取材于此。诗中前二句写遇艳情景,后二句写重寻不遇情景。全诗以“人面”和“桃花”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地同景而“人”见与不见的映照对比,将惊喜和惆怅两种感情微妙地表达了出来。色彩艳丽,语言生动自然。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都城:唐朝的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南庄:城南的村庄。 【大意】去年的清明节,我独自一人在长安城南的郊外游玩。城南的小村,花 枝掩映,锦团簇簇,一派春光明媚。四月的天气,已经有些闷热,我便敲 开这户人家,讨一碗水喝。一个年轻的姑娘前来开门,她端来一碗水,然 后靠在门旁的桃树下看着我。羞涩的脸上红扑扑的,和树上盛开的桃花 一样美丽。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来到此地。只见门儿紧紧地关着,却不 见那羞涩含笑的姑娘。只有这不解人意的桃花,依然在轻拂人面的春风 中盛开。 题都城南庄
【译】 去年的今日,正在这个门中, 姑娘你美丽的面孔 与红艳的桃花交相辉映。 你美丽的倩影呵,已不知在哪里, 只有那桃花,依然笑迎春风。 【评】 这是一个令人惆怅的爱情故事: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日,诗人也许是春日郊游吧!在都城南庄的一家门口,邂逅了一位美妙动人的少女,少女与桃花交相辉映虽然是短暂的一瞥,却给诗人留下美妙无穷的画面,令他回味不已,难以忘怀。翌年的同一时日,诗人又来踏寻这一年来让他梦牵魂绕的地方,却不见了那美妙少女,只有桃花在春风里孤独寂寞。 此诗原稿第三句为“人面不知何处去”,后改为“人面祗今何处在”。二者相较,前者似更自然,更少雕饰,是审美观照者的第一感觉,后者不太流畅,有斧琢痕迹,但具有更多意蕴,它有意将“今”字重复,以强调去年之今日与今年之今日。如宋人沈括所评:“虽有两‘今’字,不恤也,取语意为主耳。”(《题都城南庄》)两者相较,各有春秋。 题都城南庄
关于这首诗,《全唐诗》中有这样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记载:“《太平广记》云 :初,护举进士不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得村居,花木丛萃,叩门久,有女子自门隙问之,对曰: ‘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子启关,以盂水至。独倚小桃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后绝不复至。及至来岁清明,径往寻之,户扃无人,因题此诗于左扉。后数日,复往寻之,有老父出曰: ‘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已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死。得非君耶,杀吾女。’ 持崔大哭,崔感恸,请入临,见其女俨然在床,举其首,枕其股,哭而视曰: ‘某在斯。’ 须臾,开目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虽然这段本事的真实性颇值得怀疑,但是,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爱情传说故事,对于这首诗无疑也是一个优美的诠释。 去年的今日,就在这个院子里,“我”看到了那如诗如画的情景,那女子美丽的面庞与桃花相映,似笼着一层红光。而今天“我”重到此地,那美丽的芳容已不知归向何处,只有那桃花依然在春风中灼灼含笑。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境: 一件永远难忘的事情,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件事情的许多细节已经淡忘了,而唯留下那最美好的一瞬永存于记忆之中,而且经过自己心灵的塑造,愈加美好。一旦遇到相似的情境,那藏在记忆深处的一瞬,便会自然而然地展示于脑海之中。崔护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情景。遗憾的是,当主人公重游故地时,那与“桃花相映红”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而那依旧凝情含笑的桃花,带给人的只能是无尽的惆怅…… 与此诗相类似的是杜牧的《叹花》 :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关于此诗,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全诗围绕“叹”字,抒发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通过对自然界因季节变换,鲜花凋谢,红芳褪尽,绿叶成阴,果实满枝现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惋惜之情。 同样是觅春怀旧的诗,相比之下却给读者以不同的审美感受。杜诗留给人的是深深的惋惜和感慨,似乎将人间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表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懊恼的情绪。而《题都城南庄》的独特之处在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或许是因为诗人太爱自己心中的偶像了,于是展示的是那“人面桃花”的最美好的一幕,即使“人面不知何处去”,依旧留下了那灼灼桃花笑迎春风的美丽意象。看着这依旧烂漫的桃花,使人不禁想起在桃柯掩映下那女子的皎好面容。而心中的偶像也就更加美好,更加令人难忘。留给人的是不尽的惆怅和想象。 这首诗短短四句,展示了两个时空,“觅春不见”,引起了对“去春今日”的回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幕同样美好的情景——美好的一瞬与紫色的惆怅中无数美好的想象。 关于这首诗和那段美丽的传说,在后世广为流传,不仅留下了“人面桃花”的佳句,而且也被艺人搬上了舞台,如戏曲 《人面桃花》等。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的七言绝句。都城,指唐都长安。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崔护举进士不第,于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庄,求饮于一女子,顾盼生情。第二年清明节又去寻找,“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所题之诗即《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以桃花与人面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光彩照人的画面。桃花、人面是贯串全诗的线索,去年、今年相互对比,感慨深沉,韵味无穷。 ☚ 送安西将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 ☛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的七言绝句。都城,指唐都长安。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崔护举进士不第,于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庄,求饮于一女子,顾盼生情。第二年清明节又去寻找,“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所题之诗即《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人以桃花与人面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光彩照人的画面。桃花、人面是贯串全诗的线索,去年、今年相互对比,感慨深沉,韵味无穷。 ☚ 送安西将 登少陵原望秦中诸川 ☛ 《题都城南庄》ti du cheng nan zhuangWriting at the South Village of the Capital→崔护 (Cui H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