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瘤
颈部肿瘤可以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原发性肿瘤发生于颈部的组织或器官; 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到颈淋巴结者。颈部原发性肿瘤按组织来源可分为先天性肿瘤、涎腺肿瘤、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血管肿瘤、淋巴系统肿瘤和神经原性肿瘤等。继发性肿瘤原发部位可来自鼻旁窦、鼻咽部、口腔(唇、舌、牙龈、腭、扁桃体、咽)、喉、涎腺、甲状腺、锁骨下各脏器及组织(肺、胃、食管、胰、结肠及泌尿生殖系器官等)。
颈部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先天性肿瘤多数为囊性病变,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部正中线上,由舌盲孔至胸骨切迹的任何部位,可因内容潴留或感染而穿破,形成甲状舌管瘘,排出唾液或乳汁样分泌物。鳃裂囊肿多位在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多数鳃裂囊肿位于颈部上1/3,靠近颈动脉分叉处,位置较深,多在副神经的深侧,少数在下颈部,较浅表,仅由颈阔肌覆盖。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常呈巨大囊性肿物,有沿血管及肌肉筋膜间隙扩展的特点。上述几种先天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及儿童,也有在青年或成年期出现者。
颈部涎腺肿瘤以腮腺肿瘤最常见,位于下颌后三角区,多数为表面不光滑、软硬不匀的多形性腺瘤(混合瘤)。其次为颌下腺肿瘤,因位置较深,恶性较多,易于延误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肿块随吞咽上下活动,诊断多无困难,须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慢性甲状腺炎等鉴别。甲状旁腺肿瘤很少能长到可触及程度,多由其功能异常引起骨胳或泌尿系统改变及典型的高血钙而被发现。颈动脉体瘤、颈交感和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等均属颈部较少见的肿瘤,多系单发、生长缓慢的实体瘤。颈动脉体瘤须与颈动脉瘤鉴别。
颈部是恶性淋巴瘤的常发部位,有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等。特点是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早期可自由活动,晚期因互相融合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失去移动性。随病情进展可在身体其他部位继续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颈部继发性肿瘤常见,最常见的系甲状腺癌,其次则为转移癌。多数颈部转移癌的原发灶在头颈部,有时原发肿瘤很小,而以转移癌被首先发现。一部分转移癌来自锁骨下的脏器。几乎身体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颈部。
颈部肿瘤的鉴别诊断有时较为复杂,同时尚需与一些颈部的慢性感染性包块鉴别,例如慢性淋巴结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颌下腺炎、嗜曙红细胞肉芽肿等。详问病史有助于鉴别,如先天性肿物多于生后不久即发现;炎症性疾病常有反复发作以及在抗炎治疗后缩小的病史; 当肿物发展快或在缓慢性生长的基础上突然迅速增大,或有压迫症状出现时应考虑恶性肿瘤等。颈部肿瘤除详作体检外,在疑为转移癌时,须作头颈部其他器官如口腔、鼻咽喉、甲状腺等部位的全面检查,包括必要的胸部、胃肠道、泌尿系统的X线检查及内窥镜检查等以找寻原发病灶。诊断性穿刺在某些颈部肿瘤有助于迅速明确诊断,如淋巴结结核常能抽得脓液或干酪样物,水囊状淋巴管瘤可抽出淋巴样液体等。吸出的液体及组织,须进行细胞学检查。甲状腺及涎腺的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有助于判断肿物的位置及性质。疑为慢性炎症的某些颈部肿块的试验治疗也能帮助诊断。必要时,可进行活体组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