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战伤脑脊液漏
脑脊液通过伤道向颅外流出,称为脑脊液漏。有时漏出的脑脊液尚混杂脑组织碎屑。颅盖,颅底及颅面伤均可发生。颅脑闭合伤并发颅底骨折时,可引起脑脊液鼻漏、耳漏,有时脑脊液可由咽后壁漏出。
临床表现 颅脑穿透伤脑脊液漏来自蛛网膜下腔或脑室。伤于颅盖部者,脑脊液漏出量通常较少,脑室损伤时,则有大量脑脊液外漏。一般损伤后,经过2~3日,损伤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可发生粘连而闭合,脑脊液外漏可自行停止。脑室损伤时,脑室与外界相通,因而有大量脑脊液自伤口外流,甚至可因此使脑塌陷,不易自然停止。颅脑穿透伤、颅底骨折引起的脑脊液漏有时量也较多,如无感染,局部发生粘连、机化,也常能使瘘闭塞而自愈。若发生感染,或伤道较宽畅,颅底骨折缝隙较大,或其中混有脑组织、碎骨片及其他异物时,可长久迁延不愈,或时停时漏。由于存在脑脊液外漏,易并发局部脑膜炎,严重者可并发弥漫性脑膜炎及脑室炎。因此,脑脊液漏长期存在是颅脑战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治疗 凡脑脊液漏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者,应予手术治疗。颅脑穿透伤脑脊液自伤口流出者,经初期外科处理,彻底清除伤道内血肿及异物,妥善止血后可一期缝合和修补硬脑膜,术后辅以脱水疗法和抗感染治疗,脑脊液外漏多可随伤口愈合而终止。但如清创不彻底,或并发感染时又常可复发。脑室伤手术原则是: 尽量将脑室中的血块及异物清除干净,冲洗脑室,局部应用小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缝合、修补硬脑膜缺损,术后安置脑室引流装置,待颅内压降至正常后拔除引流管。对伤道入口位于颌面部(包括眼、鼻、面颊及耳乳突部),射向颅底部的穿透伤,应经前额及额颞部入路手术。伤及气窦者,必须将窦内碎骨片摘除,刮除窦粘膜,以清除感染源。对硬脑膜缺损的修补,一般可切取骨膜、筋膜片等组织敷贴,并缝合固定。亦可用生物膜覆盖,还可用牙科充填材料或生物胶填补颅底骨折缝隙。术后应加强抗感染治疗。创伤局部感染(包括颅骨骨髓炎)常使伤口长期不愈,并成为脑脊液漏复发的原因,遇此情况,应查明感染灶,进行相应处理,积极控制感染,使其局限后再彻底手术处理方可根治。对颅后凹脑脊液漏可再次清创,严密缝合肌层与皮肤。颅脑闭合伤脑脊液漏经观察2~4周仍未愈者,可行手术修补。对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的伤员,除抗感染治疗外,还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并注意保持鼻腔、耳道清洁,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