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颅相学犯罪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颅相学犯罪观19世纪初叶出现在西方的运用颅相学理论来解释犯罪原因的学说。首先提出颅相学的是J·G·施普尔茨海姆。该理论认为人脑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器官构成,各器官分别控制着一种先天性心理能力,脑器官的发育影响颅骨的发育,故在相应部位发生隆起或凹陷;并且许多心理能力,如性欲、野心、记忆、信赖、忠诚、理智等共42种心理能力均存在于大脑的特定部位,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状和外观了解其心理能力的发展状况、水平和缺陷。J·G·施普尔茨海姆和弗朗茨·约瑟夫·伽尔合著的 《神经系统及脑部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及以人和动物的头颅的形状,测定其智力和道德的品性之学》 (1819年初版,1922年再版改名为《大脑机能》)是颅相学的第一部著作。F·J·伽尔在长期观察研究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和犯罪人的颅相与正常人的颅相有显著的区别,遂提出从颅相学的角度来解释犯罪的原因的思想。19世纪末意大利学者龙勃罗梭把颅相学理论作为他所创立的犯罪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并通过对大量死囚的颅相观察和人体解剖证明,犯罪人在体质、骨相、面相方面都有大量返祖现象,据此提出了 “天生犯罪人”理论。这一理论因其无视人的社会性,从产生伊始即受到强烈抨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