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预算调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组织预算收支,达到新的平衡的方法。 预算调整指法定程序对原定国家预算收支指标或项目所作的调整变动。包括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任务发生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全面预算调整,和为了适应客观情况变化,重新组织预算平衡的经济性局部预算调整。我国的预算调整可分为:(1)预算流用,即预算科目之间经费的调整;(2)预算追加或追减;(3)预算划转,即改变预算的隶属关系,将原预算划归新的部门或地方;(4)预算调剂,即上下级财政之间的预算资金的再分配;(5)动用预备费。由此改变原定的某些预算支出项目或指标,而引起预算的调整。除(2)形式预算调整外,一般都不改变原预算收支的规模。 预算调整在我国,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和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变更。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未经批准,各级政府不得作出任何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原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决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调整方案经批准后,由本级政府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不同预算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 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组织平衡的基本方法之一。国家预算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存在着密切联系,因而在预算执行中,经常受到外界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使原来预算收支对应关系发生变动,呈现不平衡状态。为保证预算收支活动相互衔接,除通过编制季度收支计划使其达到阶段性对应外,对临时发生的不对应通常要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措施有预备费动支、预算追加或追减、经费流用、预算划转等。各项措施需针对各种不同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分别采用。 ☚ 汇总缴库 经费流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