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颁诏礼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颁诏礼仪 颁诏礼仪古代朝仪名称。指封建皇帝向天下臣民颁布诏书的仪式。诏即诏书。始于秦,是秦汉以来天子布告的文书 《汉书·高帝纪》 注载: “如淳曰‘诏,告也。自秦汉以下,唯天子独称之。’” 又,《四库总目》 “诏令奏议存目” 中 《明诏令》 提要中讲: “考秦汉天子之语,皆谓之诏,宋以来以印玺颁天下之书,乃谓之诏”。可见 “诏” 只有皇帝才能发布 历代相因,各王朝凡遇有大政事、大典礼,布告臣民,垂示彝宪,如 “登极”、“继位”、“册立皇后”、“龙驭上宾” 以及 “上徽号、尊号” 等等,率皆有诏,并且要举行隆重的颁诏仪式。颁诏礼仪自秦汉至明清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到清王朝集历代之大成。以清代颁诏仪式为例: 诏文一般由内阁草拟缮写,黄纸墨书,钤用玺印。颁诏之日,礼部、鸿胪寺官预先在太和殿内东旁陈设放诏书的黄案,同时也在丹陛 (即殿前的石阶) 正中放一黄案。銮仪卫设黄盖、云盘于丹陛内; 礼部官员于午门外预设龙亭 香亭各一; 工部预设金凤于天安门城楼雉口正中,同时在城楼上东属第一间内搭设宣诏台。一切安排妥当,内阁学士身着朝服,恭奉诏书置于太和殿东的黄案上。这时,皇帝御驾太和殿,王公百官行礼后,大学士奉诏书至太和殿檐下授给礼部堂官。礼部堂官跪接,奉于丹陛正中的黄案上,行一跪三叩礼,由中阶下来,礼部司官奉云盘跪接。此时,銮仪卫张开黄盖,由中路出太和门,文武百宫随出。诏书至午门外,穿过端门,来到天安门后由 “东蹬道升楼”,然后将诏书从龙亭中恭奉到宣诏台的黄案上。宣诏官登上宣诏台,面西而立。当鸿胪寺官宣布颁诏开始时,文武百官、耆老皆跪下聆听,宣诏官宣读满、汉文。宣毕,鸿胪寺官率百官行三跪九叩礼。这时奉诏官将诏书置于 “朵云” 盘内,来到预设于城楼雉口正中的“金凤” 前,将诏书用彩绳悬系,金凤口衔诏书徐徐而下,即史书中所谓 “金凤颁诏”。城楼下有 “朵云” 盘接置,安放在龙亭内,过金水桥,出大清门(后称中华门,解放后拆除),送至礼部衙门,礼部照式刊刻,以黄纸印刷,称作 “誊黄”。然后颁行天下。至此,繁缛的仪式才告结束 而各地府州县的迎诏又有一整套严格的礼仪。 ☚ 叔孙通制朝仪 外藩朝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