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顾曲杂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顾曲杂言

顾曲杂言

戏曲理论与史料著作。明沈德符著。系后人从其史料笔记《万历野获编》中辑录有关戏曲部分而成。内容包括对南北曲盛衰的论述和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介,以及音乐、舞蹈、小说等方面的记载与考证。其中记载明代民间俗曲的兴起与流传情况的部分对了解明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尤有参考价值。建国后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 三家村老委谈   野获编 ☛
顾曲杂言

顾曲杂言

曲论著作。明沈德符著。系后人从其《万历野获编》中辑录有关曲的部分成书。共二 三则。主要是对南北曲以及歌舞、小曲、乐器的考证与论述。其中有对明代曲师、歌手如顿仁、张野塘活动的转述,有对明代剧作家如梁辰鱼、张凤翼、屠隆等人戏剧活动的记录,有对明代民间俗曲如〔打枣干〕、〔挂枝儿〕等流传情况的记叙,有对某些乐曲、乐器的考证等等。《顾曲杂言》今存版本有清曹溶编《学海类编》集馀 三文词部分所收本、清乾隆间金忠淳编《砚云甲编》第四帙所收本以及近人董康辑刻《读曲丛刊》本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以《读曲丛刊》本为底本而校以《野获编》清印本。

☚ 九宫谱定总论   太霞曲语 ☛

顾曲杂言

戏曲论著。明沈德符撰。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明代万历以前朝章典故、士人故实及里巷轶闻,还保存了一些有关小说戏曲的史料,另有《清权堂集》传世。《顾曲杂言》系后人从《万历野获编》中摘录有关论曲部分而成,凡二十三则,各有子目,其内容主要是对南北曲作家作品、歌舞、小曲、乐器以及小说等的论述和考证,其中对南北曲作家作品的评述最富理论色彩。

《顾曲杂言》评论戏曲作品以元曲为绝调,以“本色当行”为准绳。如评《五伦全备》“填词尤非当行”,“评《太和记》“齣既曼衍,词复冗长……虽似出博洽之手,然非当行本色”,认为梁伯龙、张伯起辈“纵有才情,俱非本色”。在《填词名手》一章,详细评论了明代的戏曲创作,认为《诚斋乐府》“犹有金元风范”,而对《玉合记》等文辞家作品颇多讥刺,其评《玉合》:“宾白俱用骈语,饾订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语,正如设色骷髅,粉捏化生,欲博人宠爱,难矣。”对于汤显祖,沈德符既肯定其“才情自足不朽”,而对其“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的作法提出了批评。《顾曲杂言》中有关考证的文字也较有价值,其中对于音乐的考据更具特色,如对明代工尺谱由来的考证,对鼓板、吹打俗乐的考源,对乐器“火不思”其名之来历等,都为戏曲音乐史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今有《学海类编》本,《读曲丛刊》本,《曲苑》本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等。

顾曲杂言

曲论。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一卷。德符字虎臣,一字景伯,又字景倩,浙江秀水人。万历举人。著有《清权堂集》及《野获编》。此《杂言》系从《野获编》中辑录有关南曲、北曲、乐器、歌舞、小说的条目成编,仅二十三条,一万二千余字。内容多为有用资料,而非系统论述之作,故以“杂”名,类似札记。每条有题,或谈掌故,或论音律,或评作家作品,不乏独到见解或珍贵材料。议论戏曲诸章,尤为重要。因为作者囿于见闻,故亦难免有误。《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论元人未灭南宋以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选举志》,绝无影响,乃委巷之鄙谈。”此编版本甚多,各本内容多少亦不尽相同,字句往往互有出入。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有此书,介绍有关版本最细,校订缜密。

顾曲杂言

273 顾曲杂言

戏曲论著。明沈德符著。系后人从其所著《万历野获编》中摘取与戏曲有关条目辑录而成。内容包括南北曲一些作家和作品的评价,南北曲的盛衰与相互间关系,并兼及古剧脚色和伴奏乐器的考证。对了解明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及其与戏曲音乐的关系,很有参考价值,但个别条目有失实之处。

☚ 中原音韵   度曲须知 ☛
顾曲杂言

顾曲杂言

戏曲论著。明沈德符撰。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明代万历以前朝章典故、士人故实及里巷轶闻,还保存了一些有关小说戏曲的史料,另有《清权堂集》传世。《顾曲杂言》系后人从《万历野获编》中摘录有关论曲部分而成,凡二十三则,各有子目,其内容主要是对南北曲作家作品、歌舞、小曲、乐器以及小说等的论述和考证,其中对南北曲作家作品的评述最富理论色彩。
《顾曲杂言》评论戏曲作品以元曲为绝调,以“本色当行”为准绳。如评《五伦全备》“填词尤非当行”,“评《太和记》“齣既曼衍,词复冗长……虽似出博洽之手,然非当行本色”,认为梁伯龙、张伯起辈“纵有才情,俱非本色”。在《填词名手》一章,详细评论了明代的戏曲创作,认为《诚斋乐府》“犹有金元风范”,而对《玉合记》等文辞家作品颇多讥刺,其评《玉合》:“宾白俱用骈语,饾订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语,正如设色骷髅,粉捏化生,欲博人宠爱,难矣。”对于汤显祖,沈德符既肯定其“才情自足不朽”,而对其“不谙曲谱,用韵多任意处”的作法提出了批评。《顾曲杂言》中有关考证的文字也较有价值,其中对于音乐的考据更具特色,如对明代工尺谱由来的考证,对鼓板、吹打俗乐的考源,对乐器“火不思”其名之来历等,都为戏曲音乐史提供了资料和线索。
今有《学海类编》本,《读曲丛刊》本,《曲苑》本和《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等。

☚ 衡曲麈谭   弦索辨讹 ☛

顾曲杂言

一卷。明沈德符(1578—1642)撰。沈德符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著《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论诗宗尚皮日休、陆龟蒙和陆游。有《清权堂集》、《秦玺始末》、《飞凫语略》、《敝帚轩剩语》等。此书专论杂剧、南曲、北曲之别。其论元人未灭南宋以前,以杂剧试士。核以《元史·选举志》,绝无一点依据,不过是委巷之鄙谈而已。其论《辽史·乐志》有大食调,曲谱讹作大石,因有小石调配之。其意以大食为国名,如龟兹之类,不知自宋已有此名。故王珪诗号至宝丹,秦观诗号小石调,不由曲谱之讹。其论五、六、工、尺、上、四、合、凡、一为出于 《宋乐书》,亦未免附会。考南曲无凡、一,上字有高下之分。宋时乐歌,未必分南北曲。如此之类,虽间有小疵,但如论北曲以絃索为主,板有定制;南曲笙笛,不妨长短其声以就板等,其立说颇为精确。其推原诸剧牌名,自金、元以至明代,缕析条分,征引亦为赅洽。词曲虽伎艺之流,然以乐中之末派。故唐人《乐府杂录》之类,至今尚传。存此一编,以考南北曲之沿革,还是有意义的。此集有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未见通行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