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圈1.戴在颈部的环形饰物,多为金银制成。2.杀了的猪颈部的肉。 项圈xiàng quān套在脖子上的环形装饰品,多用金银制成:妹妹的~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三五·792) 古代名物 > 香奩類 > 首飾部 > 頸飾 > 項圈 項圈 xiàngquān 婦女及小兒套於頸項之環形飾物。一般用金、銀、銅等製成,在西南少數民族中,亦有竹製項圈。元代壁畫中,男女皆佩。《紅樓夢》第三回:“仍舊戴著項圈、寳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 项圈xiàngquān也称“项箝”。围套于颈部的一种圆环状饰物。一般贵重的用金银制作,普通的用铜制作。在西南少数民族中,还有用竹子做项圈的。多用于妇女、儿童,一些少数民族的成年男性也有使用。古代项圈,中原发现较少。东北地区发现辽金时代银项圈,造型较简朴。清代贵族所戴项圈,制作精美,或金制或金包玉,作成接圆或嵌宝石;或另加丝绦与垂件,近似璎珞。《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吴道官预备了……一道子孙娘娘面前紫线索,一付银项圈、条脱,刻着‘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都用方盘盛着。”《儒林外史》第五回:“奶妈抱着妾出的小儿子,年方三岁,带着银项圈,穿着红衣服,来叫舅舅。”《红楼梦》第三回:“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又第七十二回:“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五色石》卷五:“天顺元年十月初一日走失小孩儿一个,年方三岁,小名爱哥,项挂小银项箝,臂带小银镯。”《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外面罩件大红绣并蒂百花的披风,绿纱绣喜相逢百蝶的裙儿,套上四合如意云肩,然后才带上璎珞、项圈、金镯、玉钏。”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乾州红苗……妇女有银簪、耳环、项圈、手镯等。”
.jpg)
左:瑶族银项圈
右:壮族银项圈 项圈 项圈颈饰的一种,项圈的款式很多,但大多数项圈都是贴颈的只有几个活动关节的金属环,也有的是富于弹性结构的金属环。其材料大多为金、银与一些其它金属,也有用细皮绳制做的项圈,上面一般装有珠宝、金银坠饰挂件做为装饰。这种颈饰别有风格,装饰效果也很理想。 ☚ 项链 坠饰项链 ☛ 项圈circlet
项圈neck 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