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韵府群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

宋末阴时夫撰。是一部分韵集录典故词藻的韵书。凡二十卷,收字八千八百二十,分韵一百零六。类书以韵隶事的,现存者以此为最早,明清科举时代的诗赋押韵,即以此为准。清《佩文韵府》亦以此为蓝本。

☚ 韵府拾遗   五车韵瑞 ☛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

类书。二十卷。旧题宋阴时夫撰,其弟中夫注,或本宋作元。据《千顷堂书目》载,时夫名幼遇,幼遇亦作时遇,字时夫。生卒未详,大抵宋末元初在世。奉新(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宝祐年间九经科及第,下距宋亡二十馀年。入元不仕。又载中夫为幼遇兄字,名幼达。是编为诗韵之书。前此颜真卿有《韵海镜源》之作,分韵隶事,号称韵书之祖,然其书久佚。词章之士,除记诵外,也时欲检阅,于是,诗韵之书盛行于元初。是编当作于此时。元代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康熙《御制佩文韵府序》云:“《韵府群玉》、《五车韵瑞》诸书,事系于字,字统于韵,稽古者近而取之,约而能博。”足见其有益于士林之功。而明清通行之韵,亦皆从是编录出,亦可见其为韵府、诗韵诸作之本。然是书简而不详,略而不备,引据失误,舛讹相踵,亦为学林所同见。有元大德刊本,明嘉靖乙丑(1565)刘氏刊本。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锦绣万花谷   增修诗学集成押韵渊海 ☛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是现存较早的一部分韵隶字,以字系事的类书。元阴时夫撰,其弟中夫注。唐颜真卿有《韵海镜源》为分韵隶事之祖,然其书不传已久。押韵之书,大盛于宋末元初,《韵府群玉》即为此时之作。有元大德二年(1298)刊本,残;元延祐元年(1314)刊本;明洪武八年(1375)刊本;明天顺元年(1457)叶氏刊本;明嘉靖元年(1522)刘氏刊本;明万历元年(1573)王元贞增修刊本;清康熙元年(1662)河间守徐可先之妾谢瑛,又取其书重加增删以广流传,已非原貌。《四库全书》所收乃明刻本,馆臣谬称元本,误。
 阴时夫(生、卒年不详),名幼遇,别字劲弦,一名时遇,奉新(今江西奉新)人。7岁登宋宝祐元年(1253)九经童科。入元不仕,有著书立言之志。其父阴竹野曾有凡例旧则,为《韵府群玉》之始。时夫秉其志居聚德楼30年,撰成是书,流传于世。阴中夫(生、卒年不详),名幼达,一作复春,为时夫弟,有《韵府群玉注》。一说中夫为时夫兄。
 该书据《四库全书》本20卷,分106韵,计卷1:上平声,一东(独用,下同),二冬(与钟同用)、三江;卷2:上平声,四支、五微、六鱼;卷3:上平声,七虞、八齐、九佳(与皆同用)、十灰(与咍同用);卷4:上平声,十一真(与淳臻同用)、十二文(与殷同用)、十三元(与魂辰同用)、十四寒(与桓同用)、十五删(与山同用);卷5:下平声,一先(与仙同用)、二萧(与宵同用)、三肴、四豪、五歌(与戈同用);卷6:下平声,六麻、七阳(与唐同用);卷7:下平声,八庚(与耕清同用)、九青、十蒸(与登同用);卷8:下平声,十一尤(与候幽同用),十二侵,十三覃(与淡同用),十四盐(与添严同用),十五咸(与衔凡同用);卷9: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与止旨同用)、五尾、六语;卷10:上声,七虞(与姥同用)、八荠、九蟹(与骇同用)、十贿(与海同用)、十一轸(与准同用)、十二吻(与隐同用)、十三阮(与混很同用)、十四旱(与缓同用);卷11:上声,十五潸、十六铣(与猕同用)、十七筿(与小同用)、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与果同用)、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与荡同用);卷12:上声,二十三梗(与耿静同用)、二十四迥(与拯等同用)、二十五有(与厚黝同用)、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与敢同用)、二十八琰(与忝俨同用)、二十九豏(与槛范同用);卷13:去声,一送、二宋(与用同用)、三绛、四寘(与至志同用)、五米、六御、七遇(与暮同用);卷14:去声、八霁(与祭同用)、九泰、十卦(与怪夬同用)、十一队(与代废同用)、十二震(与稕同用);卷15:去声,十三问(与焮同用)、十四愿(与慁恨同用)、十五翰(与换同用)、十六谏(与裥同用)、十七霰(与线同用)、十八啸(与笑同用)、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与过同用);卷16:去声,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与宕同用)、二十四敬(与诤劲同用)、二十五径(与证嶝同用)、二十六宥(与幼候同用)、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与鉴梵同用);卷17:入声,一屋、二沃(与烛同用)、三觉;卷18:入声,四质(与术栉同用)、五物(与迄同用)、六月(与没同用)、七曷(与朱同用)、八黠(与辖同用)、九屑(与薛同用);卷19:十药(与铎同用)。十一陌(与麦昔同用);卷20:入声,十二锡、十三职(与德同用)、十四辑、十五合(与盍同用)、十六叶(与帖业同用)、十七洽(与狎乏同用)。“独用”或“同用”,表示这些韵部在唐宋科举考试中,不能与其他韵部字混押或可以同押。
 该书共106部,每部之下,同调、同韵、同声的字排列在一起,使之相互统一而又不混杂,在同一韵部之中,不同的“小韵”排列上以一个小圆圈相间隔以示区别。每字下,双行小字,以反切标音,引《说文》释义,时夫原作无此项,元末窜入,又援引经史子集,注明出处。其下又列以句尾相同的词句,摘举各种词藻韵语供作诗赋押韵时使用,从二字至四、五字不等,每句双行小字系事,亦注明出处。如卷5下平声,一先·铅
 铅 《说文》:青金也,锡之类,生于蜀。《书:一松怪石。又一粉,胡粉也。
 怀铅 扬雄~~提椠从计吏访四方语而作《方言》。(《西京杂记》)……筑中铅 高渐离以铅置~~扑始皇,不中。详筑。龙汞虎铅 详汞。
 活套 朱~,汞~,贡~。
 这里“详×”是互见的,在另一条目中有详细引录,此略。最后又有作“活套”,大都是习惯用语,常用语之属。还有的作“人名”来录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等。
 该书在宋末刘渊等合并107部基础上秉承金人王文郁106部,把上声的拯、等韵并入迥韵,合206部为106部,虽细微之处,或有差异,但大体相同。在此,以韵为纲,于类书中引入字音总汇的意义,在古今类书中,别具一格。其最大特点是分韵隶字,以字系事,把纷繁复杂的汉字按其韵部分野编汇在一起,句尾相齐、尤利于查考。该书之作,是为了给人们作韵文时,提供选择韵脚的便利,因此其制比较规范,各韵分隶字事,也颇精细简赅。但该书也尚存在不少错误,尤其韵部标目多有讹误,如卷10“七麌(与姥同用),姥误作妹;卷15“十五翰”(与换同用),换误作翰;卷16“二十四敬”(与诤劲同用)、劲误为臻等。另外该书虽收采广泛,但其中正要紧的词亦遗漏不少。如“足”字欠“管宁濯足”一条,“栅”字欠“青溪栅”等。正所谓“一叶一花,偶然掇拾,未睹夫邓林之茂蔚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广博犹有不足。
 古人所谓“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陆法言《切韵序》)。该书即以汇集事对文辞,专为应试而制的韵书,丰富为以韵隶字自成体系的类书。元人韵书因袭金人,金人韵书自毛麾及王文郁《平水韵略》起,渐并206韵为106韵,元人韵书今多不传,传者以此为佳,这便使该书在此过程中起着关节作用,由此可窥见当时并韵的原貌。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南宋类书至多,亦罕踵其(注:指《韵海镜源》)例,及其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为“今韵”之“大辂椎轮”二论,经考证皆与事实不符,宋人已有《韵类题选》、《书林韵会》……等虽然和后来的《诗韵》一样,但也都是“以韵类事”之书,卢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已有分析,此不赘言。明代洪武、永乐二帝对本书颇为重视,《洪武正韵》即是自本书削删而成,虽然像解缙等名士对其简陋抨击不止“《韵府》出于元之阴氏,鄙猥细儒,学孤识陋……钞辑秽芜,略无可采”(《解文毅公集·卷一》)。但后来永乐间(1405)编22877卷的鸿篇巨制《永乐大典》,明成祖构想的根源却是得自于《韵府群玉》。清代《佩文韵府》、《佩文诗韵》等也是据此重编,加以扩充而成,其纲架结构,皆取自本书。因此《韵府群玉》作为一部较有特色的类书,无论在古音韵,声津及语义学上都有着重要地位。
 该书历代增删不绝,如元钱全衮《韵府群玉补遗》10卷;明弘治中包瑜《韵府续编》40卷,万历中有《新增说文韵府群玉》20卷;清代以谢瑛删改本为代表等。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

(宋元之际)阴时夫编,其兄中夫作注。20卷。摘录典故和词藻,隶于各韵之下。类书按韵编排,起自唐颜真卿《韵海镜源》,其书不传; 传至今者,以此书为最古。后代通行的诗韵,大多从此书录出。

☚ 玉海   群书通要 ☛

韵府群玉

二十卷。元阴时夫(生卒年不详)撰。其弟阴中夫注。此为旧刻本所题。但据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载:阴时夫名阴幼遇或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今属江西浔阳)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其兄中夫,名阴幼达。与旧刻本所题不同,时夫为幼遇之字,中夫又为时夫之兄。今《中国人名大辞典》亦持此说。唐时颜真卿曾编《韵海镜源》,这是一部以韵隶事的较早的书,但是后来失传了。到了元代阴时夫又编辑了此书。清康熙年间,河间府知府徐可先之妇谢瑛曾对此书重新编辑。名为《增删韵玉定本》。尽管也有人对此书提出些批评。如曹安《谰言长语》曰:《韵府群玉》亦收之博矣,其中正要紧者漏之。”但是,古押韵之书,均未留传,唯此书为最古。现在行世的一些韵书,也都是从《韵府群玉》中录出,可谓韵书之本。有明嘉靖乙丑刘氏刊本、康熙中射瑛增删的韵玉定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

(元)阴劲弦、阴复春编,(清)谢瑛增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影印出版。“四库类书丛刊”之一。元成宗大德年间成书刊行,清康熙中谢瑛曾予以重辑,改名为《增删韵玉定本》。20卷。收字8820个,以单字统领词语。单字按平水韵106韵编排,以词语尾字归韵。每字之下,先列反切注音,后释义,再列末字与字头相同的词语(按字数多少编次),征引古书用例,注明出处,最后列“活套”以及人名、年号、姓氏等。本书为现存以韵隶事的最古类书,清代《佩文韵府》和通行的《诗韵》均以其为蓝本。

☚ 书叙指南   群书通要 ☛
0000002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