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韵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韵味

韵味

古代诗学概念。一般指自然含蓄,天机活泼,超越言象之外,令人悠然神会而馀味无穷的独特审美境界。诗论中的“韵味”说,创始于唐司空图,其《与李生论诗书》云:“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倘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韵味”一词,是由“韵”与“味”两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词组成的新概念。“味”之审美义蕴,详参“味”条。而“韵”原指和谐的声音,所谓“同声相应谓之韵”。后来,人们引申指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之美。陆机《文赋》“采千载之遗韵”,其“韵”即指美的文章。魏晋之后,“韵”又多用来品评人物的言谈举止与精神风度的统一,如《世说新语·任诞》:“阮浑长成,风气韵度似父。”“韵”兼指形、神而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首次提绘画六法,以“气韵生动”之法居首。其“气韵”不仅指画作的色彩线条、结构布局的形式完美,更主要指作品所反映的风神气度的神采飞扬,让读者从整体上感到画面中包蕴着客观事物的活泼生机。几乎同时,文人用“韵”或“气韵”来评论文学。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称“潘(岳)陆(机)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称颂文章“放言落纸,气韵天成”。《文心雕龙·体性》称“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等等。“韵”作为一个审美概念在齐梁时就有较确切的具体内涵,唐宋以后仍旧沿用,如皎然《诗式》谓诗歌“风韵朗畅曰高”类。但是只有发展到司空图,“韵”与“味”并举成文,明确提出了“韵味”说。所称“韵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须有生动、空灵的审美意象;一是具备含蕴无限、馀味无穷的“全美”或称“醇美”——即本体之美的审美品格。其《诗品》“大用外腓、真体内充”,是宇宙万物的生化存在的规律和“全美”的根据;“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审美把握的永恒法则;“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则是“醇美”之作的审美属性和诉之于人的美感特征。在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论体系中,“韵味”说并非专论王、孟山水诗派,而是其诗歌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到宋代,范温《潜溪诗眼》又发展了司空图之说,见载于今人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其意谓:“韵”是作家作品的特殊审美品格,“味”则是创作主体特定的审美体验,因“韵”而得的特殊美感就是“韵味”。范温以为“韵”生于“尽美”、“有馀”,“味”在于“深远无穷”,而赏韵玩味的特殊审美规律则是“超然神会,冥然吻合”。范温之后,“韵味”概念运用日广,如清姚鼐《与王铁夫书》:“先生之诗,而咀诵之馀,别有韵味,由于自得。”黄子云《野鸿诗的》:“绝句字无多,意纵佳,而读之易索,当从《三百篇》化出,便有韵味。”所论“韵味”义蕴并未超越前贤。而明袁宏道所论“韵致”,则于“韵味”颇有新意,其《叙呙氏家绳集》强调“韵致”是“风临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寿存斋张公七十序》则称颂稚子叫跳反掷、醉汉嬉笑怒骂,皆出于自然无心,此所以有“韵致”。其称自然韵致,正是自然人格的审美形态,是对世俗和传统礼教规范的背离和解脱。

☚ 味   滋味 ☛

韵味yùnwèi

❶声韵体现的意味
 △ 这首诗~十足。
❷神韵;情趣
 △ 这篇小说颇有诗的~|齐白石的画简洁而富有~。

韵味yùnwèi

❶ 〈名〉声韵所体现的意味:他的演唱很有韵味。
❷ 〈名〉情趣,趣味:古朴的韵味︱这首诗很有韵味。
【同义】情趣︱趣味。

韵味yùnwèi

含蓄的意味。多用于褒义。
这首诗颇有韵味。/韵味无穷。

韵味

韵味

文艺作品中一种优雅的风味。它不是故事,可以直观; 它是包孕在作品深处的一种审美素质,只能意会。韵味构成了作品的蕴藉性,作用于读者的审美感受,能有效地诱发读者的想象力,唤起美的联想,产生不由自主的情感陶醉,得到一种隽永回味,寻思领悟的情感。韵味的创造,能使作品中的境界千回百转,柳暗花明; 能使主题深刻,而不是和盘托出; 内容丰富,却不是一览无余,因而获得“文章不厌百回读”的艺术感染力。文艺作品缺乏韵味,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作为读者若不能领悟作品的韵味,是没有读懂作品的缘故。

☚ 谐趣   意味 ☛
各种情趣

各种情趣

语言的情趣:言致 语致
文章的情趣:辞趣
诗的情趣:诗趣
生活的情趣:生趣
饮酒的情趣:酒意 酒情
饮酒时的兴致情趣:酒心
由景色而生的情趣:景趣
乡村情趣:村情
山野的情趣:野趣
初经某事时的情趣:新鲜劲儿
幽闲的情趣:幽意
闲适的情趣:闲趣
含蓄的情趣:韵味

☚ 有情趣   各种程度的情趣 ☛

韵味/作品的韵味/气韵

☚ 诗的意境   韵味 ☛

韵味

韵味

有韵味:有致(错落~)
风度韵味:韵致
遗留下的韵味:余韵(饶有~)
美好的风格韵味:芳风
秀美生动的韵味:茜意
幽深的韵味:幽韵
清幽的韵味:冷韵
特殊的韵味:别趣 别致
深沉博大且有古典韵味:沉雄古逸
韵味无尽:悠然(余韵~)
韵味超过当代:妙绝时人
(声韵所体现的意味:韵味)

另见:情趣 韵致 风韵 意境

☚ 韵味   作品的韵味 ☛

特色

特色

事物的地方特色:韵(韵味) 风味(南方~;民歌~) 风趣 风致 风格
食品的风味:风韵
独特的风味:别调
事物的风味特色:风调
兼备中国和西洋的特色、精华:中西合壁中外合壁
各有各的特色或长处:各有所短
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各有千古 寒木春华
事物独具特色:与众不同 比众不同 与众不群 与群不同
富有特色,与众不同:饶有风味
平平常常缺乏特色:平淡无味 稀里光当
(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色)

☚ 独特   奇异 ☛

意味

意味

文辞的意味:辞味
文学作品的情趣、意味:思味
雅致含蓄的意味:韵味
美好的意味:滋旨
深长的意味:隽(隽味) 深味
留下的耐人回味的意味:余味(~无穷)
意味淡雅:旨淡
事后回想起来感到很有意味:回味无穷
(含有某种意义:意味)

☚ 意味   耐人寻味 ☛
韵味

韵味yunwei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重要概念。南齐画家谢赫论图绘六法时,首列“气韵生动”。梁代诗论家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滋味”的概念。晚唐司空图将“韵”“味”联用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之说。韵味说因此而形成。韵味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是指在作品感性形式上流露出的内在意蕴、滋味。
“韵”本指诗歌的韵律、节奏所构成的艺术形式,“韵外之致”乃指超出艺术形式之上的风神气韵。讲“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便是强调诗歌的内在精神。但任何内在精神、意蕴又必须通过艺术感性形式呈现出来。因此“韵味”也可理解为诗歌艺术形式中所具有的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效果。司空图继承殷璠“兴象”说,释皎然“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的诗论,标举韵味之说,其目的是倡导一种不拘泥于形式工稳、辞彩斐然、而生动传神、玲珑剔透、余味无穷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主张“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
韵味说乃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精旨所在。它代表着发展到相当高度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但这种观点是从纯审美角度立论的,以此作为诗歌唯一标准,容易流于“空灵”一路,对文学艺术的各种社会功用必然忽视。事实上这种观点正是中国古代一派躲避现实,与自然为伍,陶冶性情,飘然世外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映。

☚ 兴象   兴趣 ☛

韵味yun wei

lingering charm

韵味yun wei

lingering charm

韵味

aroma


韵味

lingering charm;lasting appea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