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韵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运输;韵书◉ 运输yùnshū 动 使用一定的交通工具把人员或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例〉~业/ ~队/ ~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方式/ 每逢年节,正是各种服务部门和~部门最忙的时候。 韵书指分韵编排的用以审音辨韵、 查检押韵用字的字典。 古代韵书主要有三种编排方式: (a) 先分四声, 再分韵部, 韵部之内按同音字分组排列而成若干小类, 如 《广韵》。 (b)先分韵部,韵部之内按声调分开, 每一声调内按同音字分类排列, 如 《中原音韵》。(c)先分韵部,韵部之内依声母分类,第一声母下再按声调排列,如 《韵略易通》。这三种方式最后的分类都是小韵, 小韵类聚同音字, 大多取其中一常用字为韵母, 并用反切注音。 所收字头, 大多有简要释义, 有异读的也随文指出。 现代韵书, 凡属同一韵部的, 用一个韵统贯到底,不按四声另立韵目,一般无释义,如《诗韵新编》。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的 《声类》及稍后西晋吕静的 《韵集》,二书皆佚。唐代陆法言的 《切韵》影响深远, 现仅存残卷。 宋代陈彭年的《广韵》 是现存最早也最完整的韵书。 《切韵》、 《广韵》等都是记录读书音的韵书。 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是记录口语语音最早的韵书。 韵书既是审音辨韵、 检韵押韵用字的辞书, 又是研究音韵学和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材料。 韵书 韵书我国古代一种分韵编排的字书。韵书把大量汉字按照反切的异同分类编排在一起,以便文人写作诗词韵文时从中选择押韵的字。 ☚ 汉语音韵学 音韵 ☛ 韵书我国古代按字音编排的字典。开始是为了文学创作的目的,适应文人写诗用韵的需要而编写的,后来成为字典的一种,以便于人们查音和审音。史载最早的韵书是魏人李登的《声类》,现已失传。此后是一个“韵书蜂出”的时期,有过许多韵书流传。隋末陆法言等人的《切韵》,以博取众长、审音精确而最具影响。后因替它增字加注的人特别多,原本反而失传,仅存残本和改写本。完整留传到现在的最早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奉敕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该书亦由《切韵》改编而来,基本上反映了《切韵》的面貌,是研究中古音的重要资料。韵书的编排体例,《广韵》等早期的韵书先按声调分类,声调之下分韵部,韵部之内按同音字分组排列而成若干小韵,每一小韵开头注明一个反切,每字之下附详略不同的释义。后来的韵书,如《中原音韵》等,变成了先分韵部,韵部之下按声调分开,声调内再以同音字分类。还有一种韵书如《韵略易通》,则先分韵部,韵部之内分声类,声类之下再按声调列字。这三种体例都是按语音系统内声、韵、调三者的关系排列和组合的,代表了音韵学的研究成果。 韵书 韵书yunshu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工具书。其目的是为了分辨、规范文字的正确读音,属于音韵学范围。同时它又有字体和词义的解释,也能起到字典、辞书的作用。 ☚ 类书 辞书 ☛ 韵书 韵书Yunshu古代分韵部编排的字典,主要供写作韵文时检查押韵用。一般韵书先分平上去入四声,每声标出韵目,按同音字组成的小韵列字,每个小韵的首领字下标出这一组同音字共用的反切,并标出该小韵包括的字数。每个字之下是简要的释义。古代韵书,最早的是魏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其后又有七八种著名韵书问世,均亡佚不存。今存隋陆法言《切韵》残卷,后人考订该书分韵部一百九十三部。唐王仁晌《刊谬补缺切韵》今完整保存,它分韵一百九十五部,为增订《切韵》而作。宋陈彭年等又增订《切韵》而成《大宋重修广韵》,分二百零六韵,因其分部太繁,不切实用,南宋人合并二百零六韵为一百零六韵,叫平水韵,就是诗韵,元明清三代准此。以上《切韵》音系的韵书反映的不是一时一地的一个语音系统,而是古音、方音并存。元周德清据北方音系,归纳北曲用韵情形,作《中原音韵》,分韵部为十九个,很切合当时实际语音情况,与现代北方音系也较接近,为研究近代语音学最重要的依据。 ☚ 仄声 词汇 ☛ 韵书 韵书是为分辨、规定汉字的正确读音而分韵编排的工具书。它主要供古人写作韵文检查押韵用,同时解释了字义,记载了字体,也能起到辞书、字典的作用。中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期李登的 《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这两部书早已亡佚。隋代陆法言《切韵》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又是后世传统韵书演变的基础,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著述。原书没有流传下来。近代发现几种唐人抄本 《切韵》的片断,据此有人考定 《切韵》分193韵。唐代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为增订 《切韵》而作,分195韵,现存完整。此后,唐代的孙愐所作 《唐韵》比王氏之书更著名,但原书已不存在。宋代陈彭年等人奉诏而作的《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韵书,由于继承了 《切韵》、《唐韵》的语音系统,它是汉魏以来集大成的韵书。全书共5卷,206韵。《广韵》分韵太繁,金人合并为106韵,即后来人们所说的 《平水韵》。元、明、清以来,官方考试诗赋,文人作近体诗歌,都以《平水韵》为准。《切韵》这 一系统的韵书,无论如何改编,都不合实际语音。元代周德清的 《中原音韵》,根据当时许多著名戏曲中押韵的字编制,以中原语音为标准,分19韵,每韵再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不用反切注音,对传统的韵书编写原则有重大改革。古代韵书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以建立音系为主要目的的,如 《切韵》、《中原音韵》 等; 一类是以增字增训(注释)为目的的,如《广韵》、《集韵》、《古今韵会举要》等。前 一类语言学的性质较强。 ☚ 反切 训诂 ☛ 韵书中国古代一种分韵编排的字典。为作诗及韵文者检查押韵之用。体例大都分韵类、四声,用反切注音。魏李登始作《声类》,已不传。隋陆法言作《切韵》原书也不传。今人据敦煌出土的唐代《切韵》残卷,考订原书分为193韵。 唐王仁㫬《刊谬补缺切韵》增《切韵》为195韵,宋陈彭年《广韵》增订《切韵》分为206韵。这两部书是研究《切韵》音系的重要资料。此后重要的韵书如《集韵》、《礼部韵略》、《韵会》等,大都不出《切韵》音系。《韵会》将《广韵》206韵并为106韵,以便作诗为赋,即为诗韵。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依据当时北方口语语音系统,对韵书作了重大改革,不用反切注音。 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韵文者检查押韵之用。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现在可以考定的最早的韵书为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以四声分193韵。其后孙偭的《唐韵》,宋代陈彭年等的《广韵》,丁度等的《集韵》,均属于《切韵》音系。后金人并《广韵》的206韵为106韵,即后来所谓的平水韵,方便实用。由于读音的变异,元代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根据北方语音,分19韵,每韵再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并不用反切注音,对韵书的编排影响颇大。 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声类》、晋代吕静《韵集》,久已亡佚。隋代陆法言《切韵》,原书亦不传。宋代陈彭年等著《广韵》,分韵太繁,不便应试作诗之用。金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后来所谓“平水韵”。元、明、清以来,文人作诗,都以“平水韵”为标准。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 韵书yun shudictionary or rhyming word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