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音叉试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音叉试验

音叉试验yincha shiyan

鉴别耳聋性质,并可粗略估计听力损失程度的一种听力检查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❶任内(Rinne)试验:又称气骨对比试验,对比受检耳气导听力与骨导听力。将振动的音叉柄(一般选C256或C512音叉),先放在受检耳乳突的鼓窦部测试骨导,至受检耳听不到声音时,立即把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水平延长线1厘米处测试气导,如仍能听到声音,则为气导>骨导,为任内试验阳性,为正常耳或感音神经性耳聋; 如不能听到声音则再按相反程序进行测试,即先测气导再测骨导,如骨导仍能听到,则为骨导>气导,为任内试验阴性,为传音性耳聋;如骨导也不能听到则为气导二骨导,亦为传音性耳聋。
❷韦伯(Weber)试验: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比较两耳的骨导听力。一般选用C256或C512音叉,将振动后的音叉柄置于颅中线的某一点上(常为前额或颅顶),让受检者比较哪一耳听到的声音较响,如双耳音响相同或感觉声音位于中央,则为韦伯试验正中(无偏向),表示正常耳或两耳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相同; 如音响偏健侧或较轻侧,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如音响偏患侧或较重侧,为传音性耳聋。
❸许瓦巴(Schwabach)试验: 比较正常人与受检者的骨导时间长短。振动的音叉(C256)柄端先置于受检者乳突部,当听不到声音时,立即移到检查者自己正常的乳突部,如检查者还能听到,为许瓦巴试验缩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如也听不到音响,则以相反次序重复试验,即先检查者听,后受检者听,若受检查者仍能听到音响,为许瓦巴试验延长,为传音性耳聋;若听不到音响,为许瓦巴试验相等,为正常或混合性耳聋。
❹盖来(Gelle)试验: 又称镫骨活动试验,检查镫骨是否能活动。将振动的音叉 (C256)柄底置于受检者乳突部的鼓窦区,然后用鼓气耳镜向外耳道内反复交替加压和减压,如加压时受检者感音叉响声明显下降,减压时声响随之恢复或增大,为盖来试验阳性,表示镫骨活动,见于正常人或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如骨导无声响强弱的变化,为盖来试验阴性,表示镫骨固定,见于耳硬化症或其他类似病变。

☚ 表试验   言语障碍评定标准 ☛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是一种传统的听力检查方法。能区分耳聋的性质。常用的音叉有128Hz、256Hz和512Hz三种。测暗室内进行。判断方法为:
❶听力正常:气导听力较骨导听力时间长1倍;
❷传导性耳聋;气导听力较骨导听力时间短,轻度者也可为气导听力等于骨导听力时间;
❸感音性耳聋:气导听力较骨导听力时间长。

音叉试验

音叉试验tuning fork test

音叉是检查听力的常用工具,并可用以判断耳聋的性质。有时兼做听力定量检查,但其准确性不够高。音叉检查可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每套音叉5个,由钢质或合金材料所制,每个结构由两个振动臂(叉臂)和一个叉柄组成,5个倍频程频率音叉C128,C256,C512,C1024,C2048,分别发出一定频率的纯音,其中最常用的是C256及C512。检查者持高音叉柄,用手或叩诊锤敲击音叉之叉支的前1/3部,引起振动,再将叉支伸向病人外耳道口外约1cm处,或将音叉柄抵于欲测部位,或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检查时应注意,不同的检查应选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而不同频率的音叉,应采用不同的敲击法。低频率音叉敲击于手掌鱼际部,中频音叉敲击于髌骨,高频率音叉则敲击时需要金属锤。音叉若需要放于外耳道口时,应距外耳道口约1cm,二叉支末端与外耳道口三点应成一直线。将音叉柄置于病人体表进行检测时,应使音叉柄底面紧贴被测部位,并应与之垂直,不可倾斜。 常用的音叉试验方法有任内试验,韦伯试验、施瓦巴赫试验、盖来试验。

☚ 外耳鼓膜徒手检查法   任内试验 ☛
0000712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