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愈《祭鳄鱼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愈《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 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 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鳄鱼之涵淹 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 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11),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 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12),据处食民 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13);刺 史虽驽弱(14),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15),为民吏羞,以偷活于 此邪! 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鳄鱼有知,其 听刺史言: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16),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 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 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 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17),刺史 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 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 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①维:句首语气词,无义,常用于祭文开端,以引出年月日。年月日: 指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四月二十四日。②潮州:州名,治所海阳(今广东潮 安),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平远、梅县、丰顺、普宁、惠来以东地区。刺史:州的行政长 官。军事衙推:州刺史的属官。③恶溪:在今广东潮安境内,又名鳄溪、意溪,韩江 经此,合流而南。④鳄:爬行动物,性凶猛,常袭击人畜。⑤列:同“烈”,指火猛, 这里作动词用。⑥罔:同“网”。擉(chuò):刺。⑦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 称。夷:古时对 东方少数民族的 贬称。楚、越:泛 指东、南方偏远 地区。⑧岭、海: 岭,即越城、都 宠、萌渚、骑田、 大庾等五岭,地 处今湘、赣、桂、 粤边境。海:南 海。潮州在五岭 之南、南海之北,所以说“岭、海之间”。⑨今天子:指唐宪宗李纯。⑩禹:大禹,传 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曾奉舜之命治理洪水,足迹遍于九州。故称九州大地 为“禹迹”“禹域”。揜:同“掩”。(11)扬州:传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划为九州,扬 州即其一。潮州属古扬州地域。(12)睅(hàn)然:瞪起眼睛,凶狠的样子。(13)长:用 作动词。(14)驽:劣马。(15)伈(xǐn)伈:恐惧貌。 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16)鹏:传说中的巨鸟,由鲲变化而成,也能在水中生活。见《庄子·逍遥游》。(17) 冥顽:愚昧无知。

 

【鉴赏】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 杀,幸亏得裴度相救才被贬为潮州刺史。据《新唐书·韩愈传》说,韩愈刚 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 于是以一羊一豕投溪中,并写下这篇《祭鳄鱼文》,劝诫鳄鱼搬迁。不久, 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这一传说固然不 可信,但这篇文章仍不失为佳作,体现了韩愈为民除害的思想。文章虽然 短小,却义正辞严,跌宕有力。

与一般哀悼或祷祝的祭文内容不同,此祭文实际上是一篇檄文,如兴 问罪之师。这是韩愈为文的大胆与独特之处。清代储欣《唐宋八大家类 选》卷十四分析此文结构,说:“先喻以义,继导其归,末复慑之以威。”确 实如此。首先,作者标明“潮州刺史”的身份,以壮声威,要鳄鱼不可等闲 视之。接着,举先王除恶务尽的事实,并指出后王德薄,才致使边远之地, 统治不利,鳄鱼为害。既往不咎,今非昔比。在当今唐朝大一统的统治 下,鳄鱼之祸害必须制止,鳄鱼的罪状必须公布,宣扬大唐天子、刺史、县 令、天地、宗庙、百神的声威,以震慑鳄鱼。最后,劝诫鳄鱼,限制其按时迁 离,在说理的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强硬的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为民 除害的决心和仁慈之心。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选择极端的战斗方式来除 害,而是采取给鳄鱼写祭文的方式进行劝诫,作者的策略和智慧可见 一斑。

本文容易被看成是一篇政治寓言,警告鳄鱼,让人联想到警告作恶多 端的政治宵小,文中作者表达了与他们进行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这也许是这篇文章的深层含义。“词严义正,看之便足动鬼神。”(明·茅 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韩文公文钞》卷十六)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38-240页.

唐宋散文之韩愈《祭鳄鱼文》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 可可诗词网

韩愈《祭鳄鱼文》

韩愈《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1,潮州刺史韩愈2,使军事衙推秦济3,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4,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5,罔绳擉刃6,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7。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8,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9;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10!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11,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12,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掩13,扬州之近地14,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晘然不安溪潭15,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16,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17,争为长雄18。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19,伈伈睍睍20,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21,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徒于海22,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23,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24,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25,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1维:句首助词,无实意。 2潮州:州治在今广东海安。韩愈因谏迎佛骨,于宪宗元和十四年被贬潮州任刺史。 3军事衙推:刺史属官。 4恶溪:即广东的韩江。 5列:同“烈”,意为用烈火焚烧。 6罔绳:结绳为网。擉(chu 触)刃:以刀刃刺杀。 7四海:中原。 8江汉:长江和汉水。 9蛮夷:指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10岭:指五岭,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边界地区。海:南海。 11涵淹:潜藏。卵育:繁殖。 12天子:指唐宪宗。 13掩:掩盖、罩住。 14扬州;古九州之一。潮州在其境内。 15睅(han 旱):眼睛暴突。 16豕(shi 始):猪。 17亢:通“抗”。 18长雄:长帅豪雄。 19下心:屈心、屈服。 20伈(xin 心):恐惧的样子。睍(xian 现):恐惧不敢正视的样子。 21以:借以。 22徙:迁移。23冥顽不灵:愚昧顽固。 24材技吏民:有才能有技术的官吏民众。25从事:指战斗。



【今译】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军事衙推秦济,用一只羊,一头猪,扔进恶溪的水潭里,把它送给鳄鱼吃,而且告诉它说:

从前先王已经占有天下,焚烧山野河泽的草木,以此消灭凶虫毒蛇等害人的东西,把它们驱赶到中原以外地方去。到后来的君王,仁德衰落,不能占有边远地方,就是长江汉水之间的地方,尚且都丢弃给边远民族和楚国、越国,何况潮州在五岭与南海之间,离京城万里呢!鳄鱼在此潜藏繁殖,也本来是他们适当的地方。

现在天子继承了唐朝的王位,才能出众,仁慈威武,中原以外,宇宙之内,都安抚而占有它;何况大禹的足迹所经过,扬州的邻近,刺史、县令所管治,上贡纳税以供祭祀天地祖宗和各神灵的地方呢!鳄鱼不能和刺史同住在这块地方。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守护着这块地方,治理着这里的人民。但是鳄鱼鼓着眼睛,不安心在恶溪潭水中,在盘据处吃人民的家畜、熊、猪、鹿、獐子,以此养肥它们自己,繁殖了它们的子孙。它们和刺史抗拒,争长称霸。刺史虽然无能软弱,怎能向鳄鱼低头屈服,恐惧不敢正视,羞对官吏百姓,而苟且活在此地呢!况且接受天子的任命来这里做官,因为这种情况不能不和鳄鱼明辨是非。

鳄鱼有知觉,你就听刺史的话:潮州,大海在它南面,大到鲸鱼鹍鹏,小到小虾小蟹,没有不容纳归依,借以生存饮食,鳄鱼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现在和鳄约定:三天后,率领你们这帮恶类向南迁移到大海,以避开天子所任命的官吏;三天做不到,五天;五天做不到,七天;七天做不到,就是死也不肯迁移。这是你们眼里没有刺史,不服从他的命令;否则,就是鳄鱼愚昧顽固,刺史虽然有话,你们不闻不知。这是看不起天子任命的官吏,不听从他的话,不迁移而回避他,这些以愚昧顽固的态度甘当人民和动物的坑害者,都要杀死。我刺史就选拔有才能有技术的官吏民众,拿着强弓毒箭,来同鳄鱼战斗,一定要杀尽才罢休。你们不要后悔!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词严义正,看之便足动鬼神。”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先喻以义,继道其归,末复摄之以威。”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昌黎集第三卷:“浩然之气悚慑百灵,诚能动物,非其刚猛之谓。此文曲折次弟,曲尽情理,所以近于六经。……辞旨之妙,两汉以来未有。“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全篇只是不许鳄鱼杂处此土,处处提出‘天子’二字、‘刺吏’二字压服他。如问罪之师,正正堂堂之阵,能令反侧子心寒胆栗。”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六:“从天子说到刺史,如高屋之建瓴水,一路逼拶而来。到后段运以雷霆斧钺之笔,凛不可犯。”

清·朱宗洛《古文一隅》:“文势一路追逼而下,末一段如万弩齐发,一时措手不及,光景真觉异样奇观。”

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文气似《谕巴蜀檄》。彼以雄深,此则矫健。”

清·余 诚《古文释义》卷七:“开首提先王作案,笼起全篇大旨,随接入后王宽其既往,放松一笔,跌宕取势。以下盛称唐家天子德威切指,刺史治民责任,总见鳄鱼不可杂处此土。其言刺史处,语语亦仍归到天子,义最严重,势最堂皇。入后乃言及驱至,末并言及杀。次第、位置、结构、精神,直令一片精神流溢楮墨间。”

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篇中从天子说入天子,从天子说到刺史,称刺史又不脱天子,一步紧一步,字字风霜毫不可犯。”



【总案】 《新唐书·韩愈传》曾记载:韩被贬潮州后,听百姓说:“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韩便以猪、羊祭祀,并写了这篇文章,而且,“自是潮无鳄鱼患。”这虽属传说,不可信,但从中可以看出韩愈对人民的利益是关心的,这种疾“鳄”如仇,为民除害的精神,也是人民所欢迎的。

全文叙述了鳄鱼猖獗的表现,强调当今天子“神圣慈武”,既命刺史“守此土,治此民”,岂能容忍鳄鱼“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如鳄鱼“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为民物害者”,则“皆可杀”!并且“必杀尽乃止”。这里明指鳄类,暗指恶人,“闪电轰雷,一齐俱发”(《古文观止》),没有一片忠爱心肠,既做不出此事,更写不出此文!全文写得认真严肃,既分析了鳄类“固其所”的原因,又为其安排了出路,更威之以势。行文时紧时松,逐层逆卷,真有千岩万壑之势,可谓“浩然之气,悚慑百灵。”(何焯语)。最后则戛然而止,志不可移。文中用词贴切,语言形象,如形容鳄鱼的样子令人难忘。


韩愈《祭鳄鱼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韩愈《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 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 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刺史虽驽弱, 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伈伈𪿐𪿐, 为吏民羞,以偷活于此邪! 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 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 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 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维:此处是句首语气词,无实义。或作“在”、“于”解。此句有的版本是“维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四日”。潮州: 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广东省潮安县。刺史: 秦代设置刺史,监督各郡。隋代以后,刺史为一州的行政长官。隋炀帝和唐玄宗时曾两度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不久又复旧。衙推: 唐代军府或州郡的属官。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属下皆有衙推。又刺史领诸军使时,所属下亦有衙推,位在推官、巡官之次。恶溪: 指今广东潮安县境内的韩江。②先王: 指上古时代的五帝三王。列山泽: 用烈火焚烧山野里的草木。列,同 “烈”,放火烧。用典见《孟子·滕文公上》: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罔绳: 结绳为网,用于捕捉。典出 《易·系辞》: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擉(chuo) 刃: 用锋利的刀枪刺杀。擉,同 “戳”,刺。《庄子·则阳》:“冬则擉鳖于江。” 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是海,四海之外便是异域。③后王: 指东周以后的历代君王。德薄: 德业威望衰落降低。蛮、夷、楚、越: 古人对我国东南部外族的泛称。蛮、夷,古人对少数民族的简称。楚、越,原都是周朝诸侯国。岭海之间: 指五岭以南、南海以北的广大区域。岭,指大庾、越城、都庞、萌渚、骑田五岭。唐玄宗时,潮州改为潮阳郡,地处岭海之间。④涵淹: 潜藏。卵育: 繁殖,生育。⑤神圣慈武: 用典见《书·大禹谟》: “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据孔颖达疏: “乃圣而无所不通,乃神而微妙无方,乃武能克定祸乱,乃文能经纬天地。”揜: 同 “掩”,掩盖,遮蔽。近地: 禹分天下为九州,扬州是其一。潮州属古扬州地域,相对于四海和六合的辽阔无边而言,潮州是天子的近地。⑥睅(han) 然: 通 “悍然”。凶狠貌。睅,眼睛瞪大、突出,无所畏惧的样子。亢拒: 通 “抗拒”。⑦低首下心: 形容屈服顺从。下心,是降下心志屈服于人之意。伈伈(xinxin): 恐惧貌。𪿐𪿐(xianxian): 小视貌, 即不敢睁大眼睛正视。 为吏民羞: 意即如果我屈服于鳄鱼,就是在黎民和属吏面前丢脸,使他们感到耻辱。或解为 “给治民的官员丢脸”。⑧冥顽不灵: 形容愚昧无知,不开窍,即 “顽固不化”。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丢进恶溪的深水中去给鳄鱼吃,并且告诉它说:

上古的帝王统治天下时,焚烧山野里的草木,结绳为网,使用锋利的刀剑刺杀去除掉危害民间的虫蛇恶物,将它们赶到四海以外的异域。到了东周以后的历代君王,德行都很浅薄,不能领有远处的地区,就是长江和汉水流域的土地,尚且抛弃给了蛮、夷、楚、越,何况潮州处在五岭和大海的中间,距离京城还有万里之遥呢! 鳄鱼潜伏繁殖在这里,也本来是适当的地方。而今的真命天子继承了唐朝的帝位,才能出众,仁慈英武,四海以外、宇宙以内的地方,都属于唐朝安抚和统治。何况潮州是大禹的足迹所曾到达过的古代扬州相邻的地方,是刺史、县令所治理的区域,是进呈贡物,缴纳赋税,以供君王祭祀土地、祖宗和各种神灵的地方哩! 鳄鱼是不能跟刺史同住在这个地方的。

刺史受了天子的命令,来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百姓,鳄鱼却凶暴地不安居在溪潭中,反而盘踞在栖身的地方,抢吃百姓的牲畜和狗熊、野猪、鹿子、獐子这些猎物,来养肥它的身体,来繁殖它的后代; 和刺史对抗,想要争个高低雌雄。刺史即使无能懦弱,又怎么肯对鳄鱼低头拜服,心怀恐惧,睁只眼闭只眼不敢行动,在百姓和属吏面前丢脸,苟且偷生在这个地方呢? 况且我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到这里来做官,这样的情势本来就不能不和鳄鱼明辨是非。

鳄鱼你如果有知觉,请听听刺史的话: 潮州这个地方,大海在它的南边,鲸鱼和鹏鸟那般大,虾子和螃蟹那般小,没有不被容纳而各自得到归宿,借助大海维持自己的生存饮食。那么鳄鱼你早晨从这里出发,晚上就可以到达那里。今天我和鳄鱼约定: 三天之内,请你率领同伙向南迁移到大海里去,以便避开皇上任命的官吏; 三天时间如不够,延到五天; 五天不够,延到七天; 七天时间还没做到,就是最终不肯迁移了,这是眼中没有刺史,不听从他的命令了!要不然,就是你鳄鱼太愚昧顽固,不堪教化,刺史即使有言在先,听不到也不知道。对抗皇上的命官,不听从他的话,不迁移躲避,和那愚昧顽固、不堪教化、害民害物的东西,都是可以杀的。那么,刺史就要选派有才干和技艺的官吏与民众,拿起强弓毒箭,跟鳄鱼进行战斗,定要杀光才罢休。可不要后悔啊!

【鉴赏】 这篇奇文貌似“游戏文字”,却以小见大,发人深省,寄寓了鲜明的主题和严峻的现实意义,是一篇气势雄迈的“讨贼檄文”。

作者通过回顾历史、先后比较,揭示了鳄鱼虐民害物的罪行与跋扈之态,指出其长期肆虐的原因是先王能为民除害,后王浅薄,不能统治远方,连江汉之间都放弃了。韩愈虽未直斥当时君王,但却为文讽谏,可见他很有胆识。从行文手法来看,这是欲擒故纵,欲合先开,为后面蓄势。文中陡然折笔,以今非昔比晓谕鳄鱼,以极力宣扬大唐天子、刺史、县令、天地、宗庙、百神的声威震慑鳄鱼,使之失去再行肆虐的借口。拜读此文,使人感到字字跳跃、流贯如珠、雄辩有力。作者对鳄鱼待之以礼、晓之以理之后,紧接着又凌之以威、绳之以法,义正辞严地宣布了驱逐鳄鱼的命令。这段判决书写得可谓宽严有度,恩威并施,仁至义尽,果决犀利,势不可当,最后落到 “杀”字上似有雷霆万钧之力。“操强弓毒矢”、“必尽杀乃止”,表明作者疾恶如仇,为民除害、敢于斗争的精神。以 “其无悔”三字戛然结尾尤显韩文的峭劲。

字数:2851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53-356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