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韦苏州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诗别集。唐韦应物作。应物曾官江州、苏州刺史,故名。宋王钦臣编其集为十卷,分为杂拟、寄赠、怀思、登眺等十三类,又补宋人辑佚诗八首,有影印宋刊元配本。又有明嘉靖间华云刻本十卷,又增辑附录一卷,题《韦江州集》,有《四部丛刊》影印华云刻本。 ☚ 皎然集 钱考功集 ☛ 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诗别集。十卷。唐韦应物撰。韦集在宋人著录中皆为十卷,仅集名或作《韦应物集》,或作《韦应物诗集》。据王钦臣《宋嘉祐校定韦苏州集序》所言,尚有《古风集》、《沣上西斋吟稿》,今无从考其详。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王钦臣取诸本,去其杂厕,分五十类,合五百七十一首。王氏原本今不传,但今存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本及南宋书棚本,俱出自王氏校订本。在乾道本前,尚有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葛蘩刻本、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刻本,皆同源,但均不存。之后又有宋人刊行(见《宝礼堂宋本书录》)。后代韦集大抵依宋十卷本覆刻校订。元麻沙本即为翻宋本,但集中增加了刘辰翁的批注评点文字;此乃研究须溪评点之完璧,后人翻刻时则多少有削汰。“韦集,世多明刻”(柳诒徵《韦苏州集跋》),尽管刊印多,但与宋本差别不大。观明清众本,大致有三类。一为翻宋刊本,基本保持宋本旧貌。影响较大者有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李瀚、刘玘刻本、上海图书馆“明黑口本”、汲古阁本以及嘉靖桃村周氏本;其中,周本颇有误字。明刊多有舛误,殆昉于斯。《四库全书》所收清代项絪玉渊堂本(《四部备要》据以校刊)及席启㝢本,“皆仿宋人原集,一一校雠而付之梓”(叶燮序)。二为依宋校订本,在保持原貌基础上,又加上了校订者的成果。著名的有明世宗嘉靖(1522—1566)年间华雲刊行本,据华复初《题识》,可定其源自宋本,又加校订,并删去大部分注文,同时增添了有关韦集的丰富资料。《四部丛刊》影者即为此本。嘉靖余怀刻本、《万有文库》所据凌濛初朱墨套印本以及《全唐诗》(包括《唐音统籤》、《唐诗》以及源于《全唐诗》的胡凤丹本、许贞干《唐四家诗合集》本),皆属此类。三为依宋重新编次本。其中以明铜活字本最有代表性,将分类编排改成分体,且删去旧注,收罗最为完备,凡五百七十一首,其中一首为顾况诗。 ☚ 戴叔伦集 戎昱集 ☛ 《韦苏州集》《韦苏州集》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唐代天宝大历间诗人。少年时为玄宗近侍。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各体俱长,题材广泛,在艺术上达到非常纯熟的境界,风格冲淡闲远,《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另一方面,他的一些诗写得秾丽秀逸,明人宋濂称许他“一寄稼艳于简淡之中”(《答章秀才论诗书》)。韦应物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诗坛上自成一家之体。韦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山水田园诗,所以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把他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写景的名句,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曹》),“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寒树依稀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优美细腻,能传达出一种不易说出的感受。其田园诗流露出对劳苦农民的关心(如《观田家》),比王孟之作在思想上要高出一筹。他在《寄李儋元锡》中的名句“邑有流亡愧俸钱”,写出了一个作为谦吏的诗人的良心,自宋代以来,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宋嘉祐间,太原王钦臣校定《韦苏州集》10卷,为后世所传韦集的母本。今传韦集有《四部丛刊》影印嘉靖本《韦江州集》,清汪立名辑订《韦苏州诗集》,民国时陶风楼影印南宋刘辰翁校点《韦苏州集》。《全唐诗》存诗10卷。 韦苏州集别集。又名《韦江州集》。十卷。唐韦应物撰。韦应物(737—791?),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时,为玄宗侍卫“三卫郎”,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渐知文事,举进士。自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年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兴令、尚书比部员外郎。建中以后,先后出任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韦苏州集》收录诗歌五百多首,分为古赋、杂拟、燕集、寄赠、送别、酬答、怀思、登眺、杂兴、歌行十类。集前有宋王钦臣作的序。韦应物早年侍卫玄宗,生活豪横放浪,中年后,目睹时弊,思想有较大的变化。其早期诗作,有鲜明的喜怒哀乐,如“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对长期遭受战争灾难和沉重徭役的百姓寄于深切的同情,《采玉行》、《夏冰歌》、《长安道》、《贵游行》等都如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被残酷剥削的痛苦和不平。他的《杂体五首之三》以豪门贵族的奢侈无度与织女的贫困相对照,揭露了不同阶级的尖锐对立,他把那些危害人民的奸邪官吏斥为“袄鸟”,讽刺身当肃清奸邪重任而失职的官吏“何异城上鸱”(《杂体五首之二》)。出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诗人“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萌生“岁晏当归里”(《答崔都水》)的念头。表现出诗人刚直不阿,不事权贵的品格。韦应物诗中也有一些慷慨悲愤之作,如在《睢阳感怀》中,斥责贺兰进明不肯解救睢阳之围,歌颂张巡坚守孤城的忠烈,《广德中洛阳作》中对“王师涉河洛,玉石俱不完”的官军表示莫大的愤慨,在《寄畅当》诗中,更有“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的豪语壮志。《经函谷关》、《登高望洛城作》、《同德寺阁集眺》、《登重玄寺阁》等,也都是感慨时事之作。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称赞他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韦应物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山水田园诗,后人每以“陶韦”或“王孟韦柳”并称,把他归入山水田园诗派。他的山水诗《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思念亲人之情,借江上暮雨钟声、独鸟归飞的独特景色表现出来,绝无雷同之感。《寄全椒山中道士》一诗内容远离现实,趣味也过于孤寂,但诗中有人,语言凝炼自然,在韦诗中别具境界。其他如《赋得暮雨送李胄》、《寺居独夜寄崔主簿》、《游开元精舍》、《东郊》等,都能做到写景优美细腻,传达出人们不易说出的感受。《滁州西涧》历来为人所称道,不仅把春雨中苍山野渡的景色写得幽静秀美,充满活力,而且也传达出行人待渡的怅惘心情。而《西塞山》则又显露了韦诗雄豪的一面。韦应物的田园诗和盛唐王维、孟浩然之作已颇不同,多反映农民疾苦,其代表作《观田家》,描绘春耕场面,颇有生活气息,而“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流露出对穷苦百姓的关怀。 韦应物山水田园诗中写隐士闲适趣味的作品较多,写景抒情过于孤寂、低沉消极,但在艺术上达到非常纯熟的境界。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九元书》)。韦应物向往陶渊明,他的五古主要是学陶,但在山水写景方面,也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但以为步趋柴桑(陶渊明),未为得实”。这些分析、评价是比较恰当的。 有影印宋刊元配本。明代嘉靖间华云刻本,十卷,增辑附录一卷,题《韦刺史诗集》,亦有影印本,一名《韦江州集》。清代项有翻印宋刻本。民国时陶风楼影印南宋刘辰翁校点《韦苏州集》。今有孙望《韦应物事迹考述》、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可参看。 韦苏州集 诗文别集。十卷。唐代韦应物作,宋王钦臣嘉祐年间(1056—1063年)编。 韦应物生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约卒于唐贞元九年(793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唐玄宗近侍。安史乱起,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先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任地方官时颇有政声。 《韦苏州集》只录赋一篇,此外均为古今体诗,共计五百七十一篇。诗分类编次,有杂拟、燕集、寄赠、送别等十三类。书首有王钦臣所作序一篇。 韦应物的田园山水诗最为人传诵,后人每以“陶韦”或“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如《寄全椒山中道士》,高雅闲淡,别具境界,前人所谓“能道不吃烟火食语”。而《滁州西涧》写景如画,画中又传达出一种不易道出的情愫,更是脍炙人口。又如“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春游南亭》)等,写景优美细腻,宛如画面。其田园诗已与王孟有所不同,往往不是咏叹归隐之志,而能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疾苦,如《观田家》描绘农家春耕情景,繁忙辛劳,不以为苦,因为“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白居易因此在《与元九书》中说韦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身当乱世,作为一个清廉刚正的地方官,关心民瘼的主题在韦应物的一些政治诗中也得到反映,如《始至郡》、《采玉行》、《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等。值得称道的是他因此而常有“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的内疚。而当他对黑暗现实感到无可奈何时,又常常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以至“鲜食寡欲,所至焚香扫地而坐”(李肇《国史补》),这些在他集中的诗里多有反映。 韦应物于诗各体俱长,集中各体都有名篇,但成就最高的是五言古诗,风格简淡秀朗,“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韦苏州集》有影印宋刊元配本。又有清康熙年间项絪据宋本翻刻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又有明嘉靖年间华云刻本,题《韦刺史诗集》,一名《韦江州集》,增补拾遗诗八首,编于卷十三后,并增辑附录一卷,《四部丛刊·集部》本即据上海涵芬楼藏本影印。又收入《唐六名家集》、《唐诗百名家全集》、《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等丛书。 韦苏州集一名《韦江州集》。诗集。唐韦应物(737—约792)撰。 宋王钦臣编。 十卷。 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折节读书, 应举中进士, 历任滁州、 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为官颇有政绩。其诗以五言见长,苏东坡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避韦郎五字诗。”白居易《与元九书》于韦诗颇多称许:“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涉及时政与民生疾苦之作,颇有佳篇。如《观田家》写农民劳苦与繁重的徭役,《寄李儋、元锡》有“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句,可见其为官较为清正;它如《拟古诗十二首》、《采玉行》等,亦有较强的现实性。韦诗也有高雅闲淡的一面,描写田园风物的作品尤为有名,《滁州西涧》、《闲居寄诸弟》等希冀隐逸的山水诗几占全部作品的半数。 韦诗语言简淡, 长于白描。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参用多本,将韦应物作品重编一过, 定为十卷, 分为杂拟、 燕集、寄赠、送别、酬答、逢遇、怀思、行旅、感叹等十三类,共五百七十一篇。分类目录所标篇数,与实际多有不符,如卷八杂兴类目录称有八十九首,实际只有七十五首。总计全集,有诗五百五十三首。另有他人赠酬之作十首。王钦臣所编本并未将韦诗收罗齐全。如南宋初,吴曾便在《能改斋漫录》卷十一指出,《陪王郎中寻孔征君》、《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二首皆佳作,而《韦集》逸去”。可见王编本之缺遗。尽管如此,它对元、明、清三代的韦集刻本仍深有影响。明弘治九年(1496)陇州刘屺刻本《韦苏州集》十卷、嘉靖二十七年(1548)无锡太华书院华云刊本《韦刺史诗集》等,皆以王编本为底本。有《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唐韦应物撰。10卷。宋代王钦臣编。首列赋一篇,其次为诗,按杂拟、燕集、寄赠、送别、酬答、怀思、登眺、杂兴、歌行等排列。收诗、赋500多首。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居多,继承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风格,淳厚有味,富于意境。主要有影印宋刊元配本、项氏玉渊堂刊本、唐百家诗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别集。又名《韦江州集》。十卷。唐韦应物撰。韦应物(737—791?),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时,为玄宗侍卫“三卫郎”,狂放不羁,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渐知文事,举进士。自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年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兴令、尚书比部员外郎。建中以后,先后出任滁州刺史、江州刺史,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 岑嘉州集 孟东野诗集 ☛ 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唐代诗文别集名。韦应物撰。因韦应物曾做过苏州刺史而得名。又因韦应物做过江州刺史,他的集子又叫 《韦江州集》。原集10卷,现已亡佚了。北宋王钦臣根据唐代本子重编,仍10卷,共871篇。明代嘉靖年间,华云刻有 《韦刺史诗集》(又叫 《韦江州集》),《四部丛刊》据此影印。 ☚ 岑嘉州集 河东先生集 ☛ 韦苏州集别集。唐韦应物(曾官苏州、江州刺史)作。宋王饮臣编,十卷,分十类。明刻有《韦刺史诗集》,一名《韦江州集》,于十卷外,增附录一卷。通行有影印本。 韦苏州集十卷。唐韦应物(737—792)撰。韦应物,人称韦苏州,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诗人,官至左司郎中。为官刚直为政,做地方官颇有政绩。为洛阳丞时,在两军骑士倚中贵人之势,骄横害民,韦应物绳之以法,以致自己遭到讼诉,不为所屈,遂弃官闲居于洛阳同德寺。他与皎然、秦系、孟郊、顾况、李益、李端等交游或酬唱。著有《韦苏州集》。其诗高雅闲淡,清深妙丽。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渊明,而熔化于三谢。因而真切质朴,华而不绮。孟郊在《赠苏州韦郎中使君》一文中评价说:“谢客吟一声,霜落群叫清。文含元气柔,鼓动万物轻。嘉木依性植,曲枝亦不生。尘埃徐庾词,金玉曹刘名。章名作雅正,江山益鲜明。”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说:“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此集为唐诗别集。首为赋,次为杂拟,依次为燕集,寄赠,送别,酬答,逢遇,怀思,行旅,感叹,登朓,游览,杂兴,歌行,共十四类五百七十一篇。韦应物的诗在学陶渊明诗“风华清靡”时,就兼摄谢灵运,谢眺诗的铺陈布局,刻画物色的特点。对元稹、白居易派诗风的影响很大。就《寒夜女》的诗来说,继承杜甫《赴奉先咏怀》中“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的名篇,又启发了白居易的《缭绫》、《红线毯》等作品。关于对该集整理情况,现存韦应物集的母本《韦苏州集》,是宋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编辑校定《韦苏州集》,其序称:“有集十卷,而缀叙猥并非旧次矣。今取诸本校定,仍所部居,去其杂厕,分十五总类,合五百七十一篇。”其后有熙宁九年(1076)葛繁校本,乾道七年(1171)校定本。后来一些韦集大多数都是出自乾道本。现存宋元旧本,则有《天禄琳琅书目》所著录的《韦苏州集》及《须溪先生校点韦苏州集》,到了明代刊本颇多,大多数都是宋本翻刻。《全唐诗》、《全唐文》亦均有选刊。 《韦苏州集》wei su zhou jiA Collection of Wei Suzhou→韦应物(Wei Yingw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