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指寒食节。京师,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当时作者在外地当官。杜陵,古县名,治所在今西安市东南。这是韦应物诸弟寒食踏青的地方。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突出地渲染了寒食孤冷的气氛。第一句从感觉写,寒食禁火,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加上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从情态写,因家中寂寞,故而来到江边亭内听飞动的黄莺啭鸣。这里“江上”、“流莺”、“坐听”和“独”览各生一层意思,一个“独”字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该是何等孤寂无依?这句已为思念作了气氛铺垫。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使人感到情深意远。诗人下笔时将“想诸弟”的真情深意贯穿、融合在诗中,就使四句诗相互融洽,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首诗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江州刺史时。在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宦游异乡的诗人倍加想念家中诸弟,这首诗就是写给他们的。

一、二句主要是写自己在寒食节因思念京师诸弟而倍感惆怅的情境,是实写。首句分三层,主要从天气、节候、环境来写自己所感受到的“冷”。春雨潇潇,自然给人以寒意;而“禁火”又要寒食,更无多少暖意;加之独居“空斋”,无人相伴,更觉环境冷冷清清。这实际上是通过对凄清的环境的描写来写自己内心的悲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宦游他乡的诗人于寒食“佳节”自然会倍加想念京师诸弟。次句着眼点在“独”。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江上的黄莺发出圆转动听的歌唱,本来可以使心境变好一些,诗人又何尝不想借此来排遣心中的乡愁呢?流莺啼碧树,美固然美,但它又容易触发怀人之情。高适《别杨山人》诗就说:“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流莺的啼声,使得诗人更加怀念家乡诸弟,因而这莺声也就更加重了诗人的孤独感。着一“独”字,就表现出了诗人感情流动的轨迹,显出了诗人冷落孤寂的情怀。

三、四句宕开一笔,把空间由江州拉向京师长安,想象寒食节这天,家中诸弟在芳草如茵的杜陵把酒看花、携手踏青的快乐情境,是虚写。这里用对方的春游之乐来与自己的孤独愁苦相对照,进而更突出了自己对家乡诸弟的思念。末句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及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同是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较之王维与白居易的明写,韦诗的暗点显得更含蓄蕴藉,诗意隽永。

这首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运用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区别和联系都是在空间,前半均写自己的情况,后半用从对面设想和着笔的手法以深化主题。但王诗后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通过虚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来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表情深厚执著,格老而味长;而本诗则只虚写对方于寒食节的春游之乐,使之与自己的空斋之“冷”形成强烈的对照,而作客的孤独惆怅与思亲的愁绪,自然可以想见,运笔空灵洒脱,韵高而气清,因而黄叔璨《唐诗笺注》说:“此诗情味不减‘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也。王诗粘,韦诗脱,各极其致。”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