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惯)马不卸鞍,人不卸甲,随时准备打仗。形容军旅生活的艰辛。 也作 ❶ 鞍不离马,甲不离躯。 ❷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成语。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形容丝毫不松懈,时时处于戒备状态。甲:铠甲,古人作战时穿的护身衣。唐·无名氏《汉将王陵变》(敦煌变文集·卷一):“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意谓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形容戒备丝毫不松懈。甲:铠甲,古人作战时穿的护身衣。语出唐代无名氏《汉将王陵变》(敦煌变文集·卷一):“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ān bù lí mǎ, jiǎ bù lí shēn鞍子不离开马背,铠甲不离开身体。指处在高度的戒备状态。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ānbùlímǎ,jiǎbùlíshēn〔其他〕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高度警戒之用语。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马不摘鞍,人不卸甲,时刻处于迎战状态。常形容战阵、军旅生活的艰辛。《三国志平话》下: 又思先帝起义破黄巾,~,相待三十余年。《前汉书平话续集》上: ~,南征北讨,东荡西除。 ◉【鞍不离马,甲不离躯】《三国志平话》上: 咱从为汉军,~,枕弓沙印月,卧甲地生鳞,苦征恶战,相持厮杀,多少生受来。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梁公九谏·第七谏》: 忆昔太宗大帝在日,经纶四海,勇灭大隋,收王世充,戮窦建德八十二处草贼,~,亲冒矢石,以定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