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产者社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产者社派 又称“无产者派”或“无产者社”。 中国早期托派组织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组织。1929年9月,由陈独秀、彭述之、尹宽等人在上海结合而成。 因其机关刊物名《无产者》,故名“无产者社派”。领导机关为“中国国民党左派反对派”,陈独秀为总书记。 在沪东、沪西、华南建有三个区委,在北平、香港等地也建有相应组织。该派组成以后,有计划地在上海等地吸收党员,进行反对共产党活动。 中共中央觉察后,于1929年10月15日向他们发出警告,要求其放弃托洛茨基观点和非组织活动,接受党分配的工作,但遭到陈独秀等人的拒绝。为此,中共中央于11月15日宣布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同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四人党籍。 12月15日,陈独秀等八十一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又称《我们的政治主张》),进一步阐述他们取消主义纲领。此后,更加积极地进行托派活动。公开站在托派立场上反对中国共产党。其成员多时达一百多人,大部分曾在中共党内担任过领导职务。 主要成员为陈独秀、彭述之、尹宽、马玉夫、罗世藩、汪泽楷、蔡振德、郑超麟、何资琛等。1931年5月,在托洛茨基的干预下,与“战斗社派”、“我们的话派”、“十月社派”合并为“列宁主义左翼反对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