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革命练习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练习曲 革命练习曲钢琴练习曲。又名《华沙的陷落》。波兰作曲家肖邦1831年作。因用c小调写成,又称《c小调革命练习曲》。肖邦用不同调性共创作了27首钢琴练习曲。他的练习曲,不仅是练习性质的、为磨练某些技巧的乐曲,而且每一首都赋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激情,是艺术性的钢琴小品。1831年,波兰起义失败,身在国外的肖邦闻讯悲愤交加,心潮澎湃,创作了这首《革命练习曲》。在乐曲中,作者寄托了他深切的爱国思想和激情。全曲由三段体写成。开始8小节前奏,作者用连续3次由高音区急速往下冲的音调,表现了那不可遏止的愤怒、痛苦和犹如怒海狂涛般的激情。随后出现了乐曲中的第一段的主题,也是主要的主题:左手奏出16分音符的琶音、大幅度的急骤上下起伏的伴奏型,犹如心潮的狂烈咆哮。右手在高音区以8度和强有力的和弦,奏出带有附点节奏,具有刚毅、英雄气概和号召性的主题,热情奔放,气势澎湃。强弱交替的乐句,犹如激奋的呐喊和动荡的回声。激昂慷慨、惶惶不安、内心悲痛及愤怒的抗议在乐曲中轮番交替出现。中间段具有展开性:左手奏出急速奔驰的伴奏音型,右手奏出富有战斗号角式的主题音调,在调性变换中,不断向上推进,使情绪越来越激昂而发展到一个高潮。之后,前奏作为过渡,引出了加装饰音变化了的第一段的主题,这是再现段。那怒涛般的呐喊似的号角音调,在这里进一步更发展,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冲击力。尾声中出现了悲愁而哀痛的音调,是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忧虑。随后,再次用前奏中急速下行的音调,又回到曲首那激愤刚毅的形象。最后在4个强有力的斩钉截铁的和弦中结束了全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心。 ☚ “1812年”序曲 钟 ☛ 革命练习曲 《革命练习曲》波兰作曲家肖邦于1831年所作的C小调练习曲1831年波兰起义失败后,身在异国的肖邦闻讯悲愤交加,心潮澎湃,创作了这首流传极广的作品。肖邦的练习曲不但为钢琴学习者提高各种技术提供了最有效的练习途径,更重要的是将艺术性与技术性完美结合,每一首都是精致的小品,被赋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激情。《革命练习曲》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昂、悲痛欲绝的情绪中。音乐形象通过左手奔腾不息的音流和右手刚毅、号召性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一气呵成。音乐把激昂慷慨,内心焦虑、抗争、痛苦的情感轮番表现,不断展开。尾声中以哀痛的音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命运的忧虑,结束处用4个强有力的和弦,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心。 ☚ 肖邦《雨滴》前奏曲 《军队》波兰舞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